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這座露天博物館,中國人門票僅需半價

2019-12-22     文藝旅記


尼泊爾,喜馬拉雅山下有著最美「寺廟之國」之稱的東南亞小國。今年9月完成西藏之旅後,順路到尼泊爾遊玩。事實上,對尼泊爾的印象,很早來源於杜巴廣場那一群飛翔的鴿子,但到了尼泊爾才知道,原來那裡有三座杜巴廣場。對比極富盛名的加德滿都杜巴廣場,我更喜歡巴德崗杜巴廣場。

也許是因為加德滿都杜巴廣場所在位置過於繁華,那裡總給人一種極其喧囂的感覺,想裝一把文藝,好好看個鴿子,也總是被商販打擾。


相較而言,巴德崗杜巴廣場則更為安靜。怪不得英國著名旅行家鮑威爾曾讚譽:「就算整個尼泊爾都不在了,只要巴德崗還在,就值得你飛越半個地球來看它。」


巴德岡位於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以東14公里,是尼泊爾中世紀建築和藝術的發源地。其寓意在尼泊爾語中是「稻米之城」或「虔誠者之城」。杜巴廣場便是巴德崗規模最大的廣場。


公元12世紀,馬拉國王開始興建巴德崗。1482年,馬拉國王死後,他的三個兒子各據一方,確立了加德滿都、帕坦和巴德崗三個王國。受益於印度—中國西藏的貿易商道,在巴德崗的全盛時期,居然有三座廣場,77座浴池,172所寺廟,152口水井,在當時的尼泊爾可以算得上大都市了。


由於交通不太方便,我和旅途中認識的幾個小夥伴選擇了包車出行(五個人包了個15座的商務車,來回人均50元左右,應該比的士性價比高),大概40分鐘就到達。

一下車,就會有當地人過來問你需不需要導遊。一開始導遊喊價200元人民幣,我們不理他,但是他一直纏著我們,我們想著請導遊的好處是可以深入的了解下尼泊爾的文化,比自己逛要好很多,不然很多都看不懂吶。所以最終把價格殺到100元就同意了他的講解。(後來跟當地人聊天發現,100元應該算是比較正常的行價。他們說中文導遊比英文導遊要貴很多,所以他們都在努力學習中文。)


進入巴德崗古城需要買門票,原價1000盧比,出示中國護照,僅需500盧比。這半價優惠引起了我們極大的舒適。

發生在15年的那場地震,雖然毀壞了一部分建築,但並未摧毀全部,而各國的援助工程也讓這個歷史悠久的效果重新煥發活力。所以這裡仍是許多遊客的打卡之地。


磚紅色是巴德崗古城的主色調,質樸的紅磚、深栗色的精製木雕,再加上密集的寺廟和磚石佛塔構成巴德崗獨特的建築風格。漫步在磚紅色的街道,呼吸著仿佛從中世紀迎面吹來的風,令人眼花繚亂的雕飾、神像,古遺蹟,就像進入了一座露天博物館。

導遊說,巴德崗的城市藍圖是按照毗濕奴神(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外形來描繪,並依此設計和建造的,主要分為杜巴廣場、陶瑪迪廣場和塔丘帕廣場。

杜巴廣場也稱皇宮廣場,是這個「寺廟之國」最出名的遊覽之地,因為馬拉王朝的皇宮就建在此處,巴德崗大部分的古建築都集中在廣場的四周。巴德崗的杜巴廣場,沒有加德滿都那樣熱鬧非凡的鴿子群,反而更加清凈、原始。

這座皇宮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金碧輝煌的大門,是通向皇宮庭院的正門,稱之為黃金門或者太陽門。黃金門在一片紅色皇宮建築群中,格外的醒目。金門的頂端是一個有帶翅膀的珈盧茶神獸,據說是毒蛇等害蟲的剋星,下方的雕像是四頭十臂的塔來珠女神像,是馬拉王朝的守護神。

這還有神奇的55窗宮。其實就是在皇宮的外圍牆壁上,建造了五十五扇窗,窗戶全都是檀香木雕刻而成。五十五扇窗的來歷說法很多,據說這裡曾經是馬拉國王的後宮,每天傍晚,國王來此挑選過夜的妃子,精心打扮的妃子們從這些窗口裡探出身來展示自己的美貌,渴望得到國王的寵幸。但是我們的導遊就說這只是為了慶祝國王55歲生日,沒有那麼多神秘色彩……

王宮旁小巷內的布加利寺的牆上,還有一個15世紀的黑色木窗,中心透雕一隻孔雀開屏的形象,這就是著名的孔雀窗。孔雀窗雕刻精美,構圖奇妙,是尼泊爾木雕傑作,成為尼泊爾藝術的標誌性圖形。


但若說巴德崗神廟中最為知名的,莫過於是陶馬迪廣場上的尼亞塔波拉廟。這座神廟又名五層塔,建於17世紀,是尼泊爾最高的一座印神廟。站在台座上遠眺,還可以看見遠處的喜馬拉雅山脈。


巴德崗神廟眾多,我們仔細聽著導遊的講解,隨即向南走去,逐步深入到居民區,一路經過陶器廣場等大大小小的廣場和寺廟。這個陶瓷廣場也非常有意思,據說尼泊爾70%的陶器都源自這裡,因此巴德崗也被稱為「陶瓷之都」。

這裡的人們還使用著傳承了幾百年的制陶技藝,年邁的工匠靜坐在屋檐下,用手轉出陶器的胚子,或許為半成品的陶碗抹上各式各樣的花紋,即便遊人圍觀,他們也依然如一。而那顏色外形各異的陶器在廣場上一路鋪開,讓人目不暇接又極端壯觀。

相較於前兩個廣場,陶瓷廣場居住的多是平民,所以神廟不多。繞一個近乎四方的圈,大約兩、三個小時後可以漫步回到杜巴廣場。沿路可以看到一些紀念品商店,可以挑選像動物雕刻、提線木偶等具有當地特色的小玩意兒。

穿行在巴德崗的街頭,就仿佛穿越過時光隧道,回到了中世紀的某個時間。紅磚砌築的古道老街,錯落有致的神廟、庭院,各具特色的建築構成巴德崗厚重悠遠的老城風格。老牆上精心雕刻的黑色門窗,神廟前蹲守的石雕神像和銅鑄神獸,每一處遺蹟,都沉澱著巴德崗過往的一段輝煌歷史。而那地震留下的印記,又仿佛在警示人們要好好珍惜這些文明。殘缺之美,亦是震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yO9WOm8BMH2_cNUg0C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