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觀察:美國博物館的教育實踐

2022-09-27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全球教育觀察:美國博物館的教育實踐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聆聽窗外聲音,致力自我超越。

全球教育觀察:美國博物館的教育實踐

作者|王璇

來源|湖畔問教

博物館是一個綜合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的文化機構。

教育功能是現代博物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價值和開發越來越受到關注。

今天,【守望新教育】帶您了解:在美國,博物館如何發揮教育作用。

一生必逛的全球8大博物館——博物館與教育超級連接

最新204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名錄,看看你去過多少家

每年,全美各博物館為中小學生群體提供的教育活動時長約200-350小時,70%以上的博物館至少有一位全職人員負責規劃中小學教育活動,博物館面向學校和學生提供的教育服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學生團體到館學習

最常見的博物館向中小學生提供的教育活動,就是學校團體到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對於學校團體參觀,美國博物館一般實行免費或優惠政策,並為學校團體提供教學方案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教學環境營造、教學設備使用、教輔人員安排等各方面周到而細緻的服務,不僅讓博物館教學與學校課堂一樣輕鬆便利,而且提供最完整的博物館資源給學校師生體驗。

以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為例,博物館教育人員通過與學校教師共同討論,不僅共同編寫了內容詳盡的各展廳教學指南,還為不同的學校團體提供參觀行程和互動活動以供選擇,學校團體只需在線註冊預定即可。

除了博物館的教育人員外,每天還有大量的社會志願者為中小學生團體服務,他們主要負責在等候區協助組織學生、向老師發放參觀指南,在展廳內負責看護擺放著原作、複製品和模型的互動活動小推車以及為學校團體提供教育輔助服務。

學生在進入展廳後被分為若干小組,在老師的導覽下,通過閱讀說明牌、翻閱知識卡片、觸摸展品模型、利用多媒體查閱、體驗各種視聽娛樂項目、討論完成參觀作業等,在博物館內自己觀賞、探索和學習。

大都會博物館利用課餘時間或周末,開辦面向學生的藝術創作、手工製作等技能訓練的小型討論課,並為高年級學生和藝術專業學生提供學術講座,介紹藝術史的新見解,進行深入學術研討,開展專業水平的對話。

定期舉辦藝術史、文學課程或工作室動手活動,開辦免費的前沿理論討論課。除此之外,還定期舉辦家庭教育項目。家庭活動包括學生和家長一起來到博物館參加專題展、互動討論、動手實踐等等。活動形式既有欣賞名畫、講故事,又有觀眾參與的對話,還有動手製作和體驗。

博物館到校服務

博物館到校服務,是由博物館教育工作人員帶著展品或資料設備來到學校,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參觀和教育服務。

例如:始於1993年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移動博物館項目,是由紐約市政府、紐約市文化事務部、國家電網以及紐約市議會等多家單位和部門共同建立和贊助支持的,自服務以來,已經為紐約市超過700所的學校提供了有關博物館的體驗。

目前,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共有4個移動博物館,每個移動博物館由一個貨櫃車改造而成,車內設有供學生們動手體驗的學習設備和展品,主題和內容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設計,其中有「建築與文化」「宇宙探索」和「古希臘藝術」等不同的主題。

在移動博物館進入校園前,老師可以參加活動前的討論會,來博物館參觀並得到一份《參觀前後活動的課程資源嚮導》。移動博物館每次會在學校里停留一天,接待4個班級。

博物館教育人員會先在教室里給學生們介紹移動博物館,進行背景介紹和知識鋪墊。在此之後,每個班級分兩批輪流參觀移動博物館。參觀時,學生們可以觀看、觸摸展品和圖像資料,博物館教育人員會給每位學生髮放工作紙,讓他們自己體驗、探索、學習並完成工作紙上的內容。

參觀完後,每位學生還能夠得到一張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家庭參觀券。移動博物館讓更多的學校學生感受到與學校課堂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也讓更多的人了解並愛上了博物館。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博物館也開始建立自己的移動博物館,讓更多的學生能夠不出校門,就享受到文化和藝術的薰陶。

