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不是一座山!

2023-07-24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涼山,不是一座山!

涼山,不是一座山!

涼山以 「涼」為名,

但它擁有著名的乾熱河谷、陽光之地 ;

涼山以 「山」著稱,

卻自古即為南絲通途、古道要塞。

隱秘而多面的涼山,

我們該怎樣了解它?

山河秘境

涼山彝族自治州地處四川省西南部,群峰嵯峨,河谷縱橫,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青藏高原東緣、橫斷山及其餘脈、雲貴高原與四川盆地在此交會,締造出異彩紛呈的極致景觀。

涼山彝族自治州地圖

這裡是山的王國,誕生出處於 中國地勢一、二階梯過渡區域的「特型」山脈。涼山山系典型的「 羽狀山」,充滿重巒疊嶂之美,給人以奇特的視覺享受。

一脈閃亮的河流,溫柔委婉,它是切開山峽的神秘力量,是密集、幽長、深邃的峽谷峭壁的塑造者。

眺望涼山大地, 山脈與峽谷宛如手風琴一樣呈摺疊狀

攝影/衣比常福

涼山山系位於青藏高原邊緣,遭受強烈抬升與切割的地質運動,形成 三面臨空的大斷崖。殘留的山原,又因斷層切割與流水侵蝕的影響,形成壁立千仞的奇觀。

龍頭山大斷崖之所以 令人難以忘懷

就是因為它那凌空傲翹在雲層之上的姿態

攝影/唐曉軍

龍頭山即是這種奇特地貌的極致代表。

這類大斷崖在這一區域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成群分布,它們大都受北西—南東向、北東—南西向兩組斷裂的控制,山頂微傾形成一個大斜面,三面絕壁圍繞,如巨輪漂浮於大海,也因此使人產生「 地球邊緣」的既視感,並有望成為涼山的「 志景觀」。

從這個角度拍照雖然「犧牲」了龍頭山斷崖那高昂的「龍頭」,但是卻讓我們看到了龍頭山山原兩側溝壑縱橫的破碎地形。

攝影/唐曉軍

涼山最可觀、最獨特的風景一定是峽谷。

在大涼山,隨處可見被金沙江、大渡河、雅礱江等激流深切的峽谷,它們猶如被倚天劍劈開,又似翻開的一本地質天書,使億萬年的地質演化變得有史可查。

令人稱奇的是, 金沙江由南至北而上,遇到衣某山脈阻擋,在與西溪河匯流時,來了個180度大拐彎。

在河口上游僅約一公里處,另一條發源於布拖縣腹地的河流 尼洛依達,亦穿過另一嶂谷加入了「金沙江大家庭」。

因此,在布拖、金陽及雲南巧家三縣交界處,也彙集著三大地理景觀: 「三江匯流」、「金沙江大拐彎」、「西溪河嶂谷群」

圖中涼山州境內,

金沙江與西溪河匯流處的大拐彎,

周圍的山勢陡峻,回灣縈繞之馬蹄中,

村莊依託在一個巨大的單面山之下,蔚為壯觀。

攝影/胡小平

八百里涼山,布滿起伏不定的平壩與山原,螺髻山算是不凡的崛起

它北起於西昌邛海之南,沿普格、德昌縣交界南下,接寧南、會理兩縣市交界的魯南山,南北延綿80公里,東西寬20公里,主峰也俄額哈 海拔4359米,獨拔於一方天地。

人謂螺髻山是一位美人,「螺髻」一名,正源自其高聳入雲的主峰,宛若女子發端的青髻。

螺髻山是地質時代「冰川製造」的典範。

俯瞰這片巨大的冰川圍谷,猶如置身幻境:圍谷如盆,那是冰河時期屯冰川的基岩窪地,也是山嶽冰川的源頭。

攝影/衣比常福

高原地區是生態脆弱帶和敏感地區,涼山州也不例外。

高原濕地有如人類的免疫系統一樣,為生物提供棲息生境,減緩環境退化,保衛高原區域的生態系統。在「 四川最美高原濕地」的評選中,涼山多處濕地榜上有名。

樂安濕地是四川第二大高原泥炭沼澤濕地,

濕地內沉積有大量由水草、浮游植物、鳥糞等炭化而形成的泥炭

攝影/葉昌雲

涼山濕地大致上以 湖泊、沼澤和河流三大類型為主。

湖泊濕地以 鹽源瀘沽湖西昌邛海雷波馬湖三大湖最為精彩;沼澤濕地則以 布拖樂安濕地昭覺谷克德濕地為傑作;河流濕地的美,則屬於 雅礱江金沙江幹流及其支流,尤其是 安寧河,成就了安寧河谷的富庶與蓬勃。

