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宮頸,只是子宮的一部分,都算不上一個器官,卻給女性帶來不少麻煩。
因為宮頸是子宮的「大門」,每分每秒都會受到陰道內各種細菌、病毒的攻擊。
不潔性生活、免疫力降低等都會讓陰道環境處在危機之中。
宮頸「受傷」後,一般主要有3種表現:
急性宮頸炎
慢性宮頸炎(如宮頸肥大、宮頸納囊、宮頸息肉都屬於這類)
宮頸癌前病變(宮頸上皮瘤樣病變)及宮頸癌。
最讓大家害怕的,一定是「癌」吧。
宮頸癌是由癌前病變逐步發展而來的,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好發年齡一般在25~45歲。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可以讓女性朋友遠離宮頸癌的侵害。
一談到宮頸癌防治,聽的就多的就是:
「定期宮頸癌篩查很重要!」
「打了疫苗也要查!」
但是,
「定期」是多久?
篩查要查什麼?
25歲以下女性也需要查嗎?
……
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
今天我們就聊聊關於宮頸癌篩查那些事兒!
不是。
2020年7月30日,美國癌症學會(ASC)制定了最新版宮頸癌篩查指南。
新指南強調,普通婦女從30歲開始篩查宮頸癌即可,HIV感染者則要提前到25歲。
不需要。
宮頸癌篩查包括: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測和TCT(宮頸細胞學檢查)。
HPV檢查,學名人乳頭瘤病毒檢查,用於檢測13-14個高危型HPV病毒。
TCT檢查,對宮頸癌細胞檢出率能達到90%以上,同時還能發現癌前病變、微生物感染,如黴菌、滴蟲、衣原體以及HPV等。
針對普通風險的篩查對象,最新版宮頸癌篩查指南建議:
對於一些高風險患者,或有臨床症狀的患者,更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1、有陰道炎的小仙女,記得等治癒後再進行細胞學檢查;
2、檢查前48小時內避免進行陰道沖洗、陰道用藥以及啪啪啪;
3、大姨媽探訪期間,不宜接受檢查。等它離開3~5天之後,是檢查的黃金時間!
不是,因為預防和篩查不能互相取代。
HPV疫苗是預防手段,是第一道防線,篩查是為了儘早發現,是第二道防線,兩道防線都要有。
近年來,宮頸癌的患者越來越年輕化,很多20、30多歲的女性被它奪去了生命。希望女性朋友們都重視宮頸癌的防治工作,儘早接種疫苗,定期做好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