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歲就識字了?家長不要高興得太早,危害特別大

2019-09-06     雲寶媽媽

前兩天客服小夥伴接到一位奶奶的投訴,質問我們為什麼0-3歲的早教課居然沒有教孩子認字的……

類似的情況其實我們還遇到很多:

誰誰家的孩子2歲多,已經認識200多個字了;誰誰家的孩子3歲了,識字量超過1000個;誰誰家的孩子2歲會背《三字經》,3歲會讀《唐詩三百首》……




這太讓人焦慮了!

可是,這樣真的好嗎?

3歲前,不要教孩子認字

前幾天剛好讀到一篇來自原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副主任龐月光教授生前寫的一篇文章,深以為然。

老先生在文章內嚴肅批判了一些在幼兒園中進行所謂的「嬰幼兒漢字教育」和那些吹噓自己為「0-3歲嬰幼兒科學漢字教育理論上的突破」的「理論」付諸實踐的行為。

他說:「善良的家長們可能不會想到,這種所謂的教『還不會說話的孩子』『認字』,孩子們其實根本就沒有也不可能真正認識所教的字,而且還會對將來真正的識字教學帶來極大的干擾,從而影響孩子早期的思維發育。也就是說,這種所謂認字,不但是無益的,反而是有害的。

過早認字,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厭學情緒。

就拿上文剛剛提到的那個2歲多就認識200多個字的孩子舉例吧。

但上了小學之後她媽媽卻發現孩子開始厭惡認字,求助心理專家才知道,因為孩子太早學習認字了,大腦發育壓根兒還達不到那個水平,孩子無法理解認字的這種行為,自然也體會不到任何樂趣,才導致胡來孩子只要一認字就會覺得很煩很牴觸!

這也說明,過早教孩子認字,危害真的很大。

很多家長以為在孩子3歲前多認識一些漢字,對未來的閱讀能力會有很大幫助。但事實呢?這種方法不僅沒用,反而會引發孩子的牴觸心理,產生閱讀障礙。實在是太得不償失了……大亨的姥姥也犯過這種錯誤,幸虧被我及時制止了。

我看到有調查顯示,兒童要實現真正的「自主閱讀」需要在3個方面奠定紮實的基礎:

一是豐富的口頭語言和詞彙能力;

二是成熟的圖畫閱讀理解能力;

三是高水平的文字意識。

而這幾項能力基本不可能在孩子3歲前都被滿足。

千萬不要認為「早期閱讀」就等於「早期認字」,這會導致孩子只會「讀字」不會「閱讀」。




過早認字,可能還會限制孩子的想像力。

我特別喜歡的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說過一句話,我覺得特別有道理 :「讓孩子提早認字,或強迫他們早日養成自己看書的習慣,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

什麼是真正受用終生的技能?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掌握一門單一的技能遠遠不如擁有想像力和創造力來得重要。而早早地給孩子標準答案,是最容易破壞想像力的行為!

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一個有趣的故事:

美國曾經有一位媽媽,因為老師教3歲的女兒伊迪絲認字,將幼兒園告上法庭,並索賠精神傷殘費1000萬美元,理由是幼兒園剝奪了孩子最寶貴的想像力。

在老師沒教孩子認字之前,伊迪絲能把「O」說成是蘋果、太陽、足球等圓形的東西。自從老師教她識讀26個字母后,就失去了這個能力。




最後,這位媽媽贏得了官司,同時也推動了美國內達華州《公民教育保護法》的修改。

我們經常說想像力是孩子思維的翅膀,咱們可千萬別做一邊剪斷孩子的翅膀,一邊又抱怨他沒學會飛翔的家長啊!

如何引導孩子科學的認字呢?


讀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明白為什麼「3歲前,不要教孩子認字」了吧?那麼,當孩子身心發育到合適的時期,我們應該怎麼引導孩子科學的認字呢?

4歲是孩子文字意識的萌發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仍以圖畫閱讀為主,所以我們不要直接教孩子認字,我們可以通過豐富孩子的文字環境,讓孩子去感受文字的存在,慢慢從識圖過渡到識字。

比如:購物時和孩子一起看商品標識;陪孩子讀繪本、講故事;父母平時多看書,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等等。

家長一定要明白,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真的認識多少字,而是讓孩子有一個隨時感受文字力量的環境。

我們對什麼感興趣,孩子就對什麼好奇。先給孩子營造一個閱讀的環境,孩子自然對認字慢慢感興趣。千萬別一不小心雞血滿身,強迫孩子背這背那。

5、6歲是孩子文字意識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意識到文字是可以傳遞意義,表達圖畫內容的,會更加主動地探索文字。

這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為孩子解惑,鼓勵孩子結合圖畫或生活中的事物來理解文字,讓孩子嘗試認字和獨立閱讀,把認字當做生活中的小遊戲。

我現在會有意地引導大亨把文字和生活對應起來,他也漸漸地發現文字是有力量的。比如我們經常去圖書館,體會「靜」的感覺;玩水,去體驗「嬉戲」的場面;去動物園,看標牌,尋找動物各自的住所……




最後要提醒大家2件千萬不要做的事:

1、彆強迫孩子認字,也不在孩子感興趣的時候敷衍或打壓興趣。

每個孩子成長的環境和自身發育情況不一樣,有的孩子可能2歲左右就對認字產生極大的興趣,會指著路牌纏著家長解釋。這時候我們也不用因為孩子還沒到四五歲就刻意迴避,只要耐心而自然地給孩子講解文字及其對應的意義就行。

不在孩子沒準備好時強迫他認字,也不在孩子主動探索文字時敷衍、打壓他的興趣。

2、不死記硬背、注重實物和文字的聯繫。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幫助孩子識字的圖形卡片,幾乎家家戶戶的牆上都會貼著一張識字卡片,這樣的方式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能輔助孩子認識更多文字。

但這種單純從圖片上去對應文字的方式並不如直接帶孩子感受實物,把實物和文字對應起來有效。

孩子在動物園看到猴子後學會這個詞和從圖片上反覆背誦記住「猴子」這個詞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最後還是想要提醒大家,一切在孩子心智沒有發育完全就開始的「超前教育」,都是無用功!孩子的童年不會再有第二次,我們要做的只能是儘可能的避開錯誤的教育方式,不至於對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育兒不簡單,但咱們也無需太焦慮,只有真正深入地了解孩子再對症下藥才是長遠有效的辦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4biCm0BJleJMoPMDse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