中國女乒不敵日本隊中國桌球警報正式拉響!

2024-10-11     兔寶繪畫

在哈薩克阿斯塔納舉行的2024桌球亞錦賽女子團體決賽中,由孫穎莎、王藝迪、陳幸同組成的中國女隊以1比3輸給了日本隊,時間為當地時間9日。

我認為,中國桌球遭遇的這場失敗真正警醒了他們。

中國女子桌球團隊在亞錦賽女團決賽中名列第二。圖像來源:視覺中國。

日本代表隊比賽依靠的是自己的實力而非花哨的表演。

中國足球隊隊員曾經在某些比賽中輸給國外球隊,這屬於一種個別偶然事件。例如,曾經一度,中國女足球隊的主力隊員都曾輸給過日本選手伊藤美誠。近年來,孫穎莎、陳夢和王曼昱都曾輸給過印度隊的幾位選手穆克吉、阿庫拉和巴特拉。

然而,中國隊總體上似乎並沒有陷入慌亂,我認為有幾個原因。首先,中國隊輸球的對手都採用了一些特殊的打法,如伊藤美誠反手用生膠,印度選手通常使用長膠或防弧膠。大家普遍將中國隊輸球歸因於對中國隊不熟悉的這些非主流打法,因為中國隊在平常的訓練中沒有針對這些打法進行主要對抗訓練。

中國桌球隊一直自詡為代表世界最先進的桌球打法,採用橫拍、兩面反膠、弧圈結合快攻的方式。在世界乒壇排名前10的隊伍中,大部分採用這種打法。這種打法一方面證明了它的先進性,但另一方面也忽略了其他打法在訓練中的針對性。

我們似乎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輸球並不是因為我們的實力較弱,而是因為我們不夠重視這種特殊打法,沒有去應對它。只要我們認真對待並破解這種打法,我們就能夠戰勝它。

根據實際情況,中國隊之前被伊藤美誠打敗,找不到北。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破解,中國隊每個隊員似乎都能打敗伊藤美誠,使其找不到北。

伊藤美誠的照片,由IC提供。

印度長膠防弧似乎也被提及並取得成效。

中國隊一直以來都對自己的底氣和實力充滿自信。一旦破解長膠等打法,這些打法就變得不值一提了。

然而,這一次中國隊在亞乓賽決賽中輸給了日本隊,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特殊打法,而是因為對方的平野美宇和張本美和,她們採用橫拍、兩面反膠和弧圈結合快攻的打法,和我們一樣,競爭的是實力的比拼,而不是花哨的技巧。

輸掉比賽沒有任何藉口可以推卸責任。

中國隊派遣了孫穎莎、王藝迪、陳幸同參賽,她們可以稱為中國隊的主力隊員。然而,陳夢和王曼昱因為各種原因未參加比賽,不能排除中國隊還隱藏著其他著名選手的可能性。

派出比賽的日本代表隊包括張本美和、平野美宇和伊藤美誠。

平野美宇以3比1擊敗了陳幸同,而張本美和分別以兩個3比2的比分戰勝了王藝迪和孫穎莎。特別在第四盤中,張本美和在先失兩局的情況下反彈連勝三局,幫助日本隊成功奪冠。

在過去的幾次比賽中,張本美和孫穎莎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較量,但前者卻從未取得過勝利。當日本隊內的總結會進行時,一線女隊員們紛紛稱孫穎莎為神一般的存在,認為她是難以被戰勝的。

張本美和的照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女隊在重要的亞洲桌球錦標賽上未能取得成功,這是一個重要的事件。

根據我並不完整的記憶,中國隊在1971年的第31屆世界桌球錦標賽的女團決賽中輸給了日本隊,導致在團體賽同日本隊的決賽中失敗。

中國女隊在過去50多年中只在決賽中輸過三次,一次是1991年在日本千葉的世乒賽,中國隊輸給了朝韓聯隊;另一次是莫斯科世乒賽的女團決賽,中國隊輸給了新加坡隊。至於在亞錦賽的賽場上,中國女乒上一次失去女團冠軍要追溯到2005年,當時中國女隊以2比3輸給了韓國隊,未能進入女團決賽。

