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網:近日,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公開場合表示,近年來我國一些城市住戶部門槓桿率急速攀升,相當大比例的居民家庭負債率達到難以持續的水平,更嚴重的是全社會的新增儲蓄資源一半左右投入到房地產領域。
在昨天我們安排推送的獵聘網近日發布的《2019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業現狀大數據報告》中也顯示:由於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壓力,從2018年二季度到2019年二季度間,包括機械製造、文教傳媒、金融、交通貿易、電子通信在內的諸多行業中高端人才都呈現明顯凈流出狀態。
但與此同時,在全國各大行業的人才凈流入率排名中,房地產行業的中高端人才凈流入率仍舊位列第三,僅次於網際網路和製藥醫療行業。不同於前兩項技術型朝陽行業,房地產行業在國內脫離民生基建屬性,持續在投資方向深入的趨勢十分明顯。
而與此同時,中國城市,尤其是熱點城市的居民資金槓桿率,也不斷衝擊新高。
消費意識的改變:貸款消費成為主流
曾幾何時,中國還是儲蓄大國。太遠的不用追溯,對絕大多數80後、90後的父母一代,由於小的時候還曾經歷過中國經濟整體較為落後,物質生活相對匱乏的年代,所以普遍對於儲蓄這件事兒十分看重。
加之二十年前,中國整體的消費意識也相對保守很多。在日常的消費中都是以勤儉為本,更不要提超前消費和貸款消費的想法。中國貸款消費全方面在國內普及,一方面是近十幾二十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上漲,另一方面顯然就是樓市的持續火熱帶動了貸款買房者的帳面收益。
在「買到就是賺到」的購房思維影響下,中國人的貸款消費意識極大被迅速點燃,並且呈現「一發不可收拾」的狀態。
根據新浪財經先前的相關報道顯示:中國房地產市值從2004年32.7萬億上升到2016年206.7萬億。房貸是中國家庭最主要的負債,2016年中國居民房貸占居民總貸款的60.3%。房貸也是金融體系最重要的資產。2010-2016年,中國住房抵押貸款占比總貸款從15%上升至21%。
中國整體債務規模的過快增長,不僅受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潛在的金融風險警告,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還曾對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進行了調低(2017年5月24日,穆迪將中國信用評級從Aa3下調至A1,並將對中國的展望從負面調整為穩定)。
穆迪稱,中國經濟整體債務水平進一步增加。同時,正在推進的改革可能會削弱中國經濟增速。穆迪預計,到2018年,中國政府債務水平將升至GDP的40%。穆迪主權評級團隊的副負責人MarieDiron表示,本次下調基於多重因素,包括預期中國經濟增速將在十年內跌至5%。官方增長目標也在下降,但幅度更小。因此,中國經濟對政策刺激的日益依賴,將進一步增加政府負債水平。
不過在年初召開的2018年財政收支發布會,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郝磊曾在在會上介紹:截至2018年末,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8.39萬億元,如果以債務率(債務餘額/綜合財力)衡量地方政府債務水平,2018年地方政府債務率為76.6%,低於國際通行的100%-120%的警戒標準。加上中央政府債務餘額14.96萬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GDP初步核算數計算,政府債務的負債率(債務餘額/GDP)為37%。
所以綜合來看,一方面中國的整體債務率增長迅速,但截至最新尚且還在可控的範圍內;另一方面中國當下的債務率情況已經處於相對高位,和「改革進入深水區」一樣,未來的道路情況將更加複雜。
代表性城市居民資金槓桿率
上文當中,我們初步了解了全國整體的負債率情況。而對於普通居民而言,槓桿率是更常使用到的一個概念。
而中國很大,東中西部地區發展差異明顯,南北方城市產業結構也各不相同。所以具體到槓桿率這個話題上,不同城市又會呈現出怎樣的不同情況呢?
