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消息,
菲華著名僑領、菲華商聯總會名譽理事長
施文界先生,
3月26日因新冠肺炎在馬尼拉去世,
享年73歲。
施文界出生於福建泉州晉江,是Fortune漁網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2013年出任菲律賓最大的華商組織菲華商聯總會理事長(簡稱商總),在政商界頗具影響力。
中國僑聯發唁電
28日,中國僑聯發唁電給菲華商聯總會並轉施文界先生家屬,對施文界先生的去世表深切哀悼。
28日,中國僑聯發唁電給菲華商聯總會並轉施文界先生家屬,對施文界先生的去世表深切哀悼。 中國僑聯供圖
驚悉貴會名譽理事長施文界先生不幸辭世,甚為悲痛,特馳電唁,致以沉痛哀悼!
施文界先生是傑出的實業家和華社領袖,一生致力於增進中菲友誼、促進菲律賓和祖(籍)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熱心公益、情系桑梓,支持華文教育,專注社團工作,深受華社敬仰和愛戴。
施先生雖駕鶴仙逝,但精神與風範長存。施文界先生的離世,是貴會及菲律賓華社的一大損失,我們也痛失一位德高望重的海外鄉親。謹此,我們表示深切哀悼,並煩商聯總會轉請施先生家屬節哀順變,珍攝為重。
施文界先生千古!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2020年3月28日
27日,中華海外聯誼會向施文界家屬發唁電,對施文界的去世表深切哀悼。
唁電稱,施文界先生一生搏擊商海、服務華社,關心祖(籍)國發展,促進中菲友好,獲譽良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施文界先生與菲華各界一道,為支持祖(籍)國和菲律賓抗疫作出了積極貢獻。施文界先生的離去,是菲華社會的一大損失,也使我們失去一位好朋友。斯人已逝,其精神與風範長存。
26日,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致唁函菲華商聯總會悼念施文界。
唁函寫道,施文界先生事業成功,數十年來致力於華社事業,急公好義,樂善好施,深為貴會倚重,也深受華社擁戴。今逢新冠肆虐,遽然西歸,令人掩涕而嘆息。施文界先生的仙逝,是貴會及整個菲華社會的重大損失,中國駐菲使館也失去了一個忠誠的朋友,我們深感痛惜。
唁函表示,當前處於非常時期,希望華僑華人朋友們多加防護。中國駐菲大使館願全力支持商總和華社各團體合作抗疫,維護在菲華僑華人安全和健康利益。
施文界出生於福建晉江,是Fortune漁網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2013年出任菲律賓最大的華商組織菲華商聯總會理事長(簡稱商總),在政商界頗具影響力。
擔任商總理事長期間,施文界提出了「1+2+1」培養菲律賓本土華語教師的制度化方案,招募菲大學生學習漢語教學課程,在菲律賓僑校學習一年,前往中國高校學習兩年,再回菲律賓學習一年。該計劃現已為菲律賓華文教育界培養了數批專業教師。
去世前,施文界擔任商總名譽理事長、菲律賓晉江同鄉總會常務顧問、世界臨濮施氏宗親總會理事長等數個僑團要職,也是菲律賓僑中學院校董會基金會副董事長。
據了解,3月11日在商總參加菲華社救災基金會緊急會議,是施文界最後一次在菲的公開活動。據華社救災基金會3月12日通告,是次會議決定從華社救災基金撥出1億元菲幣,「幫忙菲律賓政府應急,向有需要的菲律賓兄弟伸出援手。」
27日,多位菲華僑領在社交媒體里表達對施文界的追思。據透露,施文界從新加坡參加會議回菲,三天後發現咳嗽、發燒,兩度就醫,確診患新冠肺炎,從有症狀至26日去世,前後僅10天。
據菲律賓衛生部報告,3月27日該國新增96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9例死亡報告。迄今,該國累計確診患者803人,死亡54人,康復31人。
施文界:
名副其實的世界網業大王
他是菲律賓漁具業的龍頭,僅金槍魚漁網就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是個名副其實的世界網業大王。長期以來,他致力於菲律賓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菲友誼,為泉州、晉江等地發展傾注心力、奉獻才智與力量,影響深遠,在旅菲華人中有口皆碑。
受父親影響和鼓舞
關注家鄉發展建設
「五六歲的時候,我就和媽媽、弟弟一起去菲律賓了。」提及去菲律賓的原因,施文界透露說,「其實我也有菲律賓血統的。我的祖母是菲律賓人,父親在菲律賓出生,祖父退休的時候,把我爸爸和叔叔帶回中國念書、娶兒媳婦。然後我們才又去了菲律賓。」
緣於從小就跟在父親身邊,施文界目睹父親施家萬艱難的經商曆程,最終在商海中站穩了腳跟。同時,看到父親取得成功後仍不忘回報家鄉。這一切,讓當時初涉商海的施文界,深感到父親濃烈的愛鄉之心,並深受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與鼓舞。
