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賣不出去、錢融不進來,驚魂甫定的創始人們環視局勢,終於發覺事態衍變已經超出了以往的「經驗值」。
文 | 梁秋夢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全國的多個行業都損失慘重,對於本來就處於「寒冬」遲遲走不出的汽車行業來說,就更是「雪上加霜」了。這場疫情對車市的第一個明顯的影響,就是銷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慘澹,甚至打破了20年以來的底線。
如果說汽車巨頭如大眾集團都承受不住資金鍊壓力,要延遲部分投資計劃,那麼囊中羞澀的新造車企業,就更要為「保命」而焦灼了。對於疫情加速市場淘汰賽的問題,多個汽車分析人士也指出:今年可能有2/3的新勢力企業會因此而提前倒下。
蔚來比較幸運,合肥市政府已承諾給他一筆超100億元融資,還聲稱在5年內將蔚來打造為千億市值的龍頭企業。
蔚來與合肥市政府簽署框架協議
有人說,蔚來已基本涉過險灘。但並非所有新勢力都能這麼幸運。造車新勢力的出清狀態,正在員工欠薪的事件上一一呈現。
1 發不出的薪水,守不住的flag
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上汽集團、北汽集團、比亞迪都已相繼降薪、變相裁員,資金單薄的新造車企業更是九死一生。不誇張地說,新勢力的員工,幾乎被推到「殉葬」的邊緣。
博郡汽車的員工肯定是很認同的,他們已經三個月沒有收到薪水了。除了薪水延遲,公司還讓他們自掏腰包繳納個人的社保公積金。有員工直言,南京的社保公積金已經斷繳三個月,已影響到購房貸款。
幾年前,博郡汽車創始人黃希鳴曾說過一番感天動地的話。他說,「如果博郡不爭做一個百年企業,只是在時代中間做弄潮兒,做幾年就死掉了,沒有任何意義。」 黃希鳴沒有料到的是,幾年時間過去,他只實現了後半句。
博郡汽車創始人黃希鳴
同樣難堪的還有「前途汽車」。這家成立於2015年2月並揚言要做中國純電動跑車先行者、而且要在2020年賣出10萬輛新車的企業,如今已經對部分員工停止發放工資長達9個月。
今年3月,前途汽車其母公司北京長城華冠又推出了最新離職結清協議。協議的內容大概是,給出員工3個選擇。第一種是選擇本周內主動離職,公司在5月底前結清工資,無賠償。第二種是在兩天內協議離職,與公司簽署賠償協議,按國家規定的N+1標準提供賠償金,在9月前結清工資。第三種是繼續留在公司,公司將努力儘快解決工資問題,「只是短時間內確實無法給予發放時間上的承諾」。
總之一句話,不管什麼時候離職,眼下都發不出工資。
更「杯具」的是,除了拖欠工資外,前途汽車還以發放工資名義強制部分員工辦理信用貸。2019年9月,其董事長陸群宣稱給公司員工發工資,強制部分員工用個人信息給公司辦理信用貸,但貸款下來後,被拖欠工資的員工仍沒有收到工資。
說好的要做中國純電動跑車先行者呢,「豈非大炮哉」?
前途汽車首款量產車——前途K50
這種「白嫖」員工的現象不光發生在「陪跑梯隊」,同樣也發生在頭部企業身上。
據威馬汽車員工透露,威馬已經宣布取消發放年終績效。這個年終績效不是一般的績效獎金,當初員工簽下威馬,是因為他承諾了期望「月薪*12」再按照16.9個月來發工資。如今取消了年終績效,也就是說,威馬「白嫖」了員工接近5個月的工資。
取消績效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2019年未達到公司目標,公司的目標是達到10萬輛年銷量的60%。
「10萬輛…10萬…大躍進都不敢這樣定目標吧。」一位威馬員工這樣調侃。
威馬汽車創始人、CEO沈暉曾有一句名言,說「讓平凡人有不平凡的體驗」。怎麼個不平凡,我們當時一臉懵。還好現在,威馬員工知道了:做威馬的員工,體驗都很不平凡。
消極怠工、騎驢找馬……這已經成為當前這幾家公司員工的最真實狀態。
不少高管顯然已經脫離「苦海」。3月23日,現代汽車發布消息稱,已任命向東平為現代汽車集團(中國)副總裁、北京現代副總經理、銷售本部長。算上此前合眾汽車營銷副總裁鄧凌、博郡汽車市場營銷和銷售副總裁陳曦等等,這已經是3月份的第六起新勢力高管離職。
原天際汽車董事、首席營銷官向東平
時間最多也不過兩年。當初這些人從傳統車企「出走」,而後加入造車新勢力的那種時髦景象似乎都還歷歷在目。記得有一位新勢力高管頗具感慨地說:以前在合資公司做事總有「天花板」,現在可以放手去做,讓世界看到中國品牌。
最終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不要覺得自己了解人生所有「天花板」,那可能是你還沒在新勢力車企經歷過資金絕望。
