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暑期課程模式丨玩著學習,讓孩子、父母都滿意

2020-07-04     娛樂蜀黍解說

原標題:手工暑期課程模式丨玩著學習,讓孩子、父母都滿意

七月

不僅意味著畢業季的到來

也同時意味著暑期來臨

但由於今年的特殊情況

很多小學、幼兒園剛開學沒多久

就又要放暑假了

/

為了不讓自家孩子落人一等

家長們紛紛開始為孩子報各種

補習班、興趣班、輔導班

然而這樣的結果卻是

「兩敗俱傷」

不僅家長勞心傷財

同時孩子也吃不消

如果孩子本身

在學校就已經很優秀了

那根本沒必要再增加多餘的課程

如果孩子自身

對於學校的課程就比較吃力

那就更沒必要再去額外施壓

家長對孩子的培養教育

只需要在學校之外

稍加輔助指導即可

比如花時間多陪陪他(她)

帶他(她)參加一些親子活動

和他(她)一起玩遊戲

……

如果您還是不太清楚

不如來看看他們都是怎麼做的吧

俗話說「十指連心」,其實這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不過這裡的「心」不單單是指我們的心臟,更多的應該是我們的大腦。

過去,人們習慣將個體的行為歸結於「心」的作用,其實大腦才是我們的主體。

所以為了讓孩子的大腦更加的發達,不斷的促進兒童思維的進步,我們可以選擇手工DIY的方式,來開發兒童的思維!

溝通能力 VS 動手能力

手工能夠為孩子帶來精細動作能力的鍛鍊,也就是思維意識和肌肉運動的統一協調。

從粗略的手工到精細的手工的進步過程,讓孩子的動手能力循序漸進的提高,通過做手工能夠讓孩子更精準的控制自己的動作。

然而無論是獨自做手工、還是親子手工、或是小朋友們的集體手工,其中都不會缺少角色的交流,在過程中孩子會自然設想角色的關係,豐富人際交往經歷。

同時手工小禮物的互贈,更直接的增加了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繫。

觀察力 VS 創造力 VS 想像力 VS 專注力

孩子會在手工的過程中逐漸養成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越來越精準的抓住事物的特徵。

孩子從模仿到創作的手工活動,正是創造力不斷提升的過程。

在觀察現實事物與創造想像事物的過程中,豐富了孩子頭腦中的聯結,創意正是由此產生的。

自信心 VS 自我認知

手工活動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認知,正確引導孩子動手動腦解決手工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使孩子體驗付出後取得的成功,感知自己的能力,增強自信。

同時孩子在活動中更加清楚自己與自然界的關係,人與自然的和諧。

///

豐富生活 VS 感知能力 VS 思維發展

做手工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樂觀積極,生活充滿樂趣。

手工活動會自然的帶來豐富的故事環境創設,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更容易排解各種不良情緒。

每次手工活動相當於一次小規模的實現理想的歷程,過程中充滿各種因素,讓孩子體驗了豐富的場景,帶來更樂觀的生活態度。

幸運的人

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

用一生治癒童年

經年後回首

願你我都是幸運的人

// 本文章內容來源於「優加手作」,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z2rTGXMBd4Bm1__YrhT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