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聽主創團隊暢談劇版《三體》七年沉澱的幕後故事

2023-02-16     深度文娛

原標題:專訪|聽主創團隊暢談劇版《三體》七年沉澱的幕後故事

距離《三體》官宣影視化改編已經過去7年了。

回憶起這個項目從籌備到播出,《三體》製片人蔡佳覺得能夠參與到這部作品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三體》編劇田良良覺得,這個項目屬於天花板級別,她希望當國內科幻的土壤變得更加肥沃時,劇版《三體》能夠成為土壤中的一粒沙。

近日,深度文娛(ID:shenduwenyu)對話《三體》製片人蔡佳和編劇田良良,聽她們講述《三體》創作的求索與創新。

蔡佳:人生七年獻給《三體》

蔡佳對《三體》的初印象定格在大學時期的北京西單圖書大廈,那時還是線下書店的時代。在這裡,蔡佳得到了自己的第一本《三體》小說。「所以聽說公司有機會改編《三體》的時候,我特意從家裡把當年的那本書找出來,讓大劉老師在那裡簽個名。」

在《三體》的主創團隊中,有著不少和蔡佳一樣的書粉。她回憶道,「在看片會上看著混剪的片段,不少成員都哭了,所有人都覺得太震撼了。」 書粉時期的蔡佳覺得書中「整個宇宙為你閃爍」的橋段最為觸動,而真正完成這個項目,《三體》故事人物的宿命感、無論何時都不會放棄的堅定帶給她無限感動。

回溯製作過程,《三體》的劇本並非一開始就確定如今的氣質。2016年的網劇市場中,國內還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劇集,科幻特效的呈現也屬於新領域。「我記得光是改編方案就有20多個版本。因為靈河的編劇團隊核心人員一直都在,他們堅持了很多年,隨著鑽研的越來越透徹,我們對《三體》的把握也越來越清晰。」在當時看來,這一次的改編極具冒險精神。2017年,在平台方、版權方及原著作者劉慈欣等參與的創作會上,各主創協商決定緊緊貼合原著故事線,也確定了回歸原著的創作基調。

作為業內堅持以編劇為主導、導演深度參與的製片人中心制的團隊模式,靈河文化也在《三體》中將已有的製片管理經驗加以運用。

回憶劇本創作的過程,蔡佳覺得再現《三體》世界中的科學理論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何理解小說中的科幻邏輯就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在前期劇本創作的時候,會因為查詢一個問題,而引發出十個問題,這裡面還有並不了解的專業術語。雖然很有意思,但也很折磨人。」

為此,主創團隊在籌備期間便積極請教相關領域的科學專家。「我們最多的一次會議大概有30多個科學家。各個部門的人小心翼翼的像科學家們請教問題,再用我們理解完的方式與科學家們進行複述,反反覆復將劇中的科學元素進行確認。」

2019年,《三體》正式進入拍攝籌備期。選擇視效團隊時,剛好趕上國內特效製作行業發展相對成熟。蔡佳表示,「當時,我們篩選了全國優秀的視效團隊,根據不同特效公司的經驗和體量將《三體》的特效工作進行分工合作。」

動捕技術的大量運用是劇集中的一大亮點,也是靈河文化在劇集製作中的一次新嘗試。「穿上動捕服後,不能說話也不能動,需要進行360度的掃描,在棚內環境中很容易出現眩暈感。再加上三體遊戲中對動捕技術是大量運用,無論是製作周期還是成本都有很大的考驗。」

其中,令人驚艷的三體遊戲部分是團隊通過掃描動捕的技術進行製作。提及選擇用動捕技術替代真人實拍輔以特效製作的原因,蔡佳表示,「主創團隊希望觀眾可以通過三體遊戲了解整個三體世界,相信劇中所塑造的三體星人。」事實上,劇中呈現出的大咖身影也帶給觀眾不小驚喜。

田良良:改編《三體》需要足夠的耐心

「我得大幹一場,我要寫最好的科幻劇了。」這是接到《三體》改編後,田良良的心中最真實的想法。然而,隨著工作的推進,田良良陷入長達一年多的迷茫。在2016年和2017年,我們嘗試過很多版本。因為我們沒有可以參考的範本,也不知道怎樣改是對的。」

在田良良看來,《三體》小說的寫法很克制。這種含蓄的表達所形成的文風讓劇集改編的難度大大提升。「舉個例子,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三體星被撕裂為兩個伴星的遊戲部分的內容。書中沒有直接表現這次遊戲,但能感受到三體人經歷著的那種世界末日般的恐懼。當你挖掘的越來越透徹,就能夠感受到書中的那種力量。」因此,在劇集創作的過程中,田良良與團隊多次討論,希望可以將這段情節表現出來。

回想起20多個版本的劇本,田良良找到了其中的共同點。「每一個版本都在挖掘人物。無論是放大人物的某一面,還是找到人物之間的關聯,最核心的始終是在現實主義手法下,在還原原著的基礎上,把戲落到人物上。」

因此,劇中汪淼和史強兩位主人公的搭檔模式成為劇情的主要架構,從科學家之死的切入,並非想要展開一段刑偵情節,而是帶領觀眾一步步了解三體的世界。「這很像是在拼拼圖,在不同版本中尋找適合的東西,在最後拼湊起來,找到最後的通路。」

《三體》是田良良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作品。在她看來,《三體》的特質註定會逼著每一個創作者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這體現在創作過程中需要把角色的心路歷程事先想的非常清楚,完成劇本後,導演也需要足夠的耐心呈現出所有的科學細節。「《三體》這個作品本身是由科學角度切入的題材,因此也創作者也必須要用嚴謹和耐心去完成。」

《三體》帶給田良良的成長是潛移默化的。「完成《三體》後,我覺得我要比以前更注重細節了。其次,《三體》的特效占比很重,就必須去了解這些畫面特效呈現的方式,能實現的程度,在未來的創作中會從編劇的角度提前為美術、置景方面多考慮。」

作為中國科幻小說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三體》不僅是一次成功嘗試,更為行業帶來一劑強心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eb4e50e82143089cfdbc272befb37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