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我為什麼選擇酒泉?

2019-06-26     in酒泉官方號

作者簡介:鄭理,原為玉門油田《石油工人報》記者、編輯,中級職稱。現退休。


隨著老年化社會的到來,養老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熱門話題。越來越多的已步入或即將進入老年時代的「老人們」更多的談及在那養老和如何養老的問題,而我卻堅定不移的選擇了留在酒泉,在這裡終結我的人生旅程。

酒泉,在與全國三百多個地級市的比較中毫不起眼,由於地處內陸,不僅氣候環境給人們留下的是個「風吹石頭跑,戈壁不見草」的荒涼影響,而且在經濟發展上也無法與東中部發達城市相提並論。酒泉,在人們的養老選項名單上無疑會被剔除。這並不意外。

我祖藉陝西,在酒泉長大。目前老父親及多位親人均居住在西安。退休後,我完全有理由也有各種客觀條件回到西安,畢竟,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有極為豐厚的歷史底蘊,而且是中國西部發展最為耀眼的城市名星,而我卻依然毫不猶豫的選擇留在了酒泉,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故土難離。中國有句老話,叫做「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土窩」,雖然在現代社會裡,這種觀點多少有點「老土」,但我確實捨不得離開這片土地。這裡,有我童年美好的記憶,有我兒時無數個夢想;有我風雨兼程,充滿酸甜苦辣的人生旅程;有我所熟悉的一切,自然、溫馨、親柔,令我產生了一種深深的戀鄉情結。我為什麼要無情的拋棄生我、養我、哺育我的家鄉呢?殘陽時節,餘生幾何。我們為什麼還要在晚年時依然狼奔豕突,身居異地,為所謂的「在大城市生活的面子」,而再次付出新一輪人生成本呢?更重要的是,遊子在外心鄉愁,大城市,盡繁華,但你卻如葉隨風,不知根在何處。

新城區二期街道一角

第二、故友難分。我生在玉門(酒泉所轄縣級市)、長在玉門、工作在玉門,在玉門這個塞外小城生活了整整三十年,是玉門石油河的雪水滋養了我;是祁連山的千溝萬壑哺育了我,我與玉門石油千絲萬縷,血脈相通。在這裡,我有無話不說的朋友,有呼之即來的知己,有上街可以點頭微笑、相互調侃的同事。春風時時從身邊佛過,暖流常在心頭。身處陌生大城市,雖放眼望去都是人,但跟你真正交心的朋友有幾個?語言不通、閱歷不同、風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你能融入當地的社交圈嗎?有長期在外地大城市生活的朋友告訴我,他到當地十幾年了,竟未交到一友,真令人唏噓不已。人是一種情感動物,必要的社會溝通是人的重要精神需求,萬不可或缺。當你每天被孤獨、寂寞、無聊所困擾,你的生活質量又談何許?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孤獨寂寞的,甚至是淒涼的,可是,當你置身於「熟人圈」里,每天有意或無意間能與巧遇的朋友、昔日的同事聊聊天,嘮嘮嗑,有時還能在一起玩玩「雙扣」、殺兩盤棋局,釋放一下退休閒賦的心緒,那是一種怎樣的心身愉悅!人到晚年,圖的就是開心快樂,整天形單影隻,如孤魂野鬼,連個說掏心窩話的人都沒有,生活的樂趣又在那裡?因此,我絕意留在酒泉(玉門油田生活基地於2005年下遷酒泉)。

