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專家對感覺統合失調兒童調查發現,其中90%以上的孩子在嬰兒期不會爬行或爬行時間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預防感覺統合失調的最佳手段,嬰兒越爬越聰明。
【小貼士】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是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 (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繫、統一),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簡稱「感統」。
剛開始寶寶學爬有3個階段:有的寶寶學爬時向後倒著爬;有的寶寶則原地打轉,只爬不前進;還有的是在學爬時匍匐向前,不知道用四肢撐起身體;這都是寶寶爬的一個過程,因此,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寶寶的特點耐心教寶寶練習爬行。
通常,在5~6個月時,寶寶就會為爬行做準備了,他會趴在床上,以腹部為中心,向左右挪動身體打轉轉,漸漸地他會匍匐爬行,但腹部仍貼著床面,四肢不規則地划動,往往不是向前爬而是向後退。
大概在寶寶6~7個月大,能夠不用支撐獨自坐穩後,可能很快就可以開始爬了。寶寶會把頭抬來,向四周看。這時候他的手臂、腿和背部的肌肉也足夠強壯有力,在用雙手和雙膝支撐身體時,不至於摔倒。
寶寶會逐漸(在幾個月內)學會充滿信心地從坐姿轉換為四肢著地的姿勢,而且很快就會意識到,如果自己伸開四肢,讓身體和地板平行,就可以前後晃動身體了。
到大概9~10個月的時候,寶寶會發現藉助膝蓋用力推動身體,就能向前移動了。隨著動作越來越熟練,寶寶還能學會從爬的姿勢轉到坐下的姿勢。寶寶甚至還能掌握一種高級爬行技巧:交叉爬行,就是向前爬的時候移動一隻胳膊和另一側的腿,而不是同時移動同側的胳膊和腿。在這之後,只要多加練習,寶寶就可以熟能生巧。到1歲左右時,他爬得就非常好了。
寶寶學會爬之後,距離完全行動自如只有一步之遙,那就是學會走路。為了完成這最後一步,寶寶很快就會開始撐著所有能夠得著的東西努力站起來,不管是家裡的茶几還是你的腿。一旦小傢伙找到了雙腿站立、保持平衡的感覺,他就能夠獨立站起來,並扶著家具走上幾步。之後,寶寶學會行走、跑、跳,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下面給寶媽們推薦幾個寶寶學爬行的妙招
1.讓寶寶被動爬行
先讓他趴在床上,用一條毛巾從他的肚子下穿過,爸爸可以抓住毛巾的兩頭輕輕提起,媽媽和奶奶幫助寶寶挪動他的手腳,協調前進,這個方法的優點是寶寶能很快地學會標準爬姿,而缺點是需要的人手比較多,至少需要三個人。
2.引誘寶寶前進
先讓寶寶俯臥,在他面前觸手可及的地方放置一個他喜愛的玩具,讓寶寶只需挪動一點兒身體就能夠到,媽媽用語言引導寶寶努力前進,當他夠到玩具時,媽媽要大力表揚,讓寶寶明白向前移動的意義。接下來,媽媽可以適當地將玩具放遠一點兒,並鼓勵寶寶繼續夠玩具。
3.示範爬行
媽媽們可以親自為寶寶示範爬行的要領,並和他們一起玩耍嬉戲,讓寶寶覺得爬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增加他們學爬的積極性。
爬行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認知的行為,因為好奇心的驅使,寶寶會更容易勇敢地探索事物,這就為寶寶更早、更好地認識世界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在這個過程中,寶寶的眼睛開始練習往不同方向不同距離地看,他眼睛調整遠近焦距的能力開始快速發展,眼部肌肉也得到鍛鍊,進而有助於促進寶寶視覺追蹤能力的發展。做好寶寶的安全工作。
而且,寶寶爬行時眼睛到地面的距離正是他上學後閱讀的距離。所以想要寶寶以後愛上閱讀、上課時輕鬆抄寫板書等,充分的爬行可以為寶寶好視力的發展記上一功。
現在,知道爬行對寶寶多麼重要了嗎?你還在猶豫要不要讓寶寶爬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