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媲美」米芾的大師,曾用8年「反抗」王羲之,一...

2023-09-20     書法網

原標題:唯一「媲美」米芾的大師,曾用8年「反抗」王羲之,一...

唯一「媲美」米芾的大師,曾用8年「反抗」王羲之,一...

唯一「媲美」米芾的大師,曾用8年「反抗」王羲之,一封信能賣1億

李斯認為「用筆如『游魚得水,景山興雲』」 ,古人對於筆法的豐富性跟靈活性十分看重,尤其是魏晉之後,書法逐步走上藝術性的道路。

就不能恪守嚴謹拙質之風,要跟游魚、浮雲一般自由多變,在保留質感的同時,展現出多姿多彩的趣味性,豐富氣質與風韻,經得住品讀研磨。

例如米芾就以「風檣陣馬、八面出峰」著稱,一邊迅疾行筆一邊八面轉鋒,點畫還頗為凝練,沒有漂浮流俗之氣,這種氣度十分鋒利獨特。

就連王羲之都要避其鋒芒,但在元代有一位「大師」的書法,能跟米芾「持平」,可以完美「補全」他的真跡,此人就是號稱「元書第一」的趙孟頫。

根據陶宗儀《輟耕錄》的記載,趙孟頫無意中得到米芾真跡《壯懷賦》,可惜中間有幾行出現毀損,為了不讓前人書法出現遺憾,他前後臨摹數次。

都不太滿意,最終通過自身感悟,將刻本與摹本對比,把它圓滿的填補完整,成為近700年來唯一「媲美」米芾的大師,當然也有人好奇。

米芾跟趙孟頫書法風格迥然不同,為什麼他可以參透「米書」,其實這跟他們同學「二王」書法有關,甚至從臨摹的意境跟氣韻上看,趙孟頫勝過米芾。

例如從這卷《明肅樓記》研究,卷中行筆流暢連貫,筆絲輕盈優雅,精緻又婀娜,內在蒼勁醇厚,章法上起伏錯落,富有意趣,全卷充滿率真爛漫之氣。

其實他年少學習趙構書法時,就迷戀「二王」的秀逸輕盈之美,中年真正進入魏晉大門,從《蘭亭序》、《十七帖》等作品中,體會魏晉用筆的姿態橫生。

追求點畫的飄逸清雅之美,和精到自然的筆勢,同時他比米芾的單求筆法,還多了一項意境追求,從內在肌理的層次感中,分析王羲之的行筆急徐輕重。

就像此作,讓墨色展現出靈魂與情感的表達,賦予字體生命力跟節奏感,不僅讓外在呈現秀麗綽約之美,內在也有典雅蕭散之氣,拓展了藝術層面。

而且此作寫於趙孟頫晚年,他在60歲之後,為了擺脫早年的纖柔媚俗之態,開始用8年「反抗」王羲之,取法與清秀截然相反的李北海書法。

從歷史來看這一舉措是對的,正是李北海雄健渾博的書法特點,為其字增強了骨力,讓卷中的點畫剛勁紮實,彰顯出精神氣度,撐起了血肉之美。

比早年提升了好幾個檔次,甚至2010年時,他的兩封書信賣了2.7億,一封就價值1億,當真是書壇「佼佼者」,因此時常臨摹此作。

不僅可以學到活潑精湛的「二王」筆法,提升用筆的豐富性和流動性,還能保證法度的嚴謹,跟筆勢的穩健,防止之後學習草書時,產生漂浮流俗之態。

真跡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乃館中「珍寶」,經多方努力我們對趙孟頫的《明肅樓記》進行超高清復刻,採用博物館級別,12色超高清微噴復刻工藝,

對比原作進行1:1還原,全卷極為高清,墨色濃淡以及筆法轉變等細節都清晰明了,與真跡毫無二致,見此品如見真跡,若您喜歡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連結一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8403e43a090f94f2214e2ca0eba33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