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古鎮,一個仍能體驗市井生活,歷經千年風雨滄桑的古鎮

2019-08-16     91歲環遊世界

如果要親身感受江南水鄉的風情,同里古鎮是一個不錯的地方。一個仍能體驗市井生活,歷經千年風雨滄桑的古鎮。我之前去過很多古鎮,大多數的古鎮都各有千秋,同理古鎮也不例外,給我們的驚喜也不少,古鎮瀰漫著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息。清麗古樸的同里小鎮,到處都是小橋流水人家。彎彎曲曲的小河裡穿梭著條條遊船。

對生活在高速運轉的都市人而言,同里這樣的古鎮,無疑是一塊福地,沒有周莊的喧囂,沒有烏鎮的大氣,多了些許幽靜,多了些小家碧玉。迎著江南的蒙蒙秋雨,放慢自己的腳步,慢慢去遊覽,如同瞬間去到世外桃源,耳朵一下子就得到清凈了。沒有目的,隨意走走,河邊喝酒喝茶,還是有別樣的味道哦!

同理古鎮內有很多古老的園子,世界文化遺產退思園, 建於清光緒年間,以池為中心,園子裡的建築如浮水上,精緻而小巧。其布局獨特,雖小,但亭、台、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園主的性格也融在其中。古色古香的退思園,建築外觀是古代那種常見的紅色的,其中有兩處船舫建築很有特色。退思園內一步一景,把小園建設布置得特別精緻,十分難得。

走進溫柔水鄉,仿佛有一段濕潤的青春遺忘在江南的同里,還有一些雲水過往需要溫柔的想起。就這樣想起,想起在杏花煙雨的江南,想起在春風墨綠的水鄉,多年以前有過一場悠緩的等待,多年以後還在淡淡地追尋。只是一個無意的轉身,那位承載油紙傘結著丁香心事的姑娘,走在輕靈的小巷,走在多夢的橋頭,走進一段似水年華的故事裡,不知是否還能不能出來。

崇本堂面水而築,與嘉蔭堂隔河相望,建築體量不大,但非常緊湊精緻。現已是江南水鄉婚俗館,展出一些古舊時的婚俗物件。我們在裡面拍照留念,感受歷史,受益匪淺。 在同里古鎮的小河流上泛舟游,是我特別喜歡的一件事情,也是之前在其他古鎮沒有做過的事情,感受江南煙雨濛濛的景色,在船上的我們仿佛也變成了古人。

在江南,最合適的莫過於旗袍。 來同里之前,特地選了一身旗袍。在停泊碼頭拍張照,似乎在等一艘歸來的船隻。 同里的任何轉角,都是最適合拍照的地方。 不管是三兩枝竹子,還是縱深的街道,又或者只是一面白牆,這帶點陰沉的天氣里,怎樣都是美的。

古鎮的一天的生活從吱吱呀呀的搖櫓中開始的,一根長長的竹篙撩撥著靜止的時光,清瑩的河水打濕了那些易感的情懷,還有泊在岸邊的船隻,默默的守護著小鎮里一些沉睡未醒"夢。它們凝視著那些古老的房檐黑白倒影,品味著沉落在水中的千年滄桑。 河水無語,它和同里一起靜靜送走春秋 又匆匆的迎來春夏,從花開到花落,從緣起到緣滅。

還是要去這搖櫓船上體驗一下,在這搖搖晃晃的旅途中,試圖回到過去的歲月。對於他們來說,這是江南最原始的「味道」 一直覺得水是任何古鎮的靈魂,有水的地方就多了一分靈動。穿過綠蔭遮天的河道,穿過一個又一個石拱橋,路過無數的臨河人家。

這裡,也是很多影視劇取景的地方,踏在一塊塊有著故事的石板上,思緒像是飄到了遠處…… 而在古鎮里的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的三座古石橋,人來人往的景象,好不熱鬧。以此為中心,兜兜逛逛,也是看了同里古鎮里不少宅第和故居。

有水的地方總會有很多橋。江南的橋基本都是石拱橋的模樣。同里最出名的莫過於三橋。同里三橋分跨兩河三街,彼此環顧,相映成趣。站在河岸上環顧三橋,水似明鏡,橋如臥虹,綠樹掩映,人家枕河,一派江南水鄉古鎮風光。

三橋是當地人心目中的吉祥之物,以前凡居民嫁娶,必在鼓樂聲中抬著花轎過此三橋。如今的外地遊客來此,也都是要去三橋上走一走,既能欣賞到不一樣的古鎮風光,到也能傳承一下自古以來的儀式感。

人本過客來無處,休說故里在何方,隨遇而安無不可,人間到處有花香。來到同里,就想到了隨遇而安,想留下來。同里,能看到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黑瓦白牆的古鎮建築。雨後的清新寧靜,走在青石街道的路面,穿過狹窄的弄堂,置身其中,一切都那麼自然。

許多年後,一切都如同從前 只是所有流淌過的往事註定成為回憶 那些被河水侵潤過的人生 帶著江南的婷婷,帶著水鄉的風韻,在迷離的歲月里做一次千帆過盡的懷想。 同里依舊,小河依舊,待到春風入夢,明月入懷,誰還會再遠方彷徨? 穿行在素淡又含蓄的風景里,在詩意中感受世間的恍惚,閒暇時住進溫暖的民宿,慢下來,像當地人一樣去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nEMp2wBvvf6VcSZlti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