邛海形成於距今約180萬年前,

因「邛都夷」在沿岸繁衍生息而得名。

湖面面積27.87平方公里,是四川第二大淡水湖

攝影/謝罡

在美景如雲的涼山州, 冶勒湖依然是獨特的存在。

它符合 阿爾卑斯式的風光組合:童話般的原始森林、草甸繁花、雪峰倒影,冷峻而恬靜,恍若仙境。冶勒坐落在高山湖盆區內,雪山的骨架依託於巍峨的和支脈 小相嶺,由於構造斷層作用,構成豐富的景觀層次肌理。

深秋的冶勒自然保護區漢呷木村,這裡是一個彝族村落,近處民居散落坡地,遠處有高山、白雪,更遠的浩渺高空中,純凈的藍天襯得白雲更為凸顯

攝影/趙亮

冶勒保護區動植物資源豐富,分布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 2種——紅豆杉和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8種,有蟲草、狹葉瓶兒小草、油麥吊雲杉、西康玉蘭、圓葉玉蘭、水青樹、連香樹、紅花綠絨蒿。

冶勒的山光杜鵑( Rhododendron oreodoxa )獻上自己的一抹嬌粉,它的總狀傘形花序,6~10朵花開成一簇,層層疊疊,似絮語無限。杜鵑花,彝語稱之為「索瑪花」,意為迎客之花

攝影/李小平

冶勒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11種,為大熊貓、牛羚、雪豹、豹、雲豹、林麝、馬麝、綠尾虹雉、金雕、斑尾榛雞、雉鶉。冶勒湖以南連片的沼澤濕地,形成了質量優良、面積寬闊的草場,是中國唯一「牧羊主題文化小鎮」的重要依託。

冶勒的大熊貓從20世紀20年代就聞名於世,

保護區內也多次發現大熊貓幼崽和成年大熊貓。

攝影/趙亮

可以說地處西南的涼山州,隨處皆是秘境。探秘涼山,總會有令人驚奇的發現。

南絲之路

看似閉塞險絕的涼山地區,實則道路縱橫、 四通八達

在南絲路牽動中國西南邊疆的風雲歲月,涼山,始終是其不變的重鎮要地。 涼山不僅締造出異彩紛呈的極致景觀,也成為多元民族的庇護之所、文化走廊。

從成都出發,告別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翻越險峻的大相嶺,跨過奔騰的大渡河,就進入了涼山地區。

這一段路,也是 南方絲綢之路中的重要段落。早在商周時期,我國西南的眾多民族就開闢了這條從成都平原出發,蜿蜒穿越過西南地區的崇山峻岭、大川大河,一直抵達印度、中亞乃至歐洲的商道。

南絲路是一個「網絡」

唐代時,因川西節度使韋皋為通好南詔,在清溪峽內設置清溪關,故 靈關道在唐代又稱 清溪道

自形成以來,古道上最常見的就是 馬幫的身影,來來往往地輸送著各類商品,對溝通 巴蜀與西南少數民族的物質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為甘洛境內靈關道。

叢山之間,古道漫漫。

石板路上,馬蹄印依舊清晰可見,

南絲路從這裡開啟了涼山的征程。

攝影/謝罡

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南部的 鹽源,其西北倚青藏高原,東隔雅礱江,四周高山峽谷,中部丘陵盆地,是藏彝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 南方絲綢之路西線支線上的樞紐

圖為鹽源老龍頭遺址航拍圖,鹽源青銅文化是西南地區重要考古發現

攝影/江宏景

地下出土的文物,也在證實鹽源悠久的歷史。自1987年以來,考古學者在鹽源縣發現老龍頭遺址,經過多次搶救性發掘, 出土了大量戰國至西漢的寶貴文物

圖為三輪青銅馬車,系我國發現最早的三輪馬車實物模型之一。立於其側的銅人像,頭戴圓頂帽,手執雙耳罐,大概是兩千多年前鹽源人的真實寫照。

攝影/江宏景

左圖為M1170墓出土的雙圓柄形首銅短劍

右圖上為雙馬神人青銅枝形器

右圖下為銅編鐘

攝影/江宏景

南方絲綢之路縱貫涼山彝族自治州,還串聯起一個個古鎮。

這些古鎮或是扼守要衝的 軍事重鎮,或是商貿繁華的 物資集散中心,南來北往、東行西去的人們帶來多種文化和飲食,在此交融碰撞。

建昌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基本保持明代風貌,有著四通八達的網絡格局。在建昌古城城牆磚中,發現了多個明清皇帝的紀年年號。它們就像是西昌歷史的縮影,刻印著許多重大事件的痕跡。

