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輩出,吳亦凡、鹿晗、張藝興等鍍金回歸藝人,未來何去何從

2019-10-31     騎驢微觀世界

2014年5月,吳亦凡與韓國SM娛樂公司解約,成為第一個回國發展的「歸國四子」。

一個月後,他宣布參演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從此開啟了自己在國內娛樂圈的頂流之路。

當年的媒體也沒能料到,這幾張鮮嫩的面孔竟然引領了一個長達五年的流量時代。

現在這四子們無一不面臨著被流量反噬的壓力。

比如「大哥」吳亦凡已經開始轉變自己霸道高冷的人設。

從上一季《中國新說唱》里嚴苛高傲的導師形象,變成了這一季最善良溫柔的鄰家大哥哥。

他一邊唱著《大碗寬面》、自嘲著自己的音樂「電力十足」,一邊在真人秀節目裡發布著徵婚宣言。

2015年年底,25歲的吳亦凡風頭正盛。

他剛在《老炮兒》里演完一頭白髮、面容精緻的北京小爺,又開始了《美人魚》、《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以及《爵跡》的電影宣傳。

除了影視劇男主的加身,他的單曲、綜藝、跨年演唱會的邀約也不斷,甚至還成為第一位集一線五大女刊和五大男刊滿貫的藝人。

當國內其他偶像還在為國內流量爭得「頭破血流」時,吳亦凡已經開始謀划著在北美圈有自己的一番席位。

於是吳亦凡的歌曲頻頻登上國外的音樂榜單、和賈斯丁·比伯等「談笑風生」、成為第一位在超級碗官方活動表演的中國人……

而不久後那次眾所周知的「刷榜事件」,讓他真正顏面盡失。

吳亦凡的首張專輯成功在北美屠榜,不但拿下第一名,甚至一度在榜單前十中占有七席,最多的時候,銷量吊打歐美天后LADY GAGA 1750倍。

但短短不到五天的時間,他的歌曲又集體跌出前100,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是粉絲刻意刷榜、提高排名。

這可不是單純的圈地自嗨了,已經實實在在動了歐美本土明星的蛋糕。歐美網友針對「吳亦凡是誰?」掀起一陣猛烈的分析,爭論,以及嘲諷。

這一次實實在在在丟盡了吳亦凡的臉。

他是歸國四子裡最早享受歸國紅利的人。

接下來的鹿晗、黃子韜、張藝興、王嘉爾,以至後來的「歸國二代」們都在集體複製這條路。

但歸國偶像們的天花板已經越來越低,歸國成名之路已經越來越窄。

而已經歸國成功的四子們日子也都不好過,他們無一部面臨著譬如人設崩塌、人氣下滑之類的流量困境。

其實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吳亦凡所代表的出國鑲金,回國掙錢的路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鹿晗則坦然接受了自己人氣下滑的事實。

面對著定情之作《甜蜜暴擊》的收視、口碑雙撲街,演唱會門票打折出售,他選擇從《奔跑吧》退出,專心致志地宣傳起了新電影。

但號稱籌備了六年的《上海堡壘》,卻又被指責是關上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

在2014年10月10日,鹿晗與SM公司解約,正式回國。

他在微博上發的一條:「我回家了」已經被轉發超過100萬次,評論超過100萬條。

而在他出道的那一年,一條轉發自「曼聯球迷俱樂部」的微博,竟獲得了1316萬餘條評論。

這條微博也使鹿晗獲得金氏世界紀錄,這是中文社交媒體上的首個記錄。

三年後,這條微博的評論數破億,再次打破了他自己創造的記錄。

作為四子中的第二個歸國者,鹿晗享受到了巨大粉絲紅利。

他主演的電影《盜墓筆記》作為「粉絲電影」的代表狂攬10億票房;

他代言了百度地圖、可口可樂、ofo小黃車、歐舒丹等知名品牌;

他的首張個人專輯十分鐘賣出10萬張,是內地首張獲得認證的白金唱片;

他連續蟬聯微博明星勢力榜冠軍12個月;

他在《第一財經周刊》的「2017中國最具商業價值明星」排行榜中名列首位......

作為頂級流量,鹿晗絕對是現象級的偶像。

去年十月,是鹿晗公開戀情一周年。

鹿晗的戀情公布,伴隨著微博癱瘓、熱搜榜的哀嚎、以及四起的「鹿晗粉絲跳樓」的消息,鹿晗的人氣在半小時內驟減。

據統計,一年內鹿晗一共流失了37.23%的粉絲,原有粉絲中僅有6成留存。

雖然微博顯示的粉絲數是凈增了1400萬,但活躍度較高的鐵桿粉絲只占比不到0.5%。

要知道在2017年,這一數據是7%。

並且最能體現粉絲活躍度的超話排名,基本也都在第10名左右。

看來雖然極力想在在明面上維護一個頂流的形象,但真實熱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此外,鹿晗的商業代言開始下滑。

PUMA代言人換成楊洋,歐舒丹代言人換成白敬亭,聯想小新電腦換成王嘉爾,一葉子新增代言人劉昊然,佳能代言人換成陳坤。

幾乎所有的事實和數據都在表明,鹿晗確實不如以前火了。

鹿晗為什麼會掉粉呢?

