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心爸爸看到了兩個新聞,說實話,感觸良多。
一個是轟動一時的「22歲媽媽餓死兩女兒」的新聞:
22歲的樂燕是個未婚媽媽,是一個2歲半,一個1歲女孩的媽媽。孩子爸爸服刑以後她就自己帶著兩個孩子生活。沒工作也沒有經濟來源的她,僅僅是靠著親戚們5000元的救濟。但就是這5000元,其中的4000全部花在了自己身上,吃喝玩樂。需要專門說一點的是,樂燕很小的時候就沾染了毒品,至今一直都沒能戒掉。被她花掉的4000元,有一部分是用來吸毒的。
而那剩下來的1000元,才是給兩個女兒用的,這對於孩子來說,只能說是杯水車薪。
因為沒錢,兩個孩子吃著過期的麵包;因為沒錢,兩個孩子沒能及時的換尿不濕而下身潰爛;因為沒錢,兩個孩子穿的破破爛爛的。與此相對應的是,樂燕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
4月份樂燕又一次出去玩的時候,給孩子留了1斤多的雞蛋糕,還有一些餅乾零食等食物,然後就鎖上門,並且用尿不濕塞緊門框,這樣一來,孩子想出來也沒辦法了。誰知道樂燕這一走就是2個多月,她留下的那點食物孩子早就吃完了,沒東西吃,孩子只能是吃棉花,喝馬桶里的水度日。就這樣,兩個孩子撐了幾天後終於在絕望中餓死了,被警察發現的時候,孩子已經接近於風乾,內臟也被消化光了。
而且,被捕的時候,樂燕又懷孕了!
既然根本沒有當媽媽的覺悟,為什麼要一次次的懷孕呢?除了給孩子帶來無盡的絕望,以及滔天的恐懼外,還能給孩子些什麼東西呢?生而不養,是這個世界上最殘忍的事情,沒有之一!
另外一則新聞是「1米2袖珍媽媽懷有畸形兒但不舍的引產」:
楊麗是一個身高只有1米2的袖珍媽媽,結婚幾年的她也想像別人一樣,有個屬於自己的孩子。之前也有過相關報道,什麼90cm袖珍媽媽拚死產下孩子等新聞,更是給了她很大的信心。
終於,她如願以償的懷孕了,只不過在產檢的時候,發現孩子「四肢短小、大腿彎曲」,醫生給出的產檢報告也是,孩子屬於畸形兒,建議引產。楊麗不相信,又輾轉去了好幾家醫院,查了好幾次,結果都是大同小異,醫生們都是建議她選擇引產。但是以她的身體條件,一旦引產,日後再懷孕的幾率就很小了。
所以擺在她面前的只有兩條路:留下孩子或者引產。
楊麗的選擇是留下孩子,但是她的這個決定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特別是醫生們,幾乎所有的醫生診斷結果都是,建議引產。畢竟一個畸形的孩子出生以後,將要面對什麼,真的很難預料。而且以她們的經濟水平也不可能給孩子進行什麼矯正手術之類的,與其讓孩子一輩子處在別人的非議以及自卑中,還不如從一開始就結束這一切了。
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之一,但是有的時候,媽媽也需要面對讓自己很為難的選擇。甚至是需要自己來選擇孩子的生與死。
什麼是繁殖欲?
繁殖欲本身是生物學上的一個名詞。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有一種希望延續自己生命的需求。但是沒有什麼生物是長生不老的,所以幾乎每一種生物想要完成這個延續生命的需求,都是通過繁殖來實現的。包括我們常說的生孩子。
但是對於人類來說,生孩子也許有繁殖欲的原因,但生孩子遠不止是繁殖那麼簡單。作為地球上靈智最高的動物,人類生孩子這件事情要複雜很多。相對於其它生物來說,人類的孩子,養要比生重要的多。
那些只有生的衝動,沒有養的自覺的爸爸媽媽們,對孩子來說,只能說是一場災難。上面開心爸爸說的袖珍媽媽楊麗,就屬於這種情況。
以前看過一個關於水滴籌的報道,裡面有一個籌款項目,是關於9個孩子的殘疾媽媽求助的。
這個媽媽本身就是個殘疾人,家庭也是很不好,什麼國家扶貧對象啊,還有一個80多歲的老奶奶啊,全家只能靠孩子爸爸一個人微薄的收入來維持啊!說實話,換開心爸爸是這樣的話,一個孩子都不敢生。
養活自己都困難,拿什麼來養活孩子啊?孩子是個有著馬斯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可不是小貓小狗隨便喂點東西就能養大的。
但是這個媽媽敢啊,人家要不不生,一生就是9個孩子,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日子雖然不富裕,但一家人其樂融融。」。剛生下來的這個小兒子,營養差很多,生下來馬上被送進了保溫箱,據說後續花銷在10萬左右;而且這個媽媽產後也是感染,進了ICU,估計後續花銷在30萬左右。這不,家裡面承擔不了了,只能是尋求社會的幫助了。
可憐嗎?真的可憐!可恨嗎?真的可恨!
