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冬至,老人說「春節冷不冷,就看冬至天」,今年春節冷嗎

2023-12-21     千秋文化

原標題:12月22日冬至,老人說「春節冷不冷,就看冬至天」,今年春節冷嗎

12月22日將迎來冬至節氣,它標誌著數九寒天的到來,也是在表達真正的寒冷要開始了。俗話講「冬至大如年」,冬至作為非常重要的節氣和節日,許多地方都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其中北方的冬至吃餃子,更是深入人心。在網絡上發起的餃子餡大調查中,豬肉白菜或牛肉餡拔得頭籌,第二名是韭菜雞蛋餡,鮮香無比,在餃子界裡可謂獨樹一幟,深受網友喜愛;第三名是素三鮮餡。

冬至的由來

冬至過節的習俗源於漢代,《清嘉錄》中有著「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說明古人對冬至這個節氣,是非常重視的。最初的冬至被稱作「冬節」,古代的人們通常要舉行祝賀儀式,這種儀式則稱為「賀冬」,同時也要例行休息,《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節氣是古人宗依據天時、物候等,總結出來的經驗,古人往往也會節氣的天氣狀況,來判斷往後的天氣情況。俗話講「冬天冷不冷,就看冬至天」,具體是怎麼看的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春節冷不冷,就看冬至天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這句俗語非常好理解,它的表達的意思則是:假設冬至當天是晴天,那麼第二年正月時候雨水較多;相反,如果冬至當天是雨天,那麼第二年正月會以晴天為主。這句話同時也是在表達,冬至當天如果是雨天的話,那麼春節的時候就不會太冷。

從人們的感官上來說,都希望春節的時候暖和一點。因為春節的時候,往往人們走親訪友的時間,人們都不希望遇到雨天。但是從農業的角度來看,冬至的時候最好是晴天,因為正月的時間,通常是是陽曆的2-3月份,以北方舉例,這時候的小麥正處于越冬期,如果比較乾旱,會影響小麥的安全越冬。所以,冬至當天晴天是好的。

冬至晴一日,臘雪連綿下

這裡說的「晴一日」,指的是晴朗的天氣。它想表達含義則是:冬至當天是晴天的話,那麼臘月時候的雨雪會比較多,這句話同時也是在表達,冬至是晴天的話,春節的時候會比較冷。另外,民間有著「晴冬爛年」的說法,這句話想表達含義則是:如果冬至是個晴天,那麼過年的時候,雨雪會比較多,同時會使得道路邊路泥濘,所以才會稱之為是「爛年」。

冬至多風,寒冷一冬

每年冬至節氣到來的時候,太陽已經到達南回歸線,此時的黑天是最長的,白天是最短的,同時也是數九寒天的開始,天氣會變得越來越寒冷。這個時候,多是西北風或者北方,陰冷乾燥,假設冬至節氣的時候,連續出現這樣的大風,那麼往往預示著整個冬天會非常寒冷。那麼春節的前後,天氣也會比較寒冷。假設冬至的時候沒有寒風,那麼則預示著冬天的時候會比較暖和,也就是暖冬。

2024年春節冷不冷

許多地方,還有著「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的說法,這句話同樣也是在表達,冬至的時候如果是晴天的話,春節的時候會比較冷。另外還有「「邋遢冬至乾淨年,乾淨冬至邋遢年」」,這句話的含義則是:冬至有雨的話,那麼春節的時候就是晴天。而冬至是晴天的話,春節的時雨雪天氣會比較多。

這些俗語其實都是在表達一個含義,那就是冬至是晴天的話,春節的時候會比較冷,相反,如果是雨天的話,春節的時候則是比較暖和。

寫到最後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如今人們預測天氣,已經有了更為先進的工具,許多的俗語老話也在漸漸的被淘汰。很多人覺得,這些預測方法已經不再適合當下。但是這些民諺在有些地方,仍然被重視著,因為這些民諺都是根據農業生產,而總結出來的,對於指導農事有著重要的作用。時代需要不斷地進步,但是老輩人總結下來的這些老話,也是值得傳承下去的,畢竟這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大家覺得這些老話,是否值得傳承下去呢?歡迎在評論區進行留言和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61b4ff40f18d304427c2642061293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