圖為西昌建昌古城安定門復原建造後的景象。

登上安定門,便可以縱覽古城布局。

攝影/胡小平

會理市,處於涼山州最南端。再往南,湍急的金沙江成為川滇兩省的分界線。會理像一把鑰匙,插入雲南境內,素有「 川滇鎖鑰」之稱。川滇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亞熱帶氣候,也為會理帶來了豐富物產。

圖為會理古城夜景。

會理城位於川滇兩省交界地帶,素來商貿繁榮。

如今的會理古城不僅古風依舊,還增添了新的煙火氣。

攝影/李小平

民族之州

地處 「藏彝走廊」南延的涼山,是眾多民族匯聚融合之地,也是 彝、漢、藏、回、蒙古、苗、傈僳14個世居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其民族豐富性在中國民族自治州中名列前茅。

涼山14個民族分布地

其中,涼山州彝族人口299餘萬人,約占總人口的55.1%, 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人口遍布全州,尤以東部大小涼山地區最為集中。

涼山民族火把廣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在廣場中央,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堆。

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的節日之一,

人們在這天裡點燃火把,祈求豐收。

攝影/李小平

大小涼山地區,也是我國彝族傳統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寶地。

要想正確解讀當地彝族社會的傳統文化,離不開一個古老而特殊的群體—— 畢摩。他們是彝族人人敬仰的祭司,更是彝族社會裡的大學問家。

攝於涼山州金陽縣,畢摩金地伍身著傳統服裝,

一手執經書,一手拿法扇,

正口誦《畢阿史拉則傳說》,

此為該縣流傳已久的畢摩故事,

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攝影/陳志文

畢摩為彝語音譯,意指「 念誦經文的大師」。他們掌握著古彝文,通曉彝族傳統知識和古籍文獻。 對宗教乃至人生關鍵節點的禮儀,更是手到擒來,故而常常以儀式主持者的身份,參與彝人的生活。

彝族民間普遍認為,

在彝文的創製、規範、傳播與傳承過程中,

畢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攝影/胡小平

在天塹壑障隔絕出的獨特地理環境中, 古老的彝族服飾在涼山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五彩斑斕的服飾,與這片土地「天人合一」,既是千百年來對自然環境的應對智慧,又與彝家人的生產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更以一種無言卻優美的形式,傳承著這個民族特有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

高山之上,藍天之下,盛裝的金陽縣姑娘們翩翩起舞,其服飾頗能反映涼山彝族女裝的特色。

攝影/陳志文

每個民族都有愛美之心,在涼山,美不是塗脂抹粉,而是從紡線到織布、再到刺繡的技藝比拼。 傈僳族以透氣涼爽的火草麻布獨步天下, 彝族以禦寒保暖的羊毛氈叱吒一方, 漢族則以多變新奇的挑花來顯示與眾不同。

圖為德昌縣南山傈僳族鄉

傈僳族女子用織布機織火草麻布

攝影/李春林

爾蘇藏族、布依族、回族遷入涼山後,歷經民族融合,但依然保持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其中, 白色,最能喚起他們對本民族文化的表達。

爾蘇藏族會說彝語和漢語,但也有自己的沙巴文字

他們崇拜白石,住白石修築的房子,年輕女子纏白色頭帕。

攝影/趙建敏

川滇之間,瀘沽湖畔, 摩梭兒女保留著人類母系文明的一粒種子,也締造著理想家庭的另類範本。

在這樣的大家庭中,男不娶、女不嫁,財產共享,母系家庭成員共同勞動、共同撫育後代。兩性關係相對自由、家庭團結互助。可以說,這是 母系文明下摩梭人所締造的「 一個和諧和模範的社會」。

瀘沽湖的水是深藍色的,周邊秀山環繞。

盛裝的摩梭女子立於山水之間,沉浸在靜謐的歡喜中。

摩梭人保留著罕見的母系婚姻家庭,

因此這裡的山水也充滿了母性色彩。

攝影/胡小平

寶藏涼山

涼山如一顆閃耀明珠,不僅蘊含著大自然的奇蹟、人文的智慧和瑰麗的多樣性,也為世人敞開探索、領略的寶庫。

作為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 西昌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降雨集中,雨旱兩季分明,日照充足,年日照天數多達320天。