2 相似的開場,相似的結尾
其實,如果把時間撥回兩年前,事情遠不是今天這副慘兮兮的樣子。
在最瘋狂的時期,國內活躍的新造車企業有25-30家,有媒體統計過,如果算上各個地方政府暗自扶持的準備上馬的新造車項目,風起雲湧的新造車項目甚至超過一百家。
而且,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會有一個死死抓住你靈魂的造車故事。
一個完美的新造車故事,通常需要融合「財富自由的老總人設」、一拍即合的兄弟情、品味超好的外國佬等多種元素。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夢想。當無數的女人撲倒在戴森吹風機面前的時候,新勢力車企老總的夢想是,讓無數年輕的消費者撲倒在他們家的電動車面前。
這上百家的車企,憑著「電動車改變世界」的顛覆者精神,有的融資融到手軟,融資比較一般的,也基本夠它買下一個造車資質。
不辦一場聲勢浩大的演唱會,你是不配擁有一個豪華汽車品牌的。
蔚來,燒8000萬辦一場發布會。幸好,這放縱一燒,也燒出了中產群體的簇擁團結。賽麟,以傑森·斯坦森、吳亦凡作為嘉賓,在鳥巢拉開了自己的首秀。
辦不起演唱會的,沒有關係,資金的短缺絲毫沒有磨滅他們血液中自信大膽的基因。高薪高管挖一個、進軍歐洲走一個、甲醇制氫技術來一發、新能源研究院來一個,該有的「牛逼」布局,應有盡有。
按照這種高調的姿勢,他們應該能把新能源汽車玩出「花兒」來。
然而,事實卻是,拋開打造服務壁壘的蔚來、嘗試增程式混動的理想製造、續航破700km的小鵬這幾家,其他已經量產或者說正在量產的車型大多集中在小型或緊湊型SUV層面,而這些產品說白了底層框架來自特斯拉的開源技術,電池組來自寧德時代等差不多的供應商,電動機與電控更是來自相近的供應商群,基本沒有「特色菜」的存在。
折騰一番之後,車賣不出去、錢融不進來,驚魂甫定的創始人們環視局勢,終於發覺事態衍變已經超出了以往的「經驗值」。原來,創業與經營,事涉一分一毫,而與「夢想」幾乎無關。
於是,各種逃竄開始了。
抱政府的「大腿」是一個選擇。成立於2016年的綠馳汽車已經「賣身」,河南國投認繳出20.2億元,成為了他最大的股東方。
據聞,目前負面纏身的博郡汽車董事長黃希鳴就在天津等待天津政府出手相救。
不過,就算政府提供配套廠房,但沒有真金白銀砸下去,新勢力車企依舊是岌岌可危。正如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所說,地方政府大多是給新勢力車企創造一個築巢引鳳的機會。
新勢力車企不像眾泰、力帆、獵豹,後者作為納稅大戶也好,解決地方就業也好,已經跟政府有長期的利益捆綁。而新勢力作為「新兵蛋子」,地方政府似乎沒有理由去「搭一把手」。如果說眾泰之流還能在車市黑暗期,因為與政府綁定而免於一死,那麼還在陪跑的新勢力車企,很有可能成為最早倒下的一批。
IPO是要嘗試一下的,更何況在美國上市比在中國容易得多。之前便有消息傳出,理想汽車已申請在美國進行IPO,計劃籌資至少5億美元。另外小鵬汽車的運營主體廣州橙行智動汽車科技公司在2月24日發生工商變更,也引發了網友對小鵬啟動在美IPO計劃的推測。
然而,在美股熔斷已經成為日常便飯的當下,明顯也不是什麼IPO的好時期。
3 最後說說
無論是資本謹慎化還是補貼退坡,算上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超時空緯度的全面打擊,一家新造車企業要真正靠自己的力量,真正在一個尚未培育成熟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站穩腳跟,幾無可能,甚至,連「死法」都會很相似。
當然,也不能簡單把他們的興起歸結為一場鬧劇。儘管這其中有許多資源的浪費、試錯的成本,但不可否認,新勢力裡面還是不缺有強悍戰鬥力的選手,他們的出現,多少能給中國車企帶來一些新的啟示,對中國汽車做大做強有著正面的意義。
到了這樣的時刻,難免有人會想起威馬沈暉與美團王興的那次對賭,如果將來只有三家新勢力造車可以存活,那麼會是誰?
不過,是三家存活還是五家存活,都只是大致的假設。沒準再有一個類病毒的意外衝過來,就把所有新勢力車企都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但也沒準像汽車狂人李書福說的,不一定每個品牌都會走向死亡,在兼并重組後的大集團中找到一個專屬位置,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