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接受化療藥物的試驗小鼠會同時發生以下幾種反應:
腸道細菌和組織發生了變化;
血液和大腦顯示出炎症跡象;
行為出現疲倦和認知受損。
這項研究是第一個研究化療與身體出現的各種變化的研究,研究的結論指出:調節腸道菌群不僅可以平息化療的噁心和腹瀉等常見副作用,還可以減緩癌症倖存者常見的一些不良反應。這項研究近期發表在權威的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
俄亥俄州立大學正在繼續進行小鼠研究,以測試化療和腸道菌群之間的關係,並同時在乳腺癌患者中進行臨床試驗。
在小鼠研究中,實驗組接受六次紫杉醇的注射,對照組小鼠接受安慰劑注射。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小鼠體重減輕並顯示出疲勞跡象,並出現記憶力減退。
當觀察實驗組小鼠的腸道時,腸道微生物組中細菌種類發生了變化,結腸內襯的組織異常擴展,循環血液和大腦中出現特定的蛋白質,趨於產生全身性炎症反應。
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現象出現的順序表明,所有這些生理變化都是相關的:當化療時,每次都會減少腸道中的細菌,這種減少會產生促進大腦觸發炎症的信號,導致諸如疲勞,體重減輕以及認知障礙等症狀出現。
這項研究處於初期,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但這些發現提示對癌症患者腸道菌群進行干預(包括益生菌或益生元之類的飲食策略,或者糞便移植),可以改善腸道中的細菌,保護大腦免受炎症的侵害,從而減輕化療的副作用。
癌症的化療
我們知道,儘管近兩年癌症的靶向和免疫治療都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但能獲益的患者有限,細胞毒性化療仍然是各類癌症治療的基石,然而,接受這種治療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胃腸(GI)(例如,腹瀉,噁心,嘔吐)和腦組織的直接影響(例如,腦細胞或髓鞘毒性,氧化應激,炎症,神經血管損傷)。
化療與腸道微生物
腸道微生物組是由胃腸道攜帶的細菌,真菌,古生細菌和病毒組成的複雜生態系統。初步的研究顯示化療的癌症患者或動物模型中,胃腸道微生物組成的變化與全身性炎症和神經免疫功能的變化相關。
調節腸道菌群,提升免疫的利器--益生菌
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於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口腔、食道等處,能夠通過產生有機酸降低腸道pH, 營養競爭、占位、產生細菌素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長, 維持腸道固有菌群, 保持腸道內菌群平衡。從而進一步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
腸道內的益生菌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1)乳桿菌類
(如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詹氏乳桿菌、拉曼乳桿菌等)
(2)雙歧桿菌類
(如長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卵形雙歧桿菌、嗜熱雙歧桿菌等)
(3)革蘭氏陽性球菌
(如糞鏈球菌、乳球菌、中介鏈球菌等)。
益生菌的功效:
- 促進消化
- 調節菌群
- 產生代謝產物
- 競爭黏附形成生物屏障
- 生物奪氧
- 提供能量促進代謝
益生菌是如何調節免疫的?
益生菌能夠通過產生有機酸降低腸道pH, 營養競爭、占位、產生細菌素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長, 維持腸道固有菌群, 保持腸道內菌群平衡。從而進一步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
1.益生菌對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調節
增強腸道黏膜屏障:
益生菌不僅能刺激腸道內固有菌的生長,而且還能通過多種途徑抑制致病菌的生長、黏附和侵襲,使失調的菌群正常化,從而增強腸道的生物屏障功能。同時益生菌能與有害菌爭搶營養,抑制其生長。
增強免疫細胞活性:
吞噬細胞包括各種巨噬細胞、單核細胞等。每天攝入少量益生菌能增強巨噬細胞的作用效果及其他的非特異性免疫反應。
2.益生菌對體液免疫的調節
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夠刺激人類分泌sIgA細胞增殖, 從而使得sIgA水平上升。
3.益生菌對細胞免疫的影響
益生菌對機體細胞免疫的影響, 主要包括激活巨噬細胞、B淋巴細胞和NK細胞, 促進白介素( IL)和干擾素( IFN)等細胞因子的產生。
癌症患者如何補充益生菌
雖然文中的研究還處於早期,但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以及益生菌的益處早已被公認,人類食用益生菌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不同於化學藥物,益生菌是大分子,不進入血液,不經肝腎代謝,僅通過腸道來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多餘的益生菌則會通過消化系統排出體外,長期使用無毒副作用,是真正「沒有傷害的藥」。
但癌症患者是不是可以放心服用,越多越好呢?
