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已擇機受控離軌回歸,殘骸或遭多國哄搶,中方做出決定

2019-07-22     生活創客

據載人航天辦公室消息,中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經完成超過1000天的在軌飛行,各項預定的空間試驗任務與進階拓展任務均已順利實施,已於7月19日擇機受控離軌,返回地球。

嚴格來說,天宮二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全長10.4米,太陽翼翼展約18.4米,重8.6噸,最大直徑3.35米,設計在軌壽命2年。於2016年9月15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不難發現,天宮二號從發射至今已近3年,遠遠超過設計的在軌壽命2年,為何能延長如此多的時間?

天宮二號採用資源艙和實驗艙兩艙構型,資源艙為太空飛行提供能源和動力,實驗艙則為航天員在太空生活提供適宜的載人環境和活動空間。開展了14項實驗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曆次任務中應用項目最多的一次。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實現空間對接。我國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入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駐留了30天。

期間實現了通過空間精細操作機械臂,建立人機協同時在軌維修系統。2016年11月18日,兩名航天員隨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地面。

天宮二號在太空有三大使命,航天員駐留、在軌維修技術以及在軌補加推進劑,2017年4月20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由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兩天後與天宮二號對接並組成組合體飛行,推進劑從天舟一號輸送到天宮二號資源艙,完成首次推進劑的補加實驗。使得天宮二號使用壽命大大延長,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在太空實現在軌推進劑補加的國家。

眾所周知,國際空間站技術我國後來居上,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天宮二號脫軌返回地球,其主體部分將在與地球大氣層產生劇烈摩擦導致的高溫下燃燒損壞,但仍然會有很多零部件落入地球表面,甚至包括一些機密材料,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一旦這些殘骸落入其他國家手中,經過分析研究,就有可能破解這些技術,就如多國打撈美國F-35戰機殘骸同樣的道理。同時殘骸經過高溫燃燒可能會產生有毒物質,為避免這兩種可能性,我國決定將通過定受控脫軌方式使天宮二號墜入南太平洋當中。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載人航天對此早有準備,在2018年6月份曾前後兩次通過發動機點火,讓天宮二號的工作軌道從390公里降低到了290公里,然後重新返回390公里的正常軌道。這兩次變軌被認為是天宮二號受控返回的提前預演,確保天宮二號返回地面落點的準確性。

有消息聲稱,中國已經在南太平洋地區部署戰艦和軍力進行監控,保護過往船隻的安全以及防止殘骸落入其他國家的手中。

昔日我國天宮一號回歸之時,英國《衛報》曾發表文章稱,中國空間站天宮一號將完全失控,會撞向地球,紐約、波士頓以及芝加哥等大城市可能會有危險。事實證明他們在捏造緋聞,現在天宮二號回歸,他們終於學會了閉上嘴巴,免得又被打臉。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留言,分享,關注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fEJGmwBmyVoG_1ZRSj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