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台灣老兵帶妻子回大陸見原配,原配苦等50年,無話可說

2023-11-26     康康歷史

原標題:1988年,台灣老兵帶妻子回大陸見原配,原配苦等50年,無話可說

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不少國民黨士兵跟著前往台灣,從此與自己的家人相隔兩岸。

蔡國棟就是其中一個,他來到台灣後,與自己如今的妻子結婚,並生下了一個女兒,蔡怡。

原本,蔡國棟以為自己這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女兒蔡怡竟然發現了他深埋在心底三十多年的秘密。

蔡國棟在來台灣之前,已經有了一位原配妻子,並且原配妻子苦苦等待了他50年,一直沒有嫁人。

蔡怡得知父親還有一位原配妻子後,便跟著父親一塊來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與原配妻子見面。

但原配妻子在見到蔡國棟後,兩人卻無話可說......

深埋心底的秘密

1979年的夏天,台灣作家蔡怡收到了一封來自內地朋友的信。

在信中,朋友提到了蔡怡從未見過的爺爺奶奶,還有老家的一些親戚朋友,這讓她感到非常高興。

但就在信的結尾,蔡怡卻看到了一個讓她難以接受的事情。

父親在山東老家竟然還有一位原配妻子,並且這位原配妻子一直在等他回來,並未嫁人結婚。

這個消息對於蔡怡來說,宛若一個晴天霹靂,讓她難以相信。

從小到大,在蔡怡的影響當中,父母之間從未有過爭吵,並且感情也十分深厚。

蔡怡一直認為母親是父親蔡國棟唯一的妻子,可沒想到如今竟然又冒出來一個原配妻子。

難以相信的蔡怡,拿著信想要去找父親問個清楚,這究竟是不是真的。

可當她氣勢洶洶地來到書房時,卻看到父母正在書桌前練字,彼此之間的愛意讓蔡怡無法向前。

猶豫再三,蔡怡還是決定放棄向父親詢問。

但這件事就像是一塊石頭一樣,一直壓在蔡怡的心上,久久無法放下。

經過一番糾結之後,蔡怡鼓起勇氣向父親問起了這件事。

蔡國棟聽到女兒的話,先是一愣,隨後十分驚訝地問道:「小,小怡,你是怎麼知道這件事的?」

見到父親的反應,蔡怡心中也清楚這件事大概是真的,她將朋友寄來的那封信遞給父親後,說道:「這封信里寫的,原本我也不知道。」

蔡國棟接過信,帶上自己的老花鏡仔細地看著上面的每一個字。

等到看完信上的每一個字後,蔡國棟長舒一口氣,對女兒說道:「小怡,你的爺爺奶奶,還有家裡的叔叔伯伯還都健在。」

「我知道,信上還說您的原配也健在,她一直都在等你。」蔡怡看了一眼父親手裡的信,說道。

聞言,蔡國棟嘆了一口氣,將手中的信放在桌子上,緩緩開口說道:「是的,我在老家還有一位原配妻子,她叫劉金娥。」

說完這些,蔡國棟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過了許久後,他才顫抖著聲音說道:「我,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不知道她還活著,她竟然一直都在等我。」

看到父親如此難過,蔡怡的心裡也不好受,她上前安慰著父親,並問道:「爸爸,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您有原配妻子,那媽媽怎麼辦?」

蔡怡的問題,讓蔡國棟停止了哭泣,他坐在那裡,開始向女兒講述起來多年前的事情。

蔡國棟原名蔡保光,1919年出生在山東聊城的一個農村家庭當中,是家裡唯一的男孩,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妹妹。

由於是個男孩,父母和姐姐都對蔡國棟十分寵愛,並且還將他送到了鎮子上念書。

由於受過一定的思想教育,蔡國棟便萌生了參軍報國的想法。

當他把這件事告訴父母后,父母也認為這是一個好想法,大好男兒就應該去建功立業。

15歲難念,蔡國棟向父母提出了外出求學,增長見識的想法。

對於兒子的志向,父母一向都是非常支持,只不過這次他們卻向蔡國棟提出了一個要求。

那就是要讓他先娶一個媳婦兒,才能夠繼續外出求學念書。

蔡國棟父母的要求在那個年代很常見,因為時局混亂,經常會有戰爭發生。

因此,不少長輩都會讓家裡的男孩先結婚生子,然後才外出去闖蕩事業。

蔡國棟接受過先進思想的教育,十分反感父母的包辦婚姻,說什麼都不肯答應。

面對蔡國棟的反對,父母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並且還為他挑選了一個本分傳統的女子,劉金娥。

