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經驗之談:讓老人幫帶娃,有三點事項要明確,否則矛盾重重

2022-08-25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過來人經驗之談:讓老人幫帶娃,有三點事項要明確,否則矛盾重重

我的女兒今年三歲,特別不親近爺爺奶奶,因為兩歲之前都是奶奶帶大的,我覺得他們之間的感情會更深,但是兩歲之後是我帶大的。每次說回老家,孩子就特別嫌棄奶奶家比較髒,因為他奶奶家是農村的,還特別討厭奶奶用粗糙的手掌撫摸她的臉。

女兒對姥姥姥爺也不感冒,我基本上每周帶孩子回一趟姥姥姥爺家,因為姥爺是個大嗓門兒,每次跟孩子說話都扯著嗓門兒,瞪著眼睛。

光瞪眼這個動作,孩子都會嚇哭,每次女兒都說:「我不要姥爺,姥爺是壞蛋。」讓我既好氣又好笑的。

有一次,女兒拿著彩筆把姥爺家的桌子、牆上都添了彩。姥爺就瞪著眼睛說:「你再給亂畫,我就把你扔掉,把你賣給收破爛兒的,我打死你。」孩子的一聲就哭了,從此之後,我每次說去姥姥姥爺家,她就特別反感,不願意去了。

為什麼孩子討厭和老人相處呢?

在年輕父母和老人育兒的問題觀念上,一般他們無法達成一致。

一般來說,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溺愛程度會讓年輕父母感到無法理解,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都可以原諒孩子。但是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幫助的,姥姥姥爺則認為那句老話:「外甥狗,外甥狗」,外甥吃了就像狗一樣走了。

老人始終覺得不是他們自己的親孫子親孫女,該收拾的時候就得收拾,中間隔了一層膜似的。

所以說孩子的感覺是比較敏感的,稍微的一點變化都會讓他們感覺到不適。當然,從骨子裡來說,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都是愛孩子的,只不過是愛的方式不同。但是年輕父母和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相處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方式,不能因為育兒觀念的不同而已不尊重對方的方式相互對待。我們常見的就是婆媳關係不和睦,大多是因為育兒觀念的不合。

那麼,我們該怎樣解決這個觀念不合的問題呢?

要堅定的,並且以平靜、合情合理的方式告訴老人「我們尊重他們的育兒觀念,但是我們可以自己在家帶孩子的時候,按照我們自己的方式去做,並且也希望老人支持我們的方式」。

向老人表明態度,我們願意傾聽他們的育兒觀念,但是也希望他們聽一聽我們的育兒觀念,因為時代不同,育兒觀念在改變,儘量避免爭吵。

詢問父母如果我去上班了,當孩子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是否願意按照我的慣例去帶孩子?

尤其是當孩子是嬰兒的時候,要格外注意喂養的方式。比如,告訴孩子一歲之內不能吃鹽、吃糖,但是有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覺得一歲的孩子已經長乳牙了,可以吃一些帶味道的食物。

還有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為了制止孩子哭鬧,就提前給孩子喂糖吃。 當你帶著孩子去看望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時候,要帶上自己用的食物、尿不濕和水杯等等。以便老人能夠用你喜歡的東西,而不必要的出去再去購買那些質量不合格的產品。

如何讓孩子和老人建立親密關係?

當孩子再大一點尤其等上小學的時候,要讓孩子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建立起一種不同於和父母在家時的特別關係。

比如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允許孩子晚睡,看電視,或者說吃垃圾食品。請不要干涉,但是要明確地告知孩子在自己家不可以。

如果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共同居住一起,或者是一家人幫忙養育孩子,要各自釐清各自的角色,你是父母,他們是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有時候眾多人的幫忙會讓孩子得到很多的愛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並沒有太多壞處。

過來人經驗之談:讓老人幫帶娃,有三點事項要明確,否則矛盾重重

作為一個媳婦,豆媽也曾因老人幫帶娃產生諸多矛盾,在磕磕碰碰中也總結了許多經驗,在這裡豆媽將這些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老人幫帶娃的家庭帶來啟示。

1、要和他們明確哪些事情是不容商量的,比如他們想要自己開車帶孩子外出旅遊,那就應當做好安全措施,比如說給孩子準備好安全座椅或者輕便的搖籃床,要給孩子帶好足夠的食物和水。

2、如果你希望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來你的家裡呆一段時間,幫忙照看孩子,不要害怕會出現矛盾衝突,可以直接向他們表明你的期望和孩子的生活習性以及應當注意的事項。畢竟他們有過養孩子的經驗,但是新的育兒觀念和以前已經不同了。如果共同在家的時候,你要多做一點事情,讓老人看到你是如何做這些事情的,他們就會效仿。

3、如果害怕隔代帶娃理念衝突,想要跟老人統一教育理念,可以跟老人提前協商好,老人只負責孩子的衣食住行,教育和學習方面由父母負責。

老人帶孩子不是義務,而是情分。

隨著我們父母身體的逐漸衰老,我們要帶著孩子常去看望老人,並帶他們去買一些吃的,或者是看病。又或者是帶他們出去開車兜風散心。我們的做法會讓孩子在這件事情上學習到如何孝順老人,如何去陪伴家人,讓孩子們知道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

在這裡我們需要注意一點的就是,如果你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帶孩子,懷著感恩之心,那麼孩子就會從你的感恩之心中獲得一些積極的東西。

  • 讓孩子和老人親近具體怎麼做?

1、要製造讓孩子和老人接觸的機會。俗話說隔輩親就是這個道理,老人自然是親孩子的,畢竟是他們的血脈,多讓孩子和老人接觸自然就會親了。

2、要多在孩子面前提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事情,讓他們知道,除了爸爸媽媽,還有老人也在關注了他們的成長,也在默默的愛著他們。

3、讓孩子有正確的認識。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你爸爸媽媽的父母。父母的言傳身教,自然會讓孩子學會懂得尊重和孝敬老人。

4、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要多聽聽孩子的聲音,不能一味地溺愛或批評,要幫助孩子對事情做出自我分析,辨別是非的能力,最終讓孩子做出決定。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9265b3c0e0132b930fad45085c74f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