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國際環境下,各國要想有個安穩的發展環境,發展軍事實力都是非常關鍵的事情,因為軍事實力不夠強大的話就無法保護好自己的國家,想進一步提高軍事實力的話國家的經濟狀況和科技水平就必須夠強,所以說科研人才在軍事實力提高和國家發展里,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能起到很關鍵的促進作用。在近代,中國扛著巨大的壓力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戰勝了日本,打破了美軍無法被戰勝的神話,可是我國還是沒有徹底安穩下來,不少國家依舊用充滿敵意的眼神注視著我國。在抗美援朝時我們也察覺到了這點,當美國陷入頹勢的時候他們表示要不惜一切代價打敗中國,這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核威脅。而後來美國之所以放棄了該計劃主要是因為他們清楚,中國背後還有一個蘇聯,所以也只能放棄了。
經歷了這些事情以後,中國深刻意識到沒有核武器中國就會一直被人要挾,得不到真正的和平和安穩,所以兩彈一星項目正式開始。為了完成這個偉大的夢想,很多科研人員毫不猶豫地奔向了那片荒漠,為核事業貢獻了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郭永懷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錢學森大家都熟悉,郭永懷和錢學森關係很親近,因為他們師出同門,出國留學的時候他們都在馮·卡門的門下學習。因為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很一致加上兩人都很優秀,他們也是一見如故,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友情。你或許記得,美國一上將曾這樣評價錢學森,說錢學森不管在哪裡都頂美國五個步兵師。可是在錢學森看來,郭永懷就相當於十個師。
中國建國的消息傳來以後,不少海外留學生都是精神為之一振,紛紛選擇立刻返回祖國,郭永懷就在歸國大軍之中。郭永懷剛到不久,連休息都沒怎麼休息就投入了科研之中,在原子彈、氫彈以及衛星的研製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了中國的核事業發展真的是做到了鞠躬盡瘁。
1960年的時候國際形勢發生了一些變化,中蘇關係逐漸惡化,蘇聯決定不再遵循以前定下的條約,將所有派來援助中國建設的專家都撤走了,還帶走了所有資料以及關鍵圖紙,他們揣著手冷眼旁觀,期望看到中國狠狠摔上一跤。中國一時間陷入了困境,在這種情況下,郭永懷也沒有想過退縮和放棄,反而是挺身而出,表示一定會讓中國成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加上王淦昌、彭恆武以及鄧稼先等人,他們決定要靠自己把關鍵數據算出來。
後來經過無數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努力和奮鬥,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才終於完成了研製,試爆也進行得非常順利,有了核武器,再也沒有哪個國家敢用它來威脅我們了。郭永懷這個名字就此和中國核事業的發展聯繫在了一起。在中國開始研製氫彈和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時候,郭永懷也是參與了大部分的試驗,是少見的幾個全程未曾缺席的兩彈一星元勛。
眾所周知,蘇聯是世界上最先開始研製人造衛星的國家,當蘇聯的人造衛星成功發射以後,郭永懷就對它保持著高度關注。後來郭永懷表示在未來航空航天事業肯定會成為重點發展的領域,中國也不能落下,發展到今天你會看到,郭永懷的話已經成為了現實。在以後世界各國競爭的重點領域,必然是在更遙遠的太空。現在中國在該領域已經有了極大的發展和進步,可惜郭先生沒能親眼見證這一切。
在1968年的時候一件讓人心痛的事情發生了,當時郭永懷為了熱核飛彈的研製奔忙了數月,為了能儘快回到北京交接一個重要數據而坐上了飛機,中途卻出了事故。飛機在快要降落的時候突發故障,機身無法維持平衡,機長也沒法把飛機在拉回來,之後就直直地落了下來。飛機上的人無一倖免,郭永懷永遠離開了,郭永懷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鐘,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好了手裡的文件,因為裡面有最新的試驗成果和數據。
1968年的時候郭永懷被國家授予了烈士稱號,三年後,郭永懷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後來他的妻子把這枚勳章捐給了中科大,為了紀念他,我國將新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郭永懷星」,它會繼承郭永懷的意志,繼續凝望著這片美麗浩瀚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