考慮到統計口徑的不同,本文中以下將分兩個章節,對現階段中國代表性城市的居民資金槓桿率進行整理。第一種是用城市住戶總貸款除以城市住戶總存款,得出的結果可以被稱為「住戶存貸比」或「居民資金槓桿率」。
這種方法的最大優點是,簡單直接,容易理解。就好比計算個人資金槓桿率時,也時常用你的貸款餘額除以你的存款餘額一樣。按照這種計算方式,我們得出以下結果——
數據整理:第一財經 制表:山川網
榜單上最為顯眼的,自然就是排名最靠前的有8座居民資金槓桿率超過了100%的城市,從上到下依次為廈門、深圳、杭州、南京、合肥、珠海、蘇州和廣州。其中,廈門的居民資金槓桿率高達172.2%,深圳以144.4%位居第二,杭州以136.7%位居第三。
沒錯,只要談到房產泡沫或者居民槓桿相關的話題,廈門永遠都是繞不過的一個城市。造成廈門的畸高房價和居民槓桿水平的原因很多,比較為人所知的:其一是廈門是海島城市,本身島內可用土地面積稀缺,價值氣候及自然條件較好,造成了寸土寸金的情況;其二是廈門本身是經濟特區、副省級市,背靠的福建省又是東部沿海發達省份,這些進一步拉升了廈門房產的投資價值;其三則是閩系房地產商的投機手段業內知名,在不同階段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左作用。
而與此同時,廈門本身較小的經濟體量,使得廈門本地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特別是高薪就業崗位數量並不太多。這使得島內居民在整體存款水平上很難有快速上升的可能性,進一步拉高了島內資金槓桿率的數值。廈門本身又並非區域金融中心城市,能夠吸納周邊城市儲蓄的能力亦不足。
而廈門之外,另外7座居民資金槓桿率超過100%的城市,深圳、杭州、南京、合肥、珠海、蘇州、廣州具有一個非常大的相似點——7城均位於中國成熟度最高的兩大城市群長三角和珠三角之中。
經濟的足夠發達,使得以上城市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當地居民對於城市的經濟發展、收入增長、房產升值長期保持正向樂觀心態,這些都進一步影響了當地居民通過槓桿(貸款)方式進行房產投資的行為。
但欠下的錢,終究是要還的。借銀行的錢,到了每月的還款期更是一天都不能拖。那麼欠銀行的錢不能少還之後,必然會擠壓到的,就是日常消費。高居民資金槓桿率擠壓城市社會消費的最典型案例,就是深圳。
在2012年時,深圳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還僅次於北上廣,位居全國第四的位置。而到了2018年,深圳社消總額排名已經滑落至全國第七,被重慶、武漢和成都拉開不小的距離。
代表性城市住戶部門槓桿率
在上一章節我們講到了判斷城市居民槓桿率時的第一種方法,即直接用城市住戶總貸款除以城市住戶總存款,得出對應的城市「城市居民資金槓桿率」。
那麼這種計算方法,或者叫統計口徑,我個人傾向於認為,它更適用於人口流動性較低的中小城市。在這樣的城市中,一方面城市住戶的整體存款不會有較大波動,流入流出情況都比較穩定;另一方面城市房產的購買者基本都是本地居民,受外來人口及投資者影響相對較小。
但是熱門的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基本上都是全國性或區域性的中心城市。這些城市的房產,並不僅僅是被本地居民購買的,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被外來人口或者投資者進行購買的。而這些房產貸款,統統都會被記入對應城市的貸款總額。
但與此同時,這些外來人口會這投資者的存款,卻不一定會存在這些城市銀行的帳戶上。這樣一來我們就會發現,如果我們用上文中的城市「居民資金槓桿率」進行計算,得出的槓桿率,不一定能夠真正的反應城市的真實居民負債水平。
所以,另外一種計算方式,也就隨之而來——用城市住戶貸款餘額除以對應城市的GDP,得出的結果被稱為城市「住戶部門槓桿率」。
這種計算方式的最大價值在於,對於一二線經濟強市的真實居民資金槓桿率,呈現效果更好。在2018年11月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中,使用的統計口徑正是這種住戶部門槓桿率。
這份報告中一個關鍵性的數據,即是提到在2008年時,中國整體住戶部門槓桿率僅為17.9%,但到了2017年末已經達到了49%。換而言之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在世界金融危機背景下能夠繼續突飛猛進,很大程度上和釋放中國居民的負債率關係密切。
數據整理:第一財經 制表:山川網
對比上文的城市居民資金槓桿率,中國城市的住戶部門槓桿率明顯有了較大的回落,最具代表性的廈門,槓桿率從172.2%回落到了96.3%。雖然依舊是高居榜單第2位,但是數據的刺眼程度明顯得到了較大的緩解。
