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火車的故事

2019-12-26     catandgap


    很多人都說李鴻章是千古罪人,割地賠款次次都有他。筆者其實並不是很贊同這說法。李鴻章依照上頭的意願辦事,罪不在他,充其量也就一背鍋匠而已。其實李鴻章是一個比較務實的人,一直想效仿西方,但憑一己之力也很無奈,就比如修鐵路吧,李鴻章等上面點頭就等了17年之久!

  1872年,李鴻章正式向恭親王提出想修鐵路的想法。恭親王雖然贊成修鐵路,但想到提出來的阻力太大,朝堂上乾脆不提。恭親王不提,李鴻章提了,遭到一片反對之聲,說他是漢奸,修鐵路放炮架橋,驚動山神河神,神仙都得罪了誰來保佑大清的社稷?李鴻章說鐵路修到哪,哪就有利益,經濟會發達,保守派們抨擊修鐵路讓人心變壞,「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破壞淳樸的民風。更有人說鐵路修好了,男男女女擠在悶罐子裡,干出什麼事來有傷風化等等,說什麼的都有!

  在朝堂上碰了一鼻子灰,李鴻章還是不死心。1880年,李鴻章決定私自修鐵路,有了修電報的經驗,李鴻章就借北洋水師艦船需要拉煤為由,修了一段9.8公里的鐵路。

  李鴻章清楚,欲速則不達,「鐵路」是新鮮詞,在上書朝廷時,故意說成修了一條新馬路,並且鐵路修成時,並不用蒸汽機,而是用馬來拉火車皮慢慢的行走,朝廷也就沒有在意。

  用馬來拉火車皮,想想都覺得荒誕。當時負責修鐵路的英國工程師見此情景,以為是中國買不起蒸汽機,正好唐山煤礦有個廢棄鍋爐,就改造成了蒸汽機,用在了鐵路上。

  試用那天,火車拉了整整一車皮的煤,「轟隆轟隆」的聲音響徹沿線,不知道的人嚇的魂飛魄散,以為是妖怪,就報告給了朝廷。

  這下朝廷知道了,就讓李鴻章拆了。李鴻章很聰明,僅僅是把蒸汽機拆了,又改用馬來拉車皮運煤。1883年,中法戰爭吃緊,李鴻章上書朝廷,稱馬兒運煤不夠用,希望用蒸汽機拉煤,朝廷同意了,但戰事結束後就得停用。

  想想看,鐵路修好用火車是多麼利國利民的事,但是在當時阻力就有這麼大。而鐵路到最後能夠普及起來,李鴻章最應該感謝的人還得是醇親王奕環!

  1884年馬尾海戰,福建水師全軍覆滅,其原因在於廣東水師,北洋水師不能及時增援。李鴻章建議設立海軍衙門,統籌管理海軍,慈禧同意了,派親信醇親王奕環任大臣。

  奕環上任後,李鴻章帶他參觀了最先進的軍艦。奕環沒有想到現在的大炮打得這麼准,軍艦航行的速度很快,並且站在船上一點也不搖。李鴻章趁機說因為鍋爐的動力來推進,鍋爐燒煤,而我們的煤是靠馬拉來的,平時都不夠用,打起仗來能夠用嗎?並把話題扯到了鐵路上,希望朝廷能修鐵路運煤。

  奕環曾經反對修鐵路,眼前的一切讓他改變了想法。他對李鴻章說,現在上奏喊修不合適,但是你可以先修著,先把唐山到北洋水師碼頭的修好,時機一到我就上奏摺!有了奕環一句話,李鴻章大張旗鼓的修了起來。

  1888年,奕環覺得時機成熟,上書朝廷,希望修鐵路運軍艦運煤到碼頭。慈禧讓眾大臣討論,礙於奕環在朝廷的威嚴,支持跟反對的打個平手!

  關鍵時刻張之洞說了句話,他支持修鐵路。之後在諸位大臣的支持下,1889年,慈禧正式下令全國修鐵路。

  李鴻章1872年提出來,到最後慈禧同意,用了整整17年時間。修鐵路是利國利民的事情,清政府卻如此迂腐,怎能不落後挨打。李鴻章不是看不到外國的先進技術,但是憑他一己之力,想到說服整個朝堂點頭,談何容易?

  說到這筆者挺可憐李鴻章的,如果遇到開明時代,也許李鴻章會有大作為,而不是一個「背鍋匠」!

  (轉自網絡,非原創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EHS28BMH2_cNUgY_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