孩子無法選擇,爸爸媽媽無法選擇嗎?你們不知道自己家庭的情況嗎?就靠國家的低保以及孩子爸爸那點微薄的收入,能養活幾個孩子啊?你就不怕到時候沒錢,孩子上不起學,只能早早的嫁人或者做苦力去?你就不怕孩子因為貧窮,變得很自卑,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你就不怕孩子成長中有點什麼危險,連個治療的錢都沒有?
其實這些她們都知道,但是她們更知道的是,在這種空前繁殖欲的支持下,孩子有出息的機率也會高一些,自己日後生活能夠得到改變的幾率也大一些。換句話說,她們是用自己的繁殖欲,來搏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為人父母,什麼都不想,而拚命的繁殖。把孩子帶來了這個世界上,卻不能給他們足夠的關愛,這本身就是一種殘酷。
世界上有這樣的一類父母,不是因為愛而要孩子,而是想著孩子生下來,隨便養大後就能夠「坐享其成」,等著孩子規規矩矩給自己養老了。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養兒防老」。而上面開心爸爸說的那個媽媽樂燕,更多的就是從養兒防老角度來想的。
養兒並不能防老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養兒防老那是天經地義的,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做法,而且在以前的生活中,男人作為家庭的主要勞動力,確實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現在這個社會,卻不一定成立。比如開心爸爸接下來要說的這個故事,並不是自己不想去贍養老人,而是自己都自顧不暇的時候,老人又將何去何從呢?
這是開心爸爸在雜誌上看到的一個故事:
一個老人,一輩子生了2個兒子1個女兒,好不容易把孩子都拉扯大結了婚,自己也如願以償的成為了奶奶和外婆。但是人老了,身體也有些不好了,一次不經意的摔倒直接進了ICU,等老人從病房被推出來的時候,已經是全身癱瘓,需要有人床前照顧的了。
在關於如何照顧老人這件事情上,孩子們犯難了。大女兒呢,兒子剛結婚房貸還需要自己幫忙呢,她只要一天不工作兒子的房貸就沒了著落;二兒子呢?本身就有點殘疾,生活不方便,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人,又有什麼能力來照顧老人呢;小兒子更是,剛剛結婚,媳婦生了二胎,每天輾轉於公司以及家裡面,房貸車貸以及照顧家,讓他愁眉不展。
最後的結果很悲傷,孩子們還沒商量出個結果出來,老人已經去世了。據醫生說,是老人自己選擇不吃藥不吸氧的。原因也不難猜測,老人寧願去死也不願成為孩子的累贅。
孩子有能力的時候才能夠做到養兒防老,如果孩子自己都自顧不暇的話,養兒防老只能是一句安慰自己的空話了。
當懷著養兒防老心思生孩子的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已經變成了仇人
當初毛曉彤和她爸爸,就是這樣的一對母女。
毛曉彤不到2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離婚了,毛曉彤跟著媽媽一起生活,這期間毛爸爸每個月只給這對母女50元的生活費,就這在貓爸爸因為販毒入獄以後,媽媽還得給他送錢。
隨著毛曉彤的走紅,這個之前銷聲匿跡的爸爸蹦出來了,登上了某綜藝節目,控訴孩子不贍養自己,還說這些年孩子一直不來照顧自己。最後,他露出了本來的面目,要求毛曉彤支付5000萬的贍養費用,而且他的生活質量也要和毛媽媽看齊,從來不提自己以前是怎麼做的,只是在一味地索取,甚至說出了「不給錢我就一竿子插到底,咱們一起下地獄吧!」的言語。
也許在毛爸爸的心目中,生個女孩子是穩賺不賠的一件事,孩子以後有出息了自己就能跟著沾光,老年很有保障了;就算孩子沒什麼出息,結婚的時候自己也能掙點彩禮錢,多划算的一件事!也許在他的看來,那不僅僅是孩子,更多的是一顆可以讓自己「旱澇保收」的搖錢樹!
