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興科技吳太兵:AIGC時代,所有軟體都需要重做一遍

2023-11-26   i黑馬

原標題:萬興科技吳太兵:AIGC時代,所有軟體都需要重做一遍

11月25日,由創業黑馬主辦的「第15屆創業家年會」在北京舉辦,年會主題為「AI給世界一個確定性」。會上,萬興科技創始人吳太兵以《AIGC時代,所有軟體都需要重做一遍》為主題發表了演講。

吳太兵在演講中表示,AIGC本質上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軟體,擁有數據的人就擁有了機會。同時,他也認為,時代起了變化,在可見的未來里,企業要學會調整預期,要與時俱進,匹配符合時代發展特徵的商業模式。

以下為創業家&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節選:

2023年,AI、AIGC大火。這讓許多類似於萬興科技的、一直在軟體領域耕耘的企業,重新走到聚光燈下。這其中有運氣的成分,但更多是源於企業對未來的洞察、對戰略的把控。有人講過,颱風來了,豬都會飛。我們卻不是等風來,而是一直跑在風的前面。

01

AIGC時代

企業擁有數據就擁有了未來

首先講講我所理解的AIGC。有人說過,手中有錘子的人,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釘子。我們是做軟體的,所以在我看來AIGC本質就是軟體。也有人說,未來軟體吞噬一切。如果AIGC是軟體,到底是什麼軟體?誰能把握住機遇?要回答這個問題,有必要簡單回顧一下軟體發展史。

我把軟體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代軟體,連接機器。從最初的Dos、Windows,到後面的IOS、安卓,本質是對設備的連接,讓人跟設備能互動。

第二代軟體,連接人與人。無論微信、淘寶還是滴滴,本質上都是讓人與人的連接,人在其中可以相互交流,甚至談戀愛。

那麼,第三代軟體是什麼樣子?我覺得就是AIGC,這種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軟體。它能吸收過去的海量數據,通過深度學習預知未來。本質上,也可以說AIGC是一門關於預測的學問。不過,既然是預測,就不一定符合現實,但我們可以通過大量數據的投喂,使它儘可能趨近現實。於是,機會來了。

在連接人與設備的軟體時代,IT界最炙手可熱的,是求伯君這樣的人物,因為他編程的水平高;到後面,連接人與人的軟體時代,我們發現能講故事的人在市場上如魚得水,只要需求明確,表達動人,業務有利於人與人的連接,企業就能融資。那麼,到了基於未來的AIGC時代,誰更有機會?很明顯,有數據的人更有機會。甚至可以說,在今天你擁有數據,你就擁有未來。當然,數據從何而來?從歷史中來,從日常每一個業務場景中來,當你把這些數據整合起來時,你的機會就來臨了。

02

下一個創業時代

調整預期 調整商業模式

新機會來了,我們自然想到創業。但針對當下的中國創業圈,我覺得首先要做的,反而是冷靜。在可見的未來里,我捕捉到下面幾個特點,講出來大家參考。

第一,整體創新是趨於停滯的。

這個說法似乎與常識相悖,一般大家會說,我們的創新朝氣蓬勃,各種大模型、各種AI在實踐應用,入局者似如過江之鯽。但反過來看,到底是機會多了,還是機會少了?如果真有很多的創業機會,何必非要擠到這個賽道上呢?更何況,這個賽道當前,鮮見能掙錢的公司。所以我覺得,創新也走向了存量市場,雖然有一些AIGC的技術、商業模式的創新,但就整個產業來看,創新相對較少。

第二,規模化競爭是常態。

此前靠單一產品賺大錢的時代一去不返了,最起碼是越來越難了。

第三,全球化競爭、全球化運營是常態。

未來所有企業,一定是全球化企業,一定是整合全球資源,服務全球市場。今年我一半時間在出差,去了國外很多地方。我發現矽谷的日子也不好過,國內跟國外的互動非常高頻。基於這樣的背景,我想分享兩點看法:

第一,調整預期。

之前喬布斯有一句話,bigger is better;我給大家的建議是,smaller is better。越小越好。我們在當下,應該調整預期,做小事、小的產品、小的應用。包括企業的發展節奏,以前都是第一年拿多少錢,第二年拿多少錢,第三年直接IPO。現在就不要這麼考慮問題了。有句話說,人類所有的痛苦,都是對無能的憤怒。如果我們的思想還停留在過去的老路子,那麼我們今後,可能會既痛苦、憤怒,又無能為力。這是對預期的調整。

第二,調整商業模式。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創業者想的都是,我的模式To VC,只要我講一個故事,就會拿到融資。但現在時代變了,機會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單一了。比如現在一講到AI,幾乎都是大模型,但最後大模型剩不了幾家;既然那麼多大模型都沒有機會,小模型就更沒有機會了。所以創業者要從To VC模式,轉到To C和To B模式。我們要從外延到內生,要關注管理效率,關注內部的運營效率。這是我想給創業者的提醒。

最後,作為一個經歷了幾十年網際網路風風雨雨的老兵,我想講講我們萬興科技。

第一,從戰略上,我們聚焦創意軟體,全面AIGC。我認為未來所有的軟體,都應該嫁接大模型、應用大模型。我們自己也推出了大模型,但我們的大模型主要為自己賦能。

第二,我們持續推動「平台+創業者」的創業計劃。萬興科技要做什麼?資本市場給我們的標籤是中國的Adobe,但我們更想做AI時代的美的,做矩陣式的創新。

第三,持續推進全球布局。除了深圳,我們也在長沙布局,作為一家五年前上市的公司,我們從中國輻射全球,整合全球資源,服務全球市場,做全球的事業。

最後,我想分享一個我特別有感觸的故事。當時我們在IPO過程中,有很多人給我們支招,一會兒告訴我們應該這樣,一會兒又要那樣,講了一堆,莫衷一是。有一天我無意中看到一篇小學的文章,叫《小馬過河》,大概內容是:小馬要馱半袋麥子過河,沿途問了其他動物河水怎麼樣,深還是淺,結果牛和松鼠給出了相反的結論。最後媽媽告訴它,你不能光聽別人說,河水是深還是淺,你要自己試了才知道。最後小馬鼓起勇氣,順利過了河。後來萬興科技也成功上市了。

這個故事給所有創業者以啟迪:誰叫你怎麼做都不重要,你自己知道河怎麼過才重要。AI的時代,就是一條大河。怎麼過?最好的方法,也是應對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最好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馬上行動。

報名參加黑馬AIGC產業大課

推薦閱讀

牛文文:人工智慧是實實在在的產業未來

中科創星米磊:未來的硬科技競賽,知識才是最貴的

李培根院士:超越不確定性的最好工具就是AI

拓爾思施水才:大模型產業落地需解決的五大問題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