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小區出入口測量體溫、登記信息,堅持群防群控;他高舉喇叭,穿梭在小區進行宣傳勸導,力求入心入腦;他逐棟、逐層、逐戶開展「敲門行動」,登記居民信息,加強防疫政策宣傳;他為社區發放物資,奮戰深夜,忘記饑渴;……
他是來自中交上航局所屬中港疏浚公司的李凱,加入中交上航局整建制志願者突擊隊之前,從事的是船舶電氣設備管理。十幾天前,在上海市委組織部和市建交委的號召下,他毅然寫下請戰書,與其他12名同伴一道,連夜奔赴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緊急馳援上海社區一線抗疫。
「您好,我是平望社區志願者,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們正在上門摸排,請您理解和支持!告知我們您家庭的基本信息。」根據南京東路街道統一安排,志願者突擊隊以小組為單位集體行動,李凱所在的第3組對接街道下轄的平望社區。由於該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管理難度較大,小組一行4人被調整為分頭行動,具體到李凱,則是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負責浙江中路159弄、167弄和福州路623弄居民的核酸檢測、信息統計和物資保障等事宜。
李凱回憶說,初到平望社區時,原先的9名居委工作人員有8人已經感染,現場核酸檢測秩序相對混亂,無法做到防疫部門要求的「應檢盡檢」,「我們的工作,首先是摸排清楚整個社區居民的基本情況,這就要求我們志願者立即出發,在最短時間內建立起居民花名冊和微信群。」
明確任務後,李凱第一時間走街串巷,通過「敲門行動」,對社區居民開展地毯式拉網排查。除了向居民說明情況、點對點建立微信群,他還積極宣傳防疫小知識,努力幫助居民消除恐懼和疑慮。
「入戶登記是『長征第一步』,緊接著就是居民名單的覆核和錄入。」李凱介紹說,平望居委目前所在的辦公室曾是95#舊改地塊拆遷指揮部,疫情暴發以來變為生活物資儲存倉庫,地板反潮嚴重,空氣中瀰漫著刺鼻的消毒水味道,為了加快建立居民花名冊,社區工作人員臨時找來幾台舊的台式電腦,拼湊出幾張辦公桌椅。
「這是老本行,我拿手!」李凱發揮專業所長,迅速組裝好電腦,開始了緊張忙碌的信息覆核、錄入工作。平望社區約有3000多個居民,人員分布複雜,登記信息量巨大,電腦還時常出現卡頓,但李凱並沒有退縮,一直從當天中午忙到晚上十點多,隨即又配合社區,通過新建的居民微信群,將第二天核酸檢測通知到位,保證不漏一戶、不少一人。
5月9日至15日,根據黃浦區政府統一安排,平望社區採取靜默管理。「希望社區允許我們加班,我們一定能用最快的速度,把物資送到居民手裡!」5月11日17:00左右,看到最後一批生活物資卸下貨車,李凱主動向社區工作人員請纓,願意加班加點為居民發放生活物資。此時,外面已經飄起小雨,夜幕也漸漸降臨。他立即穿上雨衣、拿起名單,奔向物資分發點。
分揀、裝箱、通知居民分層下樓、確認領取名單……在大家的齊力配合下,當天深夜十點多,李凱終於協助完成所有分發工作,將新鮮的蔬菜、米、面送到了居民手中。
「啊,忘吃晚飯了!」看著居民開心地抱著物資回去,李凱這才想起自己還沒吃晚飯,不禁也笑了起來,「不過這都沒什麼,黨旗在,陣地就在,相信在社區工作者和我們志願者的共同努力下,平望社區一定會越來越好,我們必定能戰勝疫情,守護好共同的家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a733fdb4fbc0d9f6bc01a9eb172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