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的時候,有個同學學習很好,在課堂上不僅理解力強,能提出好問題,考試更是一騎絕塵。後來,老師讓他分享學習經驗。他說:「我也沒有什麼好的經驗,就是每次拿到書,我都提前看,提前預習,上課前做一個知識結構圖,然後找出自己要在課上弄明白的問題,這樣學起來效率就高一些。」
你看,這樣的學習方法,其實不僅是提前預習,還在腦海里形成了知識結構,更是在課堂上重點解決之前發現的難點。而其他同學,不僅難點、重點、各個知識點混合在一起,更是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這個厲害的同學,就像對其他人升維打擊一樣,他的學習效率和結果遠遠甩開了其他同學。
什麼是升維打擊呢?
就是當其他人在一個較低、較落後的維度中,你率先提高了維度,以一種更有效率,更先進的方式遠遠領先於對手。
2.
在1995年,俞敏洪接觸到了網際網路,當他的學生推薦給他網際網路時,他覺得這是一個好玩兒的工具,挺有意思的,但是也不知道可以做什麼。想了一下,覺得可以把電腦和網際網路用來做學員管理。同一年,馬雲接觸到了網際網路,他認為網際網路是一個新世界,人們的一切商業、社交、資訊都可以搬到網上,讓這個世界改變。於是做起了自己的中國黃頁。
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同時遇到了網際網路,俞敏洪把它當成了一個好玩兒的工具,而馬雲則認為網際網路可以改變世界,用全新的一個維度看待網際網路。
再說一個我們都熟悉的,雷軍做小米手機,也不是和傳統手機廠商在同一維度競爭。雷軍做手機時,手機普遍賣到3000元以上,大量的手機廠商靠硬體賺錢。但雷軍卻給小米手機增加了互利網的維度,雷軍認為,手機不應該靠硬體賺錢,而應該靠互利網服務賺錢,把多出來的錢返給用戶,提高性價比。
所以,小米手機的用戶是從網上的粉絲轉化來的,小米的硬體基本不賺錢,因此價格非常優惠。但由於有了足夠多的用戶,小米的網際網路服務有了收益,小米生態鏈的產品有了收益。面對更高維度的打擊,其他廠商毫無還手之力。
3.
同樣是做手機,智慧型手機的始祖喬布斯是如何擊敗諾基亞的呢?本質上講,諾基亞被打敗,一點都不虧,因為諾基亞在用做手機的方式做手機。諾基亞看重手機的信號,看重手機的堅硬程度。這些重要嗎?我們多數人都認為很重要。但喬布斯根本不在乎,為什麼?因為喬布斯對手機的理解並不停留在手機這個維度,喬布斯在用做電腦的維度做手機。手機的通話只是附帶功能,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智能。如何智能呢?更多的軟體、更大的內存,更多的遊戲等等。
這樣的情況,你覺得諾基亞還有幾分勝算?
低維度面對高出一個維度的事物,幾乎無法競爭。1840年的清朝,之所以被西方蹂躪,本質上是西方已經進入了工業文明,而清朝則還在農業文明。兩者的物質生產能力、思考問題的方式、規則制度都完全不同。因此,我們用了痛苦的100多年,終於成為了工業文明,而現在,還在升維成為智能化的信息文明。
4.
梁寧在一篇文章中曾說:在2010年,有一對雙胞胎。他們一個進了騰訊,一個進了報社。結果7年後,去騰訊的年薪百萬,獵頭不停的挖他,投資人也在挖他,只要創業,就給投資。而去報社的,則因為報社的沉淪,而四處找工作。
兩個人的綜合素質能力在開始時都相差無幾,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本的原因是,去了騰訊的人在一個快速上升的高維經濟體,而去了報社的人則處在一個馬上要被替代掉的,相對低維度的經濟體。
當高維度開始與低維度展開競爭時,低維度是毫無還手之力的。
大潤發是個號稱19年不關一家店的傳奇,它的創始人黃明端也被人們稱為「零售大咖」,在商場這個領域,他與國際巨頭沃爾瑪、家樂福交手不落下風,擊敗無數同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在近期留下一句感慨:我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大潤發被阿里巴巴收購,高管全部出局。
因為網際網路的無孔不入,因為大潤發對網際網路、電商的傲慢,讓大潤發失去了升維的機會。後面無論再怎麼努力,也是徒勞。
5.
人生,本質上就是讓自己站在更高的維度上做事。然後,向低維度發起衝擊。
如何提高維度,升維攻擊呢?
第一步,順勢而為。
找到發展的趨勢,發展的紅利,人們真正的需求,政策的導向這些線索。由此判斷出有潛力,需求大,發展快的領域。
第二步,找到最新、發展最快的領域。
找到同一類里更先進的的領域。比如,在體驗式零售這個部分,全球做得最好的是日本的很多公司,比如蔦屋書店,人們不僅可以看書,更可以獲得良好的體驗,還可以消費其他產品。
第三步,把先進的模式改造適應,滿足人們的需求。
先進的模式,也不是直接複製就可以用,還需要不斷的適應改造。比如,中國的團購網站美團餓了麼不僅是複製了國外的團購網站,更是在這個基礎上做了大量創新,培訓自己的騎手,建立更豐富的品類等。
最後提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現在去非洲,做什麼會大有前景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HyL3HEBfwtFQPkdQlE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