粉絲絕不允許偶像坐擁著自己的寵愛還去和別的女性戀愛。

對於粉絲來說,這等同於「背叛」。

這會讓粉絲們看到那些原本就不切實際的幻想被落空的樣子。

這是流量們最不想看到的。

於是,流量就背叛了鹿晗,流量之王的稱號在一夜之間崩塌。

但其實,鹿晗的問題其實出在他自己身上。

鹿晗一直以來的特質就是「懶」,尤其在歸國之後。

他的短板非常明顯,雖然嘴上說著熱愛音樂,但唱功平平,作詞作曲全都不會。

他也明白自己的作品大機率留不下來,自己的表演無法細緻——但也就僅僅是知道而已。

知道了之後,他卻任性地把時間花在愛好上,比如電競,比如足球。

你當然可以有愛好,當然也可以公開戀情,但老本總有一天是會吃完的。

沒有過硬的實力,不接受錘鍊和成長,你曾經被喜歡的原因終究會變成被討厭的原因。

但放眼娛樂圈的頂流們,誰又能說這只是鹿晗的問題呢?

張藝興更不順心。

他試圖從「小綿羊」的人設里走出來,把自己營造一個有演技的新人演員,以及前輩導師。

可張藝興最近的日子不好過。

一個月前他剛舉辦了回國之後的首場個人巡迴演唱會。

這原本是高興的事情,但從放出海報預熱到演唱會結束,每個階段張藝興都在被群嘲。

比如官方宣傳的「8秒售罄」,明明43秒的時候1007看台還有票,50秒的時候1314看台也有票。

事實上這些年張藝興的戲確實挺多的,比如過度表現的愛國心、與前隊友糾葛、手撕華為卻代言三星等等

曾經的張藝興,在歸國四子裡是口碑最高的。

他成功塑造了一個善良、正直、蠢萌、愛國的人設。

時間久了,沉浸在虛幻人設里的張藝興自信心爆棚。

他覺得自己是個音樂天才,要帶華語音樂走進全世界。

但他的音樂沒有一首能出圈的,甚至在《天天向上》即興彈個琴,都能被別的嘉賓吊打。

他已經被人設給圈死了。

當他想要把新晉演員、選秀導師、M-Pop創始人的標籤往身上貼時。

卻發現與當初「人畜無害」、「清純小綿羊」的人設自相矛盾。

他想要的越多,那些經過精心設計的人設就越容易崩。

這就像一個搖搖欲墜的紙牌屋,靜等著人設的反噬。

張藝興說他想要裝一輩子,但遺憾的是,沒有人能夠演一輩子。

這場精心設計的自欺欺人終將落幕。

要說「歸國四子」中,曾經最招黑的就是黃子韜了。

他剛從韓國回國發展的那段時間,基本上是全網嘲。

當時的負面新聞幾乎一天一個花樣,負面新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且波波來勢洶湧。

黑黃子韜已然成了現象級的娛樂事件,甚至有專門的黑粉組織源源不斷地輸出表情包,其「專業和敬業」程度不輸真愛飯。

而現在的黃子韜也早不是那個張揚自信的小伙子了。

他流傳度極廣的小精靈短視頻合集是無數人的快樂源泉。

但也因此被許多人徹底當成了諧星。

曾經那四個輕輕鬆鬆就能在娛樂圈掀起腥風血雨的天子驕子,無一不面臨著各自的流量壓力

放眼當下的娛樂圈,新人輩出,流量易聚易散,吳亦凡、鹿晗、張藝興等鍍金回歸藝人未來何去何從。

沒有多少人再把顏值和人設當成唯一的硬通貨。

人設搖搖欲墜,流量反噬在即,四子們在流量的藍海里游得久了,想趕在後浪來之前尋求轉型和突破。

但缺少磨鍊終究難用實力說話。

歸國四子們會在流量的泡沫褪去後發現,其實他們本身就是一場泡沫

伴隨著周杰倫的超話影響力定格在1.1億的歷史級數據上,流量明星們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諷刺。

它證明無數飯圈粉絲所推崇的流量和熱度,根本無法代表藝人真實的影響力和藝術素養。

不管是真假難辨的國際范,還是不可一世流量之王,都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不管是討喜的人設還是自黑的洗白之路,都有著太多的禁錮與局限。

流量就像煙火,即時燦爛即時消亡。

對於周杰倫們來說,獲得的所有的第一里,「超話第一」是最沒用的那個。

但對於歸國四子們來說,一旦虛假繁榮的泡沫褪去,他們就面臨著無限窘迫的境地。

那個流量至上的虛假時代,已經過去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TEaJG4BMH2_cNUgs9U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