新城區兒童公園

第三、生活舒適。人老了,身體各方面機能下降,如同小伙子一樣衝鋒陷陣的時光已成昨日黃花。而大城市到處都是人,幹什麼都得拚命,拚命擠公交,拚命在人堆里購物等等,一大把年紀的人了,值於嗎?在西安探親時,我就遭遇過「驚險」一幕。那天,我計劃乘火車返回酒泉,不想煩勞家人,又考慮到諸多不利因素,十點多的火車,我早晨七點半就等在公路旁打車,但車流如織,我站了半小時硬是沒打上車。情急之下,急忙請親戚叫車約,焦急等待,卻被告知所有滴滴因車忙無法接單位。不得已,趕緊提著大包小包向幾百米外的車站衝去。雖然只有幾百米,但到達卻談何其易?首先,必須穿過橫亘在眼前的馬路。有人說,過個馬路有那麼難嗎?我說在大城市過馬路就是太難,因為車輛一輛接著一輛,就象織布的梭子,密不透風。你想穿越,一要有勇氣,二要有技巧。對於我這個從小生活在「窮鄉僻壤」的「劉姥姥」來說,實在有點膽怯。其次,有人會提出建議,你可以過天橋啊!我的媽媽,天橋遠在數百米開外,我年過花甲之人且不說「負重前行」身體能否扛得下來,就是過天橋後又要再行幾百米才能到達車站,時間上是否充分?眼看已經近九點,沒辦法,只能豁出去了!硬著頭皮,我視死如歸般的衝進車流……。公交車站,預想中的人山人海,我再次鼓足了勇氣……。這段「遇險事件」雖然已過去了許久,但卻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這就是我意象中的大城市嗎?反觀酒泉,相比之下,卻更有適合老年人生活的幾分舒適、安逸與愜意:從生活環境上講,由於相對城市人口較少,雖缺乏大城市的熱鬧與繁華,卻少了些許喧囂與擁擠,人老了,不就喜歡安靜嗎?另外,酒泉雖被人誤解為「風吹石頭跑」的不毛之地。其實,那真是一種以訛傳訛的偏見!這裡環境優雅、乾淨整潔,藍天白雲,鳥語花香。既沒有大城市高樓林立、樓群密集所形成的壓抑感,又由於城區遼闊,樓宇不高且疏,令人心曠神怡。這裡氣候適宜,全年氣溫始終保持在25攝氏度左右。雖位居戈壁,但城區綠化程度高,城區人均綠化覆蓋面積已達30%左右。城市景觀帶、綠化帶、街頭公園隨處可見,綠意盎然,不是江南擬江南。酒泉氣候乾躁,空氣濕潤度差,時有風沙搔擾,這是酒泉的缺陷與不足,但近些年來,在政府生態建設的艱苦努力下,氣候環境已有明顯改善,風沙也由過去的年均十幾天,縮短為現在的幾天,年均優良天數率始終保持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荒涼戈壁,寸草不生」的情景早已成為歷史。她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且無蚊蟲、蒼蠅滋擾,比起南方城市的夏天潮悶,冬天陰冷來真不知要舒服多少倍;從經濟發展環境上講,酒泉地處甘肅卻並不落後,是甘肅的經濟強市,人均GDP甚至超過中部許多地區,2018年,在全國地級市一百強中排名第75位。敦煌莫高窿,衛星發射基地、被稱為「陸上三峽」的風力發電早已大幅提升了城市存在感,令我們深感自豪。由於相對比較富裕,政府有實力拿出更多的錢來投資民生領域,四通八達的城鄉交通、繁榮的商業貿易、時尚前沿的現代服務、配套完善的衛生、教育體系,使酒泉居民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發展實惠。我所居住的小區,生活十分方便,附近就有學校,而且屬於「豪華標配」;走路不到兩分鐘,就能到達二甲醫院接受治療,而且不用提前多少天挂號,不用在人堆里跑來跑去,到處排隊,花一整天時間看一個頭疼腦熱。人們舒適、寧靜、愜意,生活在這樣一種祥和的生活氛圍中,我為什麼還要去大城市湊熱鬧?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重性,各有各的好。大城市的確有大城市的好處,如城市建設格局大、有氣派,但也有諸多缺陷,由於城市太大,人又太多,城市管理的細節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我在西安探親閒暇出門遊玩時,發現大街上既沒有發現公廁,道路兩旁也未見供過路行人休息的條凳,一個貌似街心花園裡擠滿了人,卻沒有一處坐凳,遊人只能坐在花攔上休息。這真令人匪夷所思。酒泉雖小卻「五臟俱全」,在城市管理上充分體現了人性化服務理念,確實令我們這些老年人感到欣慰。

富康購物中心奇石館

第四、熟悉、方便。人老了,腿腳老化,幹麼都想圖個方便,但這個小小的奢求在大城市就很難實現。前些年,我到西安探親,提出要給家裡的圓桌上裁塊玻璃,老父親堅決反對。不是怕花錢,而是怕麻煩。細打聽,原來居住的小區附近沒有裁玻璃店,要裁,不僅要轉幾趟車,還不一定能裁得上。這個成本多高呀,我一聽就沒了脾氣;還有一個例子,家裡煮粥需要購買一種叫蕨麻的食材,我心想這麼大個城市,要什麼沒有啊,便興沖沖的出去購買,但在附近的乾貨店打聽沒有,到中藥店打聽又沒有,穿過幾條街,走過幾道巷,繞了一大圈,凡是有沾邊的商鋪都打聽了個遍,跑得我老漢腦袋在毒太陽底下直冒油,楞是沒買到叫做蕨麻的玩意。是我沒有找對賣家,還是沒找到物品更齊全的大商鋪?毫無疑問,這種普通的食材肯定有,但到那裡才有呢?偌大的西安城,如何「大海撈針」?我花甲老人可沒那麼大的精力,無奈,只有作罷。如果在小城市酒泉,我閉著眼睛兩分鐘就能買回來,因為熟呀。在西安你要辦成一件事,少則幾個小時,多則一整天,這就是生活成本的付出和質量的差別。因為「圖省事」,怕耽誤事,我願意呆在五線城市酒泉。有人會說,你可以慢慢去熟悉呀。但你別忘了,老年人記性差,識別力更差,精力也不濟,你要讓我為辦成某件小事跑多少路、問多少人?你六十歲的老人了,有那樣的體力和精力嗎?更何況,要遇到急事、大事呢?怎麼辦?辦法只有一個,就是什麼都不要辦,也辦不成。

說到這,有人會嘲笑我坐井觀天,目光短淺,沒見過大世面;還可能有人會譏諷我,你有吃不著葡萄卻嫌葡萄酸的變態心理吧,誰能把戈壁之地作為養老首選?在理智的作用下,我依然固執己見,作為老年人,那裡舒服那裡去,更何況,酒泉是我的家鄉,我對她有著一種深深的眷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t97_msBmyVoG_1ZgIS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