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雯護膚小課堂:眼霜塗全臉,是真有效,還是真有錢?

2020-09-29     秦吖吖

原標題:雯雯護膚小課堂:眼霜塗全臉,是真有效,還是真有錢?

最近 我妹妹 在護膚上總犯懶,早晚恨不得擦個乳液就搞定全臉,但是又擔心乳液抗皺、美白功效低,皮膚變差了怎麼辦?

犯難之時,妹妹想到了前段時間很火的「全臉眼霜」,按某品牌的廣告宣稱,這是一款全臉淡紋的寶藏單品,一支即可帶來全臉彈潤柔滑。

這種全臉眼霜,值得買嗎?直接當面霜用,真的好方便哇!能達到抗皺的效果嗎?」

廠家通過眼霜的概念即更強的抗皺、保濕能力以及低刺激性倒推到全臉眼霜當面霜使用相比面霜更有優勢,看起來沒毛病,畢竟眼霜用在面部安全性應該沒大問題,不過在我感覺不過是廠家為了讓你用的快一點、多花錢的小技巧。

要說全臉眼霜是否有必要,我們得從眼霜有沒有購買的必要說起。

眼霜有沒有必要?

先說結論,有必要

(1)眼部皮膚的區別

眼霜的設計也是因為眼部的皮膚有其特殊性,同時還涉及眼結膜、角膜等的刺激性問題。

一般來說眼部皮膚的厚度約是面部肌膚的 1/4,機械力度較弱,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建議塗抹眼霜使用無名指,無名指肌肉力量弱,不容易讓眼部皮膚受傷,光電設備在眼部的應用也是要求能量較低的,也是眼周皮膚生理特徵決定的。

眼周皮膚的汗腺皮脂腺數量極少,導致天然保濕的皮脂膜形成困難,你也許有過這樣的體驗,在空調房或暖氣房裡,眼周是最先感覺到乾燥的部位,所以眼霜的保濕功能應該是基礎

不僅乾燥容易導致皺紋,眼周的表情動作豐富,皮膚真皮層較薄經常擠壓更容易形成皺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魚尾紋基本是大部分人的第一條皺紋。

另外,眼部皮膚還有很多特定問題:黑眼圈、眼泡腫、粟丘疹、皮脂腺異位等,眼霜設計的時候也需要考慮進來。

不過眼部皮膚不會長痘痘也不會出油、毛孔粗大,不需要像面霜那樣設計復配成分照顧方方面面。

(2)眼霜對眼球的安全性

檢測化學物質的刺激性和腐蝕性的傳統實驗是兔眼實驗(德萊茲測試),這個實驗由FDA的毒理學家H·德萊茲和雅各·M·史派斯於1994年設計。他們將0.5毫升的測試物質塗抹到一隻受限制但有意識的兔子的眼睛或皮膚上一段時間,觀察活兔子眼刺激作用的發生是結膜、角膜、虹膜和淚腺等眼球結構共同參與的過程,其受累範圍反映了眼刺激作用的嚴重程度。

不過隨著人們對實驗動物福利越來越重視,現在很多公司都是細胞模型來替代兔眼實驗,這裡寫出來是為了說明眼球對於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尤其是眼霜的敏感性、刺激性。女生眼部化妝品實在太多,甚至化學防曬霜,都有刺激性,眼周護理還是小心為好。

國家規定怎麼說?

前段時間國家藥監局在官網刊登了《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二)》,裡面有個問題我之前也沒想過,就是化妝品標籤里關於使用方法的說明:

產品名稱為「全臉眼霜」,標註使用方法為「既可塗抹於眼部也可塗抹於面部其他部位」;

產品名稱為「面霜」,使用方法中作用部位包括眼部、唇部、面部等。

……給我看懵了。

這合適嗎,這類產品如何監管?

官方回應是:化妝品的產品名稱一般應當與產品的使用方法、使用部位、使用目的等產品屬性保持一致,不宜使用「全臉眼霜」等消費者不易理解的產品命名方式。產品名稱或標籤標註使用方法涉及多個使用部位的,應當按照該產品的產品名稱或標籤標註內容中所涉及的更嚴格的安全性要求進行管理。

「全臉眼霜」這類產品,產品名稱中包含「眼霜」或使用方法中作用部位包括眼部、唇部、面部等,均應當按照眼部化妝品的相關安全性要求進行管理

護膚品的滲透性

這麼看來,「全臉眼霜」這類消費者不易理解的產品命名方式還是被國家藥監局點名批評了。

除了命名方式,眼霜當面霜塗,有效成分滲透不進去就是白塗。眼周皮膚表皮的厚度僅為面部皮膚表皮厚度的1/4,化妝品相對容易滲透,不需要過強的促滲透系統,而且往往促滲透的化合物都有刺激性,眼霜使用都很斟酌。

常見的透皮促進劑可以促進化妝品有效成分的被動擴散,比如月桂氮卓酮(Azone)、二甲基亞碸等均有顯著的促進大多數水溶和脂溶成分的透皮吸收作用,可以干擾角質層含有的脂質原本的分布,並且可以使毛囊口拓寬,有利於有效成分通過角質層吸收。

整體說來眼霜的安全性是高過面霜的,全臉使用安全性上沒問題,但大家花錢也不只是買安心的,還是想要見到效果。眼霜的促滲透系統較弱不一定能保證有效成分穿透面部皮膚屏障,進不去的話,錢等於洗掉進下水道了吧。

再就是,為了減少眼球的刺激,往往刺激性的有效成分添加會減少,比如某品牌同樣的視黃醇成分,眼霜里添加濃度是精華的 1/2,既進不去又含量少還賣得貴,大概唯一開心的就是生產廠家了。

漲...漲芝士!!草已拔!為了這張臉,還是別妄想一隻眼霜扛起抗皺、保濕的大旗,讓眼霜做它該做的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xrY23QBeElxlkkarF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