但是相比之下,另一座城市的情況則更加凸顯出來,杭州成為住戶部門槓桿率排名上的首位城市,而且也是唯一一座超過100%的城市。從住戶部門槓桿率數據來看,杭州的樓市「泡沫」程度比之廈門、海口還要更甚。
為什麼杭州會如此?這裡我們還要從城市居民貸款餘額上再找找原因,事實上除了房貸之外,還有兩大典型性居民貸款:消費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
作為中國「電商之都」,杭州得益於阿里巴巴集團的利好,在民間金融領域的活躍度,一直以來都明顯超過城市本身的發展級別。各類網絡消費貸和經營貸在杭州市場空間巨大,加之近些年的雙創浪潮,進一步加劇了杭州整體貸款餘額的提升。
但與此同時,杭州的經濟總量仍處於中國新一線城市的中等水平,兩項結合之後,杭州的住戶部門槓桿率明顯超過北上廣深等經濟體量大市也就不難理解。
但與此同時,我也要提醒大家的是,目前杭州的房產均價已經超過了廣州,擠進了全國城市的最高區間。而民間依舊過熱的房產投資熱情,事實上對杭州的經濟長期健康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現階段的杭州因為人口流入情況仍高居長三角城市群第一位,所以一定程度上遮掩了過高的城市居民槓桿率。但伴隨著未來人口流入的減少,問題終究還是需要解決和面對。
在不久前《財富》發布的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中國上榜企業數量史無前例地超過了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位。
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是,今年上榜世界500強的房企一共只有5家,分別是恆大、綠地、保利、萬科、碧桂園。而這些房企,毫無疑問全都來自中國,其中恆大和碧桂園的榜單排名更是突飛猛進。而這背後,自然離不了一個又一個貸款購房的國人。
客觀看待部分城市的高居民槓桿率
而無論按照城市居民資金槓桿率,還是按照城市住戶部門槓桿率,我們都發現一個共同點:南方城市的比例要明顯高於北方。
舉例來看,城市居民資金槓桿率中,排名最高的北方城市青島數值為81.0%,排在榜單上的第13位;城市住戶部門槓桿率中,排名最高的北方城市北京數值為59.4%,也排在榜單上的第13位。
這一方面說明北方城市居民在投機心態上要明顯弱於南方城市居民;但另一方面也說明,北方城市居民在投資意識上也要明顯弱於南方城市居民。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異今天我們就不再重複去講了。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現階段中國南北方城市的外來人口凈流入數量差距,越來越明顯。
代表性城市住戶部門槓桿率榜單上有一個城市非常值得注意——保定。作為北方城市,它的槓桿率排名僅次於北京,以57.9%的數值位居榜單第14位。
保定這個城市本身的經濟總量並不突出,2018年全市GDP總量為3500多億元(保定的常住人口總量很突出,是全國位數不過的千萬人口城市,旁邊的石家莊情況也十分相似)。但是保定的槓桿率明顯偏高,最關鍵點還在於它的環京地理位置。
保定下轄的縣級市涿州,與北京城南的房產區直接接壤,加之有高鐵通勤,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北京外來人口購房的重點區域。受此影響,保定市的住戶部門槓桿率呈現出非常突出的狀態。
而關於中國主要城市的外來人口占比情況,我這裡分享一份網絡相關數據。事實上這份數據在先前的推文中也曾分享過,只不過時間較久,所以出處目前也暫不可考了。
中國代表性城市外來人口占比(來源:網絡)
雖然這份數據的時間上稍微滯後了一些,但是整體上的可參考性依舊比較高。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上文中居民槓桿率靠前的城市,絕大多數都位於這分外來人口占比排名榜單之上。
所以在本文的最後,我也建議大家客觀去看待中國熱門城市居民槓桿率較高的情況,這與城市的發展階段和人口熱度直接相關。未來伴隨著諸多城市城鎮化進程的趨於收尾,相關部門必然會出台更多的政策,去維護和控制城市整體的負債水平。
而與此同時,如果你正好是以上高槓桿率城市的居民,建議也要實時自查自己及家庭的槓桿率水平,對城市的經濟發展前景永遠持審慎的樂觀態度,嚴格控制自己的資金鍊健康水平。
本文參考素材如下,深表謝意:
《法媒:中國年輕一代熱衷貸款消費 房貸占重要比例》·歐洲時報
《財政部:2018年我國政府債務負債率為37% 低於警戒線》·中國證券報
《廈門深圳杭州居民資金槓桿率遠超100% 央行關注負面影響》·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