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會引起高血壓,高血壓又會損壞腎功能,有沒有一種藥兩者都治

2020-03-29   用藥無小事


高血壓同腎病兩者聯繫緊密,相互影響,同時患有腎病、高血壓的情況較為常見。腎病是高血壓的誘因之一,而高血壓又會損害腎功能。因此,治療高血壓也是治療腎病,提升腎病預後的重要環節。臨床治療中,有效的控制血壓,能夠降低腎臟損傷,提升腎病的治療效果。

隨著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血壓藥物被應用於臨床治療中。但是在患者伴有腎病時,藥物的選擇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高血壓治療藥物不能夠加重腎臟負擔、損害腎臟健康;其次,治療藥物不能夠誘發腎臟不良反應;最後,藥物儘量不要通過腎臟排泄。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普利類)

臨床中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在腎病患者治療高血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腎病患者的首選降壓藥物。其主要治療機理為緩解患者外周血管阻力的同時,降低患者腎小球內的高壓力、高灌注以及高濾過率,從而有效的治療蛋白尿,緩解腎小球硬化等腎部疾病,即降血壓的同時不增加腎臟負擔。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適用於高血壓同時有輕度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臨床常見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分為短效製劑、長效製劑、中效製劑三種,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藥物的選擇。例如,培哚普利、貝那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長效抑制劑。但是由於貝那普利、福辛普利長效抑制劑需要經過腎臟進行排泄,因此在臨床使用中應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用藥。

但是使用血管緊張轉換酶抑制劑常伴有乾咳、血管神經性水腫以及高鉀血症等不良反應,因此,不耐受患者不適宜使用,孕婦、腎動脈狹窄者禁用。腎功能不全患者應小劑量使用。採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能夠有效的將血壓下降至 125/75 毫米汞柱左右。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沙坦類)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的主要作用為,阻止病情進一步惡化,緩解蛋白尿,保護腎臟。臨床中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作為高血壓合併腎病的降壓首選藥物,但是部分患者對於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不耐受,此時需要採用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進行降壓。除此之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在臨床中還常用於腎功能不全患者的降壓治療中。常見的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有氯沙坦、纈沙坦、厄貝沙坦、坎地沙坦等。

中樞性降壓藥物

中樞性降壓藥物在腎病合併高血壓治療中的主要優勢在於,其降低血壓的同時,不會對腎臟產生影響,適用於嚴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目前常用的中樞性降壓藥物有甲基多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甲基多巴副作用較大,容易對患者的肝功能、免疫功能造成損傷,因此患者在服用一段時間後應停藥。需遵醫囑,不可隨意用藥。

利尿劑

高血壓伴有腎功能不全患者可以使用利尿劑進行治療。臨床常見利尿劑有氫氯噻嗪、呋塞米等。氫氯噻嗪主要用於輕度腎功能不全的高血壓患者,呋塞米多用於嚴重腎功能不全的高血壓患者。

鈣離子拮抗劑(地平類)

鈣拮抗劑在治療高血壓的同時,又有助於保護腎功能,延緩腎功能衰退。可應用於輕、中度腎功能不全的高血壓患者。常見的鈣拮抗劑有硝苯地平控釋片、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維拉帕米緩釋片等。值得注意的是,心功能障礙者不適用維拉帕米緩釋片,易心動過緩繼發其他疾病。

β 受體阻滯劑(洛爾類)

通過減緩患者的心律、降低心排出量和血漿腎素活性來控制血壓。該類藥物不會對腎血流量和腎小球的濾過率造成影響。臨床中常應用於腎素依賴性高血壓患者。常用的有美托洛爾、比索洛爾、卡維地洛等。

α1 受體阻滯劑

α1 受體阻滯劑通過選擇性地作用於交感神經末梢突觸後的 α1 受體,降低血壓同時不影響腎功能。常用的 α1 受體阻滯劑有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等。需要注意的,服用此類藥物容易產生直立性低血壓症狀,應儘量避免夜間起床。除此之外,孕期、哺乳期、兒童禁止使用此類藥物。

隨著人物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發生變化,高血壓以及腎病都屬於高發疾病,兩者並發的情況也比較多。在治療時應考慮到患者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選擇降壓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