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探長(共1532字,閱讀約4分鐘)
說到哪種食物能給孩子補身體、補腦子,那麼父母們便會想到各種肉類。
雞鴨魚肉牛羊肉,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是能在餐桌上看到它們的身影。
其中,魚類的營養價值非常得高,細嫩的肉質、鮮美的湯汁,也是很多孩子的最愛。
然而,有一種魚要特別注意!
有多人曾因為吃了它而導致中毒險喪命。
它就是——河豚!
河豚有毒的部位要警惕
河豚的肉,味道十分鮮美,不少人都對其垂涎三尺。
但是,其肝臟和卵巢等部位含有劇毒成分,食用須格外小心。
-河豚中含有的毒素俗稱"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劑量過量可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這種毒素結構比較的穩定,高溫、腌制、煎烤都不怕;
·僅0.5毫克就可致死!
·且目前還沒有特效解毒藥。
-這種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的肝臟、卵巢、腎臟、頭部和皮膚等部位,食用這些部位有極大的風險。
拋開有毒的部位,也就只有魚肉能吃了,怪不得在食客中有「拿命吃河豚」的說法。
每年的春季,2-5月份是河豚卵巢的發育期,所以這個時間段的河豚毒性最強!
謹慎購買!入口前要慎重!
·如果一定要食用河豚,應到有專業資質和能夠合規售賣的餐飲店。
·河豚要經過專業的加工才能安全食用。
·野生的鮮河豚,再饞也要忍住!為了自己的安全,一定要謹記!
魚類雖然是營養豐富的食材,但其中也隱藏了許多的安全隱患。
我們在挑選魚類時,要選擇營養價值高的魚類
不同的魚類,其營養成分也存在差異,選擇營養價值較高的品種,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大有裨益。
-深海魚類如鮭魚、金槍魚,富含卵磷脂等腦力發育的營養素,適合補充孩子所需。
-鯧魚、帶魚等白肉魚,富含優質蛋白質,有助於維持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
-銀魚、馬面魚等小型魚類,鈣含量較高,有利於骨骼發育。
-刺相對較少的魚,龍利魚、黃花魚、秋刀魚、羅非魚、巴沙魚等,比較適合孩子吃。
給孩子或者我們自己吃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魚刺,防止被卡!
一旦被魚刺卡住,一定要及時去醫院處理!不要用吃饅頭、喝醋等土方法,防止魚刺越卡越深!劃傷食道!
那麼,我們要如何挑選新鮮優質的魚呢?
選購魚類需注意新鮮程度、品質與衛生,這關乎了食用安全和營養價值。
-新鮮程度,可從魚體的顏色、鰓色、眼睛等部位辨識。
·新鮮的魚,顏色鮮亮、鰓色鮮紅、眼睛清澈。
·它的肉質也會比較的緊實且富有彈性。
-選購時,也要觀察魚身是否有明顯的傷痕或污漬
如果魚的生存環境差,如水質被污染或濫用藥物等,也會影響魚的健康度。
-切忌購買長期浸泡在解凍水中的魚類。
這會大大降低魚肉的營養含量和口感。
-新鮮的魚是沒有臭味、異味的,在儲存運輸的過程中也會保持低溫。
所以,我們在購買時要注意這些細節。
家庭烹調時的注意事項
不同的烹調方式也會影響魚類的營養保留和食用安全。
-烹飪魚類,最好採用清蒸、煎炸等少油少鹽的烹調手法,避免其營養的流失。
-切勿過度加熱,以免使蛋白質變性、維生素破壞以及產生致癌物質。
-烹調前徹底去除魚腥味,清洗乾淨內臟殘渣,確保安全和口感。
-生吃或半生食用的做法,可能會含有病菌或寄生蟲,入口前應慎重。
辣媽語錄:
魚類營養豐富,價值非凡,但同時也存在一些隱患。
這就需要我們對魚類有所了解和注意,只有科學選購和正確食用,才能真正發揮魚類的營養價值,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家長們,你有買過河豚肉嗎?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