劉金娥比蔡國棟大三歲,從小就被教導要遵從三從四德,以夫為天。

正所謂「女大三,抱金磚」,所以蔡國棟的父母對自己挑選的兒媳感到非常滿意。

就這樣,15歲的蔡國棟與18歲的劉金娥在雙方父母的安排下拜堂成親,成為了一對夫妻。

婚後,蔡國棟對劉金娥十分冷淡,很少跟他說話。

在他的心中,自己的妻子不一定要多漂亮,但一定要有知識和文化修養,能夠與自己交流。

而劉金娥大字不識一個,所以蔡國棟十分不喜歡她。

儘管蔡國棟的態度十分冷淡,可劉金娥卻任勞任怨,管理著家中的大小事務,上到伺候公婆,下到洗衣做飯喂豬,劉金娥都乾得十分漂亮,深得公婆的喜歡。

3年之後,18歲的蔡國棟決定要外出去念大學,將來好報效國家。

蔡國棟的宏遠志向,父母立馬就答應了,並讓他不用擔心家裡的事情。

臨走之前,蔡國棟向父母和三個姐姐一一道別,讓他們不要為自己擔心。

但卻唯獨沒有跟身為妻子的劉金娥說一句,甚至連看都沒看一眼,拿上行李,直接便離開了。

看著丈夫遠去的身影,劉金娥的內心感到十分傷心,可她卻什麼都做不了,只能默默將這份苦楚咽下。

在那個年代,身為妻子的劉金娥,沒有任何的話語權,她所能做的就是操持家務,照顧公婆。

蔡國棟走後,劉金娥像以往那樣照顧公公婆婆,處理家中的事務。到了晚上的時候,她一個人獨守空房,心中感到格外委屈寂寞。

她與蔡國棟結婚3年,沒有生下一兒半女,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劉金娥的心裡更加心酸。

此後的每一天,劉金娥都盼望著丈夫蔡國棟,能夠早一點回來。

可讓她沒想到的是,蔡國棟這一走就是整整50多年,只留她一個人獨守空房。

前往台灣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中華大地飽受日本鐵蹄的侵略。

為了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的土地,蔡國棟毅然選擇參軍報國,考入了重慶的國立中央大學。

在這裡,蔡國棟每天都努力訓練,誓要將侵略者趕出去。

因為在學校里表現優異,蔡國棟在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國民黨空軍。

而在此期間,蔡國棟由於出色的表現,被接連升職,成為國民黨空軍里響噹噹的人物。

接二連三的戰爭,讓蔡國棟一直都奔波在戰場上,根本無法回到家中,只有在空閒的時候,託人往老家送一封信回去。

1948年,29歲的蔡國棟因為工作上的調配,來到了青島,一邊負責國民黨空軍當中的事務,一邊在青島的一所女子高中教書。

在教書期間,蔡國棟遇到了自己的現任妻子。

對方是一個有知識和涵養的女子,溫文爾雅,喜愛讀書和詩詞,跟蔡國棟有著共同的話題。

她的出現,讓蔡國棟第一次嘗到了戀愛自由的甜蜜。

很快,蔡國棟便被她深深地吸引,並墜入了愛河。

兩人在談了一段時間戀愛後,蔡國棟便向她求婚,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成為了一對人人羨慕的金童玉女。

然而,蔡國棟卻並沒有將劉金娥的事情告訴女方。

因此,女方在和蔡國棟結婚時,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老家還有一個結婚3年的妻子。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蔡國棟覺得自己已經離家十多年了,劉金娥獨自一人過了這麼多年,說不定早就已經改嫁了。

有了這個想法後,蔡國棟心中便沒有任何負擔,同時也認為沒有必要跟自己的新婚妻子說這件事,讓她感到不高興。

可蔡國棟不知道的是,劉金娥一直都在老家幫著照顧他的父母,料理家中的事情,並沒有改嫁他人。

1948年,蔣介石自知國民黨大勢已去,便決定前往台灣,妄圖等到了合適的時機,重新返回大陸。

在國民黨空軍里擔任要職的蔡國棟,也帶著自己的新婚妻子來到了台灣。

來到台灣後,蔡國棟和妻子先後生下了幾個孩子,儘管日子不算富裕,但總歸是幸福美滿的。

就在蔡國棟享受幸福生活的時候,劉金娥卻在海岸的另一邊苦苦等待著他。

自打蔡國棟離家後,劉金娥便代替他照顧公婆,操持家中的大小事務。

公婆見兒子多年都未曾回來,便勸劉金娥不要苦苦等待了,趁著現在還年輕,重新找個好人家,好好過日子。

可劉金娥卻十分執著,說什麼都要等蔡國棟回來。

劉金娥是一個思想非常傳統的人,她不願意離開蔡家,也不願意放棄自己和蔡國棟之間的感情。

就這樣,劉金娥一直默默地等待著。

在這期間,因為各種原因,家裡窮得連一口飯都吃不上,劉金娥為了能讓公婆填飽肚子,便外出去挖野菜,或者到別人家幹活,換一些大米或者麵粉回來。

而蔡國棟的父母也一直都期盼著兒子能夠回家,哪怕不是什麼高官,只要能夠回來,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可老兩口一直等啊等,就是沒有等到蔡國棟回來的那一天。