實際上,益生菌的具體菌株千差萬別,甚至同一款產品的不同批次,菌株組合也無需保持一致。這意味著,人們吃下去的益生菌可能變化很大。而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和藥物的相互作用又各不相同,有些可以協同增強治療效果,有些則會阻礙藥效發揮。
甚至劣質益生菌補充劑還會引起額外的安全問題。比如FDA在2017年度核查了656台生產各類膳食補充劑的設施,發現超過一半有違規問題。最常見的問題包括產品純度、成分等不明確,還出現過其他菌群污染。
許多藥店都買到益生菌製劑,但這並不意味著癌症患者適合服用。
因為現在仍然不確定改變微生物群的最佳方式,服用非處方益生菌的方式不對,可能沒有幫助,甚至可能是有害的。研究還在進行中,患者切不可胡亂服用益生菌,要聽主治醫生指導。
癌症患者專屬「私人定製」益生菌來了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黏膜上集結了70%免疫細胞,經臨床實證研究、國際文獻發表,具耐胃酸膽鹽能力、腸道吸附力強,並獲得國內外專利認證的菌株有:
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A2
加氏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gasseri A5
唾液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A6
約氏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 A9
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BR022
副乾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BRAP01
洛德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BR101
不同於一般益生菌,根據癌症患者「私人訂製」益生菌是針對不同疾病篩選出的特定菌種,食用這些菌種,能夠顯著改善特定疾病的病情。
- 個人化益生菌進入腸道後,從重整腸道環境排除害菌及毒素建立優勢菌種,大約需3個月。
- 腸道建立起優勢菌種架構後,吃愈久功效就愈佳。
- 早上空腹及睡前食用最好
2014年發表科學論文及獲得中國台灣專利
定製益生菌只要兩步:採樣+郵寄!
採集癌症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者口腔黏膜細胞,有專業的採集容器,直接郵寄到國內獨家生物技術實驗室通過細胞級別檢測,就能分辨出哪類益生菌適合癌症患者使用!
比如,下面的三位癌症患者都通過檢測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益生菌。
如果大家想了解或定製益生菌的更多信息,可致電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諮詢權威的營養專家。
以下是一位癌症患者使用益生菌調節免疫的案例:49歲的李女士因胃痛數月,食不下咽,嘔吐等症狀,體重驟降,確診為胃腺癌,因腫瘤從胃竇到胃 食道賁門,再胃小彎處,直接侵犯胰臟頭以及肝十二指 腸韌帶。在胰臟遠端及脾臟的網膜囊也發現腫瘤。無法 手術,因此在十二指腸進行造廔,放置喂食管。
手術造廔後接受化療。聯合個體化益生菌輔助治療,改善免疫力,同時進行症狀治療,病情得到很大改善。詳情點擊:證據確鑿:腸道菌群助力對抗癌症,患者可定製激活免疫的益生菌劑!
在癌症和免疫疾病等領域,調整腸道微生物組來提高療效是熱門研究方向之一,但關於益生菌的爭議無疑仍將繼續,年初《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和《柳葉刀》子刊也分別發表社論探討,個體化的益生菌群可能是未來的治療策略。希望越來越多依靠調節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擊敗癌症的大門被打開,讓患者有更多更好的治療選擇和預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KHxaG4BMH2_cNUg2qH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