上圖為西昌古城安定門一景,日月同輝,碧空澄澈。

攝影/胡小平

這種獨特的氣候,使之平添「 月城」的美譽,以及創造了適宜衛星發射的自然條件,於是又誕生了「 航天城」的別稱。

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建設之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緯度最低的發射中心。緯度越低,距離赤道越近,就越有利於衛星成功發射。這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一大優勢。

圖中「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噴射出熾熱的火焰,拔地而起,向星空飛去,這是2019年3月31日「天鏈二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的情景。

攝影/胡小平

地處西南邊陲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有 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三江」幹流穿境而過。這般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讓幅員僅相當於全國千分之六的涼山州, 水能資源卻占了全國的15%,真可謂是一個奇蹟。

可以切實地說:「 世界水電看中國,中國水電看西南,西南水電看涼山。

圖為位於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的溪洛渡水電站和大壩。建於金沙江之上的它,在春意盎然的季節里,顯得生機勃勃,如詩如畫。

攝影/胡小平

涼山水電站中最具盛名的非 白鶴灘水電站莫屬。它位於四川寧南和雲南巧家境內,是僅次於三峽的 世界第二大水電站,能滿足大約7500萬人一年的生活用電所需。

圖為白鶴灘水電站

2022年12月20日,隨著它16台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的全面投產,原本巴西伊泰普水電站「世界第二」的頭銜,即被白鶴灘替代。

攝影/張浪

擁有串珠狀盆地的 安寧河谷,宜耕宜農,堪稱天賜糧倉,袖珍天府,是涼山又一處寶藏所在。

因著名的 「乾熱河谷」,陽光是這裡最具魅力的資源,兩側高山也拓展出垂直高差的優勢。安寧河流域的許多水果被賦予「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稱號,如鹽源蘋果、西昌葡萄、會理石榴等。

安寧河谷被譽為「中國水果縮影」,從溫帶到熱帶的水果名品甜甜蜜蜜、齊聚一堂,同時還擁有豐富的特色農業資源

到了現代,安寧河流域糧食產量, 占整個涼山州的1/2,而早在1987年,安寧河谷種植的部分雜交中稻,平均畝產就達565公斤,為當時全四川省之首,甘蔗的平均田產達5448.4公斤,也居當時全省之冠。

安寧河是一條富饒的河,它滋養出了圖中這般生機勃勃、金燦燦的稻田。

攝影/胡小平

其實整個涼山大地,不僅是天然牧場,也是植物王國。

高山孕育了苦蕎、玉米、土豆以及各種豆類,平壩滋養著稻米和小麥。海拔2000~3000米的混雜林,庇護松茸、雞、牛肝菌等野生菌的生長。

溫暖潮濕的雷波森林裡,當地特有的羅漢竹筍破土而生。涼山的水澤之域,也深藏著地表下的美味:蓴菜潛身馬湖,土鯽魚、黃顙魚、白鰷魚暢遊邛海……

蝦是邛海的特產,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鮮嫩,

涼山人的吃法是不煮不蒸。

具體做法是,用白酒混合各式調味汁,

淋滿蝦的全身,當蝦慢慢醉倒後,就可以食用了。

邛海醉蝦是西昌市的一道名菜,

其製作方法入選了西昌市市級非遺。

攝影/黃小黃

食材的多樣,為涼山人提供了品不盡的本味。

宴,最能體現一個民族對待外部世界的態度。 彝族最高規格的待客宴,會用精美的漆器盛放切成大塊的牛羊豬三牲。

圖為彝族待客宴,中間漆盆里裝的是坨坨肉,旁邊圍繞著苦蕎餅,最外圈擺放的是玉米、烏洋芋、臘排、血腸等

供圖/阿斯牛牛

涼山其他民族也有各式各樣的宴席,如「 簸箕宴」、 「 九大碗」等。對 布依族來說,最隆重的宴席是農曆六月初六的長街宴。這天,是慶祝豐收的日子,布依族不僅要準備糍粑、五花米飯等 糯食,還要在露天大擺宴席,廣迎賓朋。

圖為寧南縣西瑤鎮拉落村長街宴,烈日當空不能阻擋八方賓客相聚圍坐的熱情

攝影/胡小平

本文選摘自《中國國家地理》四川涼山州特刊:

審圖號 GS 京(2023)1254號

編輯:廣平、倩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1e1d866f7533c256e31a0a5914940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