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背後的女人:甄宓,亂世中以為得到了真愛,到頭來卻是一場空

2023-12-24     郭哥文化

原標題:君王背後的女人:甄宓,亂世中以為得到了真愛,到頭來卻是一場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前有黃巾大起義擾動四方,後有董卓禍害「兩京」,地獄再次重現人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王朝的末日也不遠了。

動亂的年代,中山無極縣(今河北無極縣)世族甄家,降生了一個女孩,其父甄逸為女兒取名:甄宓。

甄家是官宦世家,祖上甄邯曾位至三公,甄逸也是一方父母官。然而世道離亂,皇帝尚且連命都保不住,更何況是縣令,甄宓三歲時,甄逸因匪亂而死於任上,沒過幾年,甄宓的兩位哥哥也死於亂軍之中。

家裡男丁稀少,祖上卻偏又留下萬貫家產,董卓之亂,使無數百姓流離失所,餓死者相枕於道。甄家看到這是個發財的機會,便想和許多無良商人一樣,囤積糧食,抬高物價,從中漁利。

但年僅十歲的甄宓,卻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為罪。又左右皆飢乏,不如以谷振給鄰里,廣為恩惠也。」家裡人聽從她的建議,給四方鄉民賑濟糧食,大家感念甄家的恩惠,便團結一致,保護甄家不受流寇土匪的侵擾。

也許是老年喪子,心碎難擋,甄氏婆母開始對兒媳婦兒百般刁難。小甄宓再次挺身而出,多次勸說母親要善待嫂子們,最終家族歸於和睦。

如此嫻淑的少女,成為各家競娉的對象,「四世三公,坐擁幽冀數州」的袁紹實力非凡,甄宓成為了袁紹的兒媳,袁熙的妻子。

袁熙為人,傻大粗黑,武夫一個,毫不解風情,與多才多藝,從小飽讀詩書的甄宓簡直是兩個世界的人。可是時值亂世,弱女子甄宓又有什麼選擇呢?能有一方安生棲息之地已然是不錯了。

至夜時分,袁熙沉沉睡去的時候,甄宓常望著花棱窗,靜聽外面微風拂葉的「沙沙」聲,輾轉難眠。

唯有詩書能通達靈魂,甄宓琴棋書畫不離身。

巫山雲雨常自聞,一朝偶遇感君恩

在甄宓看來,這樣的日子也許就過下去了。她沒有想到,男人們都非常好鬥,他們志在天下,非要爭雄,公公袁紹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曹操爭奪天下,卻一敗塗地,袁紹吐血而亡,袁熙兄弟之間不知團結,他們拋下甄宓等女眷,只顧著勾心鬥角,相互攻伐,最終兩個無能卻有野心的男人相繼被殺。

入夜時分,鄴城外戰鼓隆隆,喊殺震天。甄宓與婆婆劉氏戰戰兢兢,躲在袁氏寢宮之內,不知命運如何安排。

「咣當」一聲巨響,殿門被撞開,一眾武士簇擁著一位白袍小將軍闖進來。

儘管甄宓躲在劉氏身後,嚇得不敢露面。小將軍還是發現了她,四目相對,甄宓發現這個男人臉上的殺氣,瞬間化作溫柔的目光,灑向自己。

甄宓不知怎地,臉上飛上了紅雲,羞澀難當。

當天晚間,甄宓便如一件戰利品,被帶入了那個男人的房間。

沒有非禮與粗暴,只有溫和的談心,這個男人居然熟通詩賦,他,便是建安「三曹」之一,大英雄曹操的兒子曹丕。

「老子英雄兒好漢」,曹丕可不是囊包,尤其是文學素養直追乃父,他與名冠天下的「建安七子」也是好友,「行則連輿,止則接席」,足可見他的學識與才華不淺。

曹丕與甄宓自相識後,你儂我儂,在詩文的交流中感情愈濃,在辭賦中,甄宓品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一種被男人寵著,亦可與男人交心的感覺。

順理成章的事情,兩人結合了,最初的幾年時間,甄宓被幸福包圍著,曹丕異常寵愛她,緣於她的美貌,緣於她的嫻淑,緣於她的才氣。曹操與夫人卞王后對兒媳婦也相當滿意,甄宓十分孝順公婆,公婆身體有些小恙,她比誰都著急,一定要親到跟前服侍,直到兩位老人恢復健康,方才放心。