這三次失敗的原因有些不尋常,第一次是朝韓聯隊將兩隊最優秀的隊員集中在一起。第二次是由新加坡隊的主力隊員李佳薇、王越古都是中國訓練出來的優秀選手所導致的。第三次則是因為中國女單的兩位主力張怡寧和王楠並未參賽,而是由牛劍鋒、郭躍和郭焱出戰。

儘管亞乒賽和世乒賽的水平存在差異,但這也是一項備受各國重視的賽事,我們不應以此為由推卸責任。

1. 在這次失利中,日本隊採用的是自力更生的本土隊員,這是導致失敗的首要原因。2. 日本隊所採用的打法並不是一種特殊戰術,而是一種和我們一樣的常規戰術。

也就是說,我們在實力上確實輸了,沒有任何理由來推卸責任。

有人找藉口稱中國隊剛參加了北京WTT賽事,隨即又馬不停蹄地參加了其他比賽,身體疲勞還沒恢復。但這並非藉口,因為日本隊也經歷了類似的轉戰。作為職業球員,只要站在比賽場上就必須發揮最佳狀態,否則就沒有參賽資格。

因此,這場比賽對於中國隊來說是一場真正需要警惕的比賽。

輸掉比賽導致各種問題凸顯。

實際上,在過去的許多比賽中,觀眾似乎已經意識到,在比賽的場面上,中國隊並沒有太大的優勢。中國隊最終的勝利並不僅僅源於他們開發出許多新技術和擊敗了許多黑馬,以壓倒性方式戰勝對手。中國隊的勝利更多地來自於他們在訓練水平上的提高。在同樣的技術環節中,他們進行了更多的訓練,更加努力,從而取得了勝利,並沒有太明顯的優勢。在許多比賽中,勝利都是通過最後的時刻爭取來的。

中國隊在決賽中輸給日本隊,展示了他們在技術上並沒有太大的優勢,這次失敗正是一個危機的爆發。過去的掩蓋不足的方式不再適用,現在各種問題都暴露出來了,這應該是一件好事情。

平野美宇的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一些要點我想總結一下。

首先,中國桌球隊仍然是世界乒壇水平最高的隊伍。然而,在技術創新等方面,我們一直沒有取得太大進步。在過去,我們擅長直拍快攻,擁有高拋發球的獨特發明,並善於運用防弧膠皮。然而,現在我們似乎沒有探索出桌球技術的新的手段和方法。目前廣泛使用的擰拉等技術並不完全是中國人發明的,而是歐洲人發明的。同時,遠台對拉曾經是歐洲人的優勢,而現在中國人也成為技術環節的主要參與者。在對拉過程中,中國隊員通常占有一定的優勢,這要歸因於我們更高強度的訓練水平。

這種優勢實際上蘊藏著很多風險,因為並不是你獨有的發明,別人也可能擁有,而且你經過了訓練變得很強,別人也有機會追上你。

其次,應該多給年輕人機會。這一次,16歲的張本美和在擊敗中國隊的主力隊員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儘管她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奧運會運動員。而輸給張本美和的王藝迪和孫穎莎年齡要大得多,似乎也逐漸從巔峰狀態中走出來。

中國桌球隊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天才運動員,但比賽機會相對較少。我們更多地從確保勝利的角度去排兵布陣,甚至有時候會考慮資歷和輩分。

林詩棟和向鵬這些運動員實際上都具有天賦和巨大的潛力,但他們需要等到一個奧運周期結束之後才能嶄露頭角。

日本隊的策略、人才培養方法和我們不同,他們從14到18歲就將年輕選手推向桌球職業舞台。

如今,日本女兵隊伍中的主力隊員包括張本美和、平野美宇、木原美悠、長崎美柚,她們全都是00後。她們中的一些人在中國還是初中生的時候,就已經在世界乒壇的各種賽事中頻繁訓練,並逐漸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華。

中國隊在和日本隊的比賽中失利,這可能只是一個開端。未來幾年,當中國隊的主力隊員逐漸年長而日本隊的年輕選手逐漸成長時,中國隊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希望這次的失敗能讓我們警醒,不要沉浸在過去的榮耀中,面對世界的桌球現實,發揚中國隊的傳統,積極進取,讓中國的桌球真正持久不衰。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若峰。

編輯 歐鵬

來下載紅星新聞,成為我們的一員,並為我們提供新聞故事吧!只要提供有用的新聞線索,你就會贏得大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c2d51d9cd0623a775280bc094acf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