上世紀80年代,旅菲僑親施家萬先生便頻頻關注家鄉的基礎設施建設,並數次攜其妻吳惟真女士返家探望,在老家鋪設了一條方便村民行走的道路,為家鄉各種建設事業盡心盡責。後來,家鄉人為紀念他們的善舉、熱心,留下他們的芳名,特地建造了「萬真亭」,激勵後人。
在父親的薰陶和帶動下,出於愛國愛鄉的赤子之心,當施文界事業有成之後,他更加頻繁關注家鄉的發展建設,回饋桑梓。父親晚年的時候,一直惦記著要把家鄉那條道路改造成水泥路,施文界非常支持父親的想法,回鄉幫父親圓了這個夢。如今,在金井洋下村,如果提起「家萬路」,村裡的父老鄉親都對他們父子倆豎起大拇指。
如今,已成為福昌漁網集團董事長的施文界,在菲律賓還涉足房地產、銀行、商場、旅遊、娛樂和塑料等行業,尤其是漁具製造,是菲律賓漁具業的龍頭,僅金槍魚漁網就占有全球的一半市場,是個名副其實的世界網業大王。
但是,無論事業做得多大,無論深處何地,不變的永遠是那顆「中國心」。據不完全統計,施文界父子為家鄉各種基礎設施建設慷慨解囊,已累計達到600多萬元,施文界父子的桑梓情深已滲透到家鄉的每一個角落。此前,施文界又為晉江的慈善事業捐資50萬元人民幣。
「華社三寶」關愛社會
助推中菲友好交往
在菲律賓,數十年來都流傳著「華社三寶」的佳話,其已成為華人關愛並回饋當地社會的典範。
所謂「華社三寶」,是指華人社團在菲律賓全國貧困地區捐建農村校舍、組織義診隊到偏遠地區為貧苦菲律賓人治病送藥、華人消防隊幫助拯救民眾財產三項慈善活動。每逢菲律賓遇到天災,華人都站在救災最前線,讓當地民眾感受到華人的友善。
2014年2月5日,時任菲華商聯總會理事長的施文界代表該會基金會與颱風「海燕」重災區萊特省政府簽署一項協議備忘錄,由該會等7家華社發起了「華社救災基金」的募捐,擬在菲律賓萊特省帕洛鎮為災民捐建500座平民屋及5座農村校舍。
「工程完畢後,這500座平民屋所在地會被命名為『菲中友誼村』,500戶家庭有新房子可以住,而數百名學生也能在新的農村校舍里上課。」施文界希望,這些平民屋和學校,能夠幫助和改善當地社區居民的生活。
其實,這只是華社在菲律賓開展扶貧濟困、慈善公益的一個縮影。施文界告訴記者,在菲華商聯總會的倡導下,如今,華社已經在菲律賓建了5000多所農村校舍,這給菲律賓帶來很大幫助,以前菲律賓的許多鄉下都沒有地方讀書,有了農村校舍後,學校老師會培養出很多優秀的孩子來,有的甚至成為當地領導人。同樣,這些受過幫助的菲律賓民眾也對華人心存感激。
「在和睦融入菲律賓主流社會的同時,我們也積極回饋當地社會,希望能夠通過這些舉動,積極推動中菲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施文界道出了「華社三寶」能夠源源不斷地堅持下去的動力。
當然,菲華商聯總會也在不斷地協助祖籍國的建設發展。當中國遇到災害和危難的關鍵時刻,菲華閩商總是慷慨解囊,傾情相助。2008年,中國華中與華南地區發生的嚴重雪災害牽動著菲律賓華社的心。施文界為幫助祖國受災地區抗擊災害,捐資20萬元給災區人民,展現出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體現出海外華僑在危難時刻勇擔社會責任的精神風貌。
大力發展華文教育
讓新生代情系祖籍地
許多早年到菲律賓打拚的華人,如今已經定居在菲,子孫後代也在菲律賓土生土長,對家鄉的那份情懷也日趨淡薄。在施文界看來,要想在菲律賓做好鄉情的傳承工作,教育事業不可怠慢,大力發展華文教育更是不可忽視。
然而,在菲律賓,有不少家庭處境困難,其子女們也被迫中途停學或放棄學習華文。2004年,菲華商聯總會創設「華生流失補助金」,為華生提供幫助,讓更多有困難的學生有機會在華校接受良好教育。據不完全統計,該補助金創立10年以來,得到了該會及華社熱心人士的大力資助,將近8000多名學生受益,發出的補助金將近8000萬元。不過,施文界也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由於大家都想從商,菲律賓的100多所僑校普遍缺乏教師。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施文界試圖從中國邀請志願者到菲律賓當老師,但由於種種問題,這些志願者往往只能教一兩年就得離開,無法形成良性循環。
「還得在當地培養華文老師,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施文界介紹,他號召菲華商聯總會的董事會撥款3000萬元來培養60位老師,先讓他們到中國學習4年,再回到菲律賓教書,後來轉變成「121」模式:先讓培養對象在菲律賓最大的華文大學學習一年中文,然後到中國培訓兩年,等第四年再回到菲律賓培訓,這樣就可以拿到教師資格證,從事教學工作。
施文界表示,當前正在培訓第一批60位華文老師,待他們正式上崗後,菲華商聯總會將繼續培養,讓華文老師隊伍越來越大,讓華人華僑的孩子們都能夠接受到正規的華文教育。
來源:中新社、泉州僑聯、晉江經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