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岩波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旻寧在位期間清朝日益衰弱,他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不高,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清王朝在他的統治時期進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後的第七位皇帝, 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奕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大手筆的對朝政改革。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罷斥了道光朝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 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最後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
道光共有九位皇子,奕詝是第四子,他為什麼要選擇奕詝繼承大位呢?
其實,道光的兒子隊伍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個梯隊:
其一,皇長子奕緯、皇次子奕綱、皇三子奕繼。他們都出生於道光十年前。皇長子奕緯的生母是個婢女,地位低下,要不是爺爺嘉慶皇帝高興,估計想活下來都難。皇次子奕綱、皇三子奕繼出生於道光九年左右,都不幸夭折。
其二,皇四子奕詝、皇五子奕誴、皇六子奕訢。奕誴僅比哥哥奕詝小六天,個性十足,不受父皇喜愛,屢屢受責。奕誴海量,特別喜歡喝酒,奇葩無比。道光失望之餘,把奕誴過繼給死去的弟弟綿愷。
某年某日,道光皇帝組織了一次狩獵,讓兩個兒子比武。滿洲以騎射問鼎天下,今天誰打的獵物多,誰就獲勝!身體強壯的六阿哥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三下五除二,斬獲頗豐;等到結束時,兩位皇子回來交差,只見六阿哥不負眾望,帶來了許多戰利品。而四阿哥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道光有些納悶了,列祖列宗的騎射本領都不錯,怎麼我這代就不行了,四阿哥一樣獵物都沒沒有,平時在幹什麼?就算自己不行,讓侍衛出出手,打幾隻兔子總可以吧!太令人失望了!誰知奕詝特別善辯,說現在是春天,萬物生長的季節,兒臣實在是不忍心殺害生靈,與兄弟們爭個弓馬之長。道光一聽,特別感動,我兒子如此仁愛,以後萬一繼承了大統,肯定是百姓擁護的好皇帝,反正不會是暴君。
還有一件事,道光晚年,曾經把皇四子和皇六子叫到床前,想考驗他們的治國水平。題目是:假如父皇駕崩了,你們將如何治理天下。奕訢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很快提出了很多辦法。輪到四阿哥了,就聽見他一直哭啊,哭啊,沒完沒了。什麼情況?原來,四阿哥聽到父皇要駕崩這句話,憂傷過度,不能自已,根本沒有心思去想什麼治國之策。道光知道後非常感動。
其三,皇第七子奕譞、皇第八子奕詥、皇第九子奕譓當時尚年幼,不再考慮的範圍。
皇四子與皇六子,兩個兒子,一個德行突出,一個才華突出,該怎麼選呢?
滿清的統治已成中衰之勢,嘉慶、道光兩代君主,都有志於改革,最後卻不了了之。眼下的局面,需要有能力的人站出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可是,奕訢真的是這樣的人嗎?他的才華雖然勝過哥哥,畢竟年輕,沒有社會閱歷,真要是上台了,大刀闊斧的干一場,成功了,最好不過,失敗了,積蓄已久的社會矛盾爆發,王朝就會出現動盪,甚至有馬上覆滅的危險。奕詝雖然平庸,好歹仁孝,不會做出格的事情,他上台了,穩定,不會有大的變動。
最終,道光皇帝選擇了穩妥路線,因為他自己就是個謹慎小心、暮氣沉沉的六十衰翁,不願折騰,也沒有什麼闖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