「巫山雲雨常自聞,一朝偶遇感君恩」,甄宓覺得自己的一生就將在幸福的包圍中度過吧,她感謝「官渡之戰」,沒有這場戰役,又怎會遇到曹丕,她感謝曹丕,這個男人懂得自己,並把自己從離亂中拯救出來。

斜風細雨不曾睛,倚闌滴盡胭脂淚

幸福的生活,總也過不夠,幸福又似乎總是那麼短暫。

女人們的要求其實並不高,只是希望被自己的男人寵愛著。

但是,這點小小的要求與希望,往往會成為奢望,尤其是在那個「男權至上」的年代。

甄宓的小幸福只持續了六七年,一個名為「郭女王」(又名「郭照」)的女人,闖進了她與曹丕的生活。這個女人也是官宦之女,更為要命的是,她年輕貌美,才氣不輸甄宓,並且頗通政治。

彼時,曹丕正與兄弟們爭奪世子之位,郭照頗有計謀,給曹丕提出不少中肯的意見,曹丕獲益不淺。同樣身為女人,郭照也具有強烈的嫉妒心,但她卻能將這種情緒深埋心中,表現出來的常常是大度。甄宓在這種「戰場」上,卻吃了敗仗,她渴望擁著夫君永不放開,慢慢被夫君冷落的生活,令她窒息。

「窒息的生活最難熬」,甄宓伴著孤燈,一晚晚地盼啊,盼著能聽到宮門口響起那個熟悉的腳步聲;一晚晚地想啊,想著曹丕將別的女人攬入懷中,她的心碎了,嫉火漸燒,怨言也隨之脫口而出。

「斜風細雨不再睛,倚闌滴盡胭脂淚」,這是小女子的正常心態,甄宓卻忘記了,她不是小女子,或者說,她不能把自己當作小女子來看待,她忘記了自己身在何處,小女子的心態會害了她。

君恩薄如紙,一朝紅顏絕

那個曾經創作了流傳千古《燕歌行》的君王,他的心也如世間其他男子一樣善變而寡情。甄宓常常獨坐宮中,吟唱著曹丕的那首詩: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吟誦著,甄宓的臉上已是淚流滿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的身體變得憔悴,容顏的衰老,更難以喚回那個薄情的男人。值得慰藉的是,她還擁有一雙兒女,這是她與曹丕的愛情結晶。甄宓愛寫詩賦,才氣,情感常常需要詩文來宣洩。她將自己對夫君曹丕的情感,寫進了《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字裡行間,流露著愛意、怨氣,更多的則是妻子對夫君的無奈呼喚,她沒有想著將詩文給誰看,這只是一個失寵的才女,與文字的心靈對話而已。

可是,在這宮殿之中,恩意常淺,陰謀常在。尋常的文字,亦能生出禍端,有人將甄宓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詩一賦全都源源不斷地報告給需要的人,中傷、汙衊,無中生有的陷害,全都呈現給曹丕。

此時的曹丕,早已被美色包圍,登上皇位的曹丕不缺女人,他可以為所欲為,又怎麼會將愛留給昔日的「黃臉婆」,他對甄宓的愛,隨著時間的推移,早已灰飛煙滅,他現在是皇帝,皇帝就要有權威,包括對自己的女人。

曹丕在接到一系列的「小報告」後,對甄宓充滿著憤怒,他火冒三丈,絕情地下詔,賜死甄宓。

詔書傳來,甄宓呆若木雞,她震驚於曹丕的無情,難以理解這個男人怎能這樣對待自己?手捧一尺白綾,甄宓卻將眼淚收了回去,她不停地吟誦著《塘上行》,懷揣一顆冰冷的心,走向住了多年的「冷宮」深處。

往事越千年,多少才華出眾,才情豐富的女子,被那個時代吞噬,她們並無奢望,唯有樸素的美好心愿,卻難以實現,到頭來性命都難保。

佳人們一個個離去,只留下流傳千古的詩文辭賦、詞曲畫作,似閃耀的星光,印刻在歷史的天空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b4b0ed94e5a826d3e72581646a46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