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在洗自己的襪子」媽媽的第一反應,決定孩子未來的方向

2019-10-22     母嬰期刊

有句話說:「孩子是大人的『複印件』」,不知您認同不認同?誰都希望自己孩子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豈不知這都需要大人從自我做起,點點滴滴,而這只是培育孩子的一個基礎,還有孩子的品德則是我們大人最為關注的,也是一個人立足於社會的關鍵所在。

由於前幾年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好多家庭里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結構呈現「四四二」的局面大為存在,於是,寵溺孩子也是普遍現象,殊不知—養不教,父之過。如何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用的人,作為大人,可是有責在身哦,也是值得每位家長思索的問題。

想要成就孩子,我有三種方法與大家分享:

一、不放任不溺愛

比如現在社會發展了,人民的生活普遍提高,我們拖家帶口,在家吃喝不算,經常帶著孩子出去吃飯。殊不知,出去吃飯是能提高家庭生活的樂趣,也能增長孩子進入社會的本領,增加閱歷和知識。但是,孩子要是經常以此為要挾,不讓出去吃就又哭又鬧,甚至撒潑打滾,這個時候,作為大人,不能有任何讓步,要做一個有主見有原則的媽媽。這時,千萬不要讓孩子「拿」住了。這樣,對孩子的性格發展和心理健康有極大的好處。

二、多向管理,剛柔並行

是人就會犯錯,別說是一個幼稚的孩子。但是,孩子一旦犯了錯誤,我們要冷靜分析內在原因,別一時衝動,冤枉了孩子。比如說,有一次,我剛下班,一進屋一看,屋裡屋外,桌上桌下,到處是水,勞累了一天的我不由得一頭火,就想大聲斥責孩子,這時,孩子開了口:「媽媽,我在洗自己的襪子呢,您上班太累了,我要為媽媽做點事。」聽到這,我心頭的火一下被澆滅了,原來是這樣,我差點錯怪了孩子。後來,我一想起這件事,就意識到對孩子的問題,沒有你想像得那樣簡單,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可不是你認為打一頓罵一頓就完事了。要究其實質。

三、尊重老人

我的媽媽曾告訴我:「老人是個籃,有了這個籃,兒女們才能聚一起。」所以,要善待家裡的老人。在中國社會,隔輩親是常見現象,家裡的孩子往往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跟前沒大沒小,沒有個規矩。對此,我從我做起,主動尊重自己的公婆,在生活上噓寒問暖,無論大事小事,我從心裡和公公婆婆可親,即使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也和他們掏心窩子,多多聽取意見。孩子小的時候不覺得,稍微大些,看見我對老人這樣,也不由自主地給爺爺奶奶弄這弄那,端茶倒水,天天「爺爺奶奶」叫得親的很。至此,尊老愛幼已成了我家的一道風景。我們一家天天都其樂融融的,和諧得很。我敢說,像我們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在做人的基礎上,是不會太差的。

以上幾點,只是我個人育兒過程中的一些心得。我感覺想成就一個孩子,必須有禮有節有方法,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針砭時弊,冷靜思考,方方面面才能成其久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9XT8m0BMH2_cNUgXHz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