蔡國棟的母親因為思念兒子,便一直捧著蔡國棟離開前吃飯用的碗,把它幻想成自己的兒子,不停地自言自語。

過了許多年,這個碗已經慢慢掉色,可老兩口仍舊沒有等到蔡國棟回來。

儘管老兩口心中已經知道兒子可能已經犧牲,但他們不願意相信,堅信蔡國棟早晚會回來。

1979年,海岸對面的蔡國棟收到了來自老家的信,得知自己的父母和姐妹還活著,他的臉上忍不住流下兩行熱淚。

當他得知劉金娥為了等他,一直沒有嫁人時,他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因為在台灣的這些年,蔡國棟很少會想起他,更多的時候,他更懷念的是老家的父母和姐妹。

偶爾想起劉金娥,蔡國棟也時常安慰自己,劉金娥早已經嫁人,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

直到看到那封信,蔡國棟才意識到自己對劉金娥的愧疚。

與此同時,蔡國棟的妻子也得知了丈夫在老家有一位原配妻子的事情。

無法忍受欺騙的妻子,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患上了嚴重的暴躁症,經常會在家裡打砸東西。

蔡國棟和家人每天都必須小心翼翼地,生怕惹怒了她。

可即便是這樣,妻子仍舊每天會衝著蔡國棟大喊大叫,將自己心中的怒火和委屈全都發泄在他身上。

在兒女們的勸說下,妻子這才慢慢平息了自己的怒火,接受了丈夫還有一位原配妻子的事實。

1988年,年近七旬的蔡國棟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了闊別50多年的老家。

此時,家中的父母和兩個姐姐都已經去世,只剩下妹妹和劉金娥。

踏上家鄉土地的那一刻,蔡國棟淚如雨下,他跪在父母和兩個姐姐的墳前磕頭,說道:「爹娘,兒回來了,兒回來了。」

而當唯一在世的妹妹,見到離家多年的哥哥時,上前緊緊抱住他,哭著說道:「你咋才回來了,這麼多年,你怎麼不知道給家裡捎個信。爹娘死之前都在念著你,死都沒合眼。三哥,你怎麼才回來啊。」

兄妹兩人相見的場景,讓在場不少人都感動落淚。

闊別50年,再次見到自己的親人,蔡國棟的心中滿是愧疚和傷心。

妹妹拿出放置在父母照片前的空碗,說道:「這碗,娘走之前一直都拿在懷裡,說什麼都不肯撒手,就盼著你能夠回來。」

蔡國棟接過妹妹手中已經掉色的碗,仔細摩擦著上面的每一處,仿佛感受到了母親的溫度,他的眼淚再次流下來。

50年後再相見

見過父母和妹妹後,蔡國棟決定來見一見劉金娥,畢竟她等了自己整整50年。

只是蔡國棟的妻子擔心他一時心軟,會將劉金娥帶回台灣,於是便寸步不離的跟在他身邊。

儘管妻子和兒女們很同期劉金娥,但他們在心理上還是很排斥劉金娥的,並不願意接受蔡國棟將劉金娥帶回台灣。

因此,這場見面很是尷尬。

劉金娥見到身穿西裝的蔡國棟和她一身旗袍的妻子,以及周圍幾個孩子時,心中滿是心酸和淚水,她不知道自己這麼多年的等待到底有什麼意義。

而蔡國棟的妻子也在兒女的勸說下,給蔡國棟和劉金娥一個單獨相處的空間。

按理來說,兩人幾十年都沒有相見,應該有說不完的話。

可沒想到的是,他們只聊了一個小時,蔡國棟便匆匆離開了。

實際上,兩人見面後,並沒有什麼話可說。

剛成婚的時候,蔡國棟對劉金娥的態度便十分冷淡,劉金娥一年到頭也跟他說不上幾句話。

兩人能夠聊的話題,只有蔡國棟已經去世的父母。

臨了,蔡國棟滿懷歉意地跟劉金娥說了一聲「對不起」。

之後,他給劉金娥和妹妹留下了一些錢,便帶著家人離開了,沒有將劉金娥帶回台灣。

對於這樣的結局,劉金娥並沒有抱怨,而是在蔡家的宅子裡度過了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

去世前,劉金娥請求能將自己葬在公婆的旁邊,這樣她就不再是「沒有家」的人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7bf1a99af3f54a3dbd431beca45fc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