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可以共享聖地,生活在不同的獨立國家,這種觀念推動了二十多年來斷斷續續的和平談判。但最新一輪談判於2014年失敗。近年來,以色列專注於與阿拉伯國家實現和平,使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的最終控制下享有有限的自治。十月份爆發的巴以暴力事件對維持現狀可持續的觀念提出了挑戰,一些國家重新呼籲通過外交手段實現兩國解決方案。然而,這種選擇在任何一方都不受歡迎。
1. 兩國解決方案的歷史是怎樣的?
自 1517 年以來,聖地一直是鄂圖曼帝國的一部分,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瓜分了失敗者的領土時,聖地受到了英國的統治。
兩國解決方案可以追溯到1937 年的皮爾委員會,該委員會建議分割當時所謂的英屬託管巴勒斯坦地區,以制止阿拉伯猶太人的暴力。1947 年,聯合國接受了不同的分治計劃,但阿拉伯人都拒絕了,導致以色列於 1948 年宣布獨立,並爆發了第一次阿以戰爭。那個時期產生了超過 50 萬巴勒斯坦難民。
在 1967 年的戰爭中,以色列占領了加薩走廊、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等阿拉伯領土,將居民置於軍事占領之下,並煽動巴勒斯坦民族主義。1987 年開始的巴勒斯坦起義奪走了 1,200 多名巴勒斯坦人和 200 名以色列人的生命,之後秘密談判產生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1993 年奧斯陸協議。作為一項臨時措施,巴勒斯坦人在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領導下獲得了有限的自治。
2. 奧斯陸協議為何未能達成目標?
軍事占領、以色列定居點建設和暴力活動仍在繼續,雙方一再未能解決阻礙達成最終協議的問題,該協議可能會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
2000年至2005年發生的第二次巴勒斯坦起義尤其血腥。大多數國家已經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國家,但這並沒有改變當地的情況:以色列對該領土擁有最終控制權。以巴談判的障礙包括在哪裡劃定邊界、如何分享耶路撒冷以及巴勒斯坦難民的地位。2005年,以色列單獨行動,從加薩走廊撤軍和定居者,同時基本上封鎖了邊境,並在2007年激進組織哈馬斯從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手中奪取了該領土的控制權後實施了封鎖。加沙隨後成為火箭發射場、迫擊炮和巴勒斯坦武裝分子進入以色列。
3. 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如何看待兩國解決方案?
2022年12月對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進行的聯合調查發現,對兩國解決方案的支持已降至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調查顯示,這一想法得到了33%的巴勒斯坦人和34%的以色列猶太人的支持。
4. 有哪些替代方案?
許多以色列人支持將以色列主權至少擴展到西岸部分地區的想法,以色列仍在繼續在那裡修建定居點。吞併的支持者表示,以色列人有權永久留在西岸,他們稱其為聖經中的猶太和撒馬利亞——猶太文明的搖籃。
如果以色列最終完全控制約旦河西岸的更多巴勒斯坦人,它就必須在向他們提供公民身份(從而稀釋該國猶太人的多數)或讓他們保持無國籍狀態(從而強化種族隔離的指控)之間做出選擇。在 12 月的民意調查中,37% 的以色列猶太人表示,他們希望看到一個涉及單一非民主國家的解決方案,巴勒斯坦人在該國家中沒有平等權利。百分之三十的巴勒斯坦人表示他們想要一個由巴勒斯坦人主導的單一國家。雙方的少數群體都支持一個人人享有平等權利的雙民族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