博物館資源出借

很多美國博物館會定期將館內方便移動的教育資源出借給學校和教師,以方便學生在學校中使用。

例如,芝加哥費爾德博物館的「教育資源出借項目」,該項目自上世紀20年代起就開展起來,到如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費爾德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根據館內的藏品種類分別設計近千個展覽箱,其中包含了200多個體驗箱。體驗箱內裝有藝術複製品、少量原作、音像製品、使用指南和介紹、相關的學生用書和教師用書。

每個展覽箱都放置著展品和文字介紹,並有配有一個相應的教學計劃。這些展覽箱平時都可以免費借給學校教師們用於教學使用,老師只需登錄博物館的網站進行借用登記即可。

老師們可借用展覽箱、體驗箱、書和音像製品,可以使用3個星期,如需延遲歸還可以和博物館聯繫。由於展覽箱和體驗箱非常直觀生動又方便移動擺放,所附資料和說明也很詳實,所以老師們借來用於課堂教學和在學校走廊上展示。

館校合作開設課程

美國博物館和學校聯合,在博物館所擁有的資源基礎上共同開發課程,這種方式的優點在於可以使學生形成一種常態、持續而又系統的到博物館學習。

美國的博物館和學校共同開發課程的模式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博物館主導型

由博物館提出基本架構,校方根據本校學生特點和所學課程進行細節確認,然後制定出一套專屬課程。

例如:美國古根漢姆美術館曾推出「透過藝術學習" (Learning through art)項目,該項目實施至今已30多年,該項目是由館方率先發起,由藝術家、博物館教育人員、學校教師密切合作,針對學生需求共同參與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2、學校主導型

即由校方根據本校學生需求和課程目標來設計基本課程,博物館方依據校方的需求來配合提供場地、資源和輔助人員及設備。

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費城美術館為配合鄰近中學一年級新生的綜合人文課程,推出了美術館展覽教育活動「藝術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art),每年八個班級學生到美術館進行參訪學習四次,學生在教育人員的引導下與藝術品及相關主題進行互動,美術館與學校合作,注重每次參訪前的準備以及之後的反饋,掌握每次到館學習的系統性與延續性。

3、館校以外的機構發起

即由第三方機構主動邀請博物館、學校參與。

例如:北德州州立大學的視覺藝術教育中心於1994年成立「全美美術館與學校合作中心」,該中心聯合社區內的5所博物館與8所中小學,進行館校合作計劃,計劃實施後全程跟蹤及時調整,並將課程資料匯總建立關校合作項目資料庫以供相關單位參考。

4、博物館學校

博物館學校是美國館校合作特有的產物。

它的特色在於:學校仍歸學區管轄,但與博物館結成合作關係,制定共同目標、提供雙向服務、成立專門部門來管理和協調學生的教育工作。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以班級的形式到博物館上課,同時學校也在博物館的協助之下,在校園內開設自己的博物館。它既是博物館,又是學校。

藝術教師培訓

在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對接合作中,教師的角色非常重要,他們是博物館資源的策劃利用者和學生到館學習的活動執行者。

美國博物館非常重視對學校教師進行博物館教育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幫助教師熟悉和了解博物館的資源以及怎樣利用好這些資源,並幫助教師與博物館工作人員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教師在參加培訓後,能夠更好的將博物館的展示理念與內容傳遞給學生,也提高了學生對博物館的認識和利用。

例如: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在特別展期間,舉辦「教育者之夜」活動,活動包括宴會、作品導賞、課程設計及演示、展示可提供給學生開展教育活動的資源和設備支持等;除此之外,還召開教育者研討會, 邀請專家學者來做講座,鼓勵教育工作者與專家學者的對話,並提供專業的作品導賞、場地考察、動手實踐等,為不同層次的藝術教育工作者加深不同藝術領域和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方面的知識提供機會。

朱永新:從一個人到一群人——2022年教師節致新教育同仁

謝維和:教師怎樣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和敬仰?——三個因素導致了師生關係的變化

如何成為反思型教師?——課後反思的要點和路徑

崔洪霞:新時代教師應具備的學生觀:具體、真實、成長

遇見美好,向美而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9bc662c203436313e1552790fccaa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