事實上,用所謂的「我生了你你就得養我」這種說法,來逼迫孩子報答所謂的生育之恩,本身就是對血脈傳承的一種褻瀆。而父母與孩子之間,也真的變成了仇人。
所以,生孩子並不是為了那莫須有的「繁殖欲」,也並不是為了養兒防老,在生孩子之前,所有人都應該捫心自問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生孩子?
如果把這個問題來問開心爸爸,應該有這3個原因。
孩子可以讓自己成熟
開心爸爸一直覺得,一個人的成熟是從他變成爸爸或者媽媽的那一刻開始的。
當然這個時間還是有差異的,比如媽媽們從懷孕的那一刻開始,就有了做媽媽的覺悟,開始從身體和內心接受了自己的轉變;而爸爸呢,很多時候是在孩子出生以後,自己參與到育兒中後,才開始有了「我終於當爸爸」了的感覺。
但不管是什麼時候,孩子總是可以讓一個人成熟的。
這種成熟可以是表現在生活方面
很多爸爸媽媽在成為爸爸媽媽之前,生活技能很可憐,能做的菜也就是西紅柿炒雞蛋之類傻瓜版的,做飯也僅限於煮麵條燜米飯;衣服總是一籠統的扔到了洗衣機裡面;家也是好幾天才打掃一次......
有了孩子以後呢?開始變身為星級大廚,什麼磨牙棒什麼補鐵補鈣補鋅的輔食,什麼春卷什么兒童小混沌等等,只要是對孩子好的食物,幾乎都是信手拈來;開始變身為衛生大咖,孩子的衣服,那是天天都洗,而且還得用專門的嬰兒洗衣液來手洗,洗完還有專門的區域來晾乾;至於家裡面,恨不得一天擦十次地,因為孩子要在地上爬啊,不幹凈了那怎麼行!
這種成熟也可以是表現在思想方面
在沒有孩子之前,很多爸爸媽媽們自己都是個「孩子」,對人生理想以及未來,都是想之甚少,總覺得那是以後的事情,現在想還為時過早。
但是有了孩子之後呢,馬上變了一個人一樣。孩子還沒出生了,就已經想到了很多年以後。記得《西虹市首富》中,王多魚最後和夏竹兩個人,在那裡就是為了未出生的孩子,一直想到了很久很久以後,帳單也寫了好幾米長。
可以說,很多爸爸媽媽都是從為孩子考慮以後,而變得成熟起來的。
總之,一個孩子對於爸爸媽媽們來說,作用是很重要的,可以讓他們真正變得成熟起來。
孩子可以讓自己的努力更有意義
開心爸爸有一個研究生同學,在我們所有人的眼中,他都是一個很「鬧騰」的人。
畢業後,如願以償的進入了一個央企,拿著稅後上萬的月薪,換別人早就在那裡輕鬆度日了,但是這個同學沒有,他先是在下班後給自己找了一個調試程序的兼職,接著又周六周末的時候,給另外的一家企業做控制程序,這還不算完,他還時不時的在往上面接單子,做私活。
我們也曾經問過,為什麼他會如此拚命?答案很走心,他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確實是這樣,自從有了孩子,我們的生活開始有了不一樣,我們開始想著要給他們買什麼,要為他們提供一個怎樣的環境,這種想法看上去像是壓力,一種瀰漫在心底的壓力,但同時又是一種動力,以前我們的努力,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些物質需求,現在呢,更多的是會為了培養一個有著無限可能的生命,這種層次上的提升,會讓我們覺得,自己的努力更有意義。
很多人都說,孩子是一個負擔,拖累著我們不能肆意暢快的奔跑;但同時,孩子也是一種責任,一種拓展了生命的邊界,提升了生命層次的責任。
就算是帶孩子的時候有這無數次的想放棄,但是在孩子奶聲奶氣的「爸爸媽媽」聲中,一切都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孩子可以讓自己體會到人生的另外一種可能
有一種生活,叫「有了孩子之後」。對於爸爸媽媽們來說,生活因為孩子有了很大的變化。
比如再也不睡懶覺了,每天都是早睡早起,生活習慣好得不得了;
比如和別人聊天的時候都是「三句話不離孩子」,什麼話題都能轉到孩子身上;
比如徹底沒了自己的愛好,一切都是從孩子的角度來出發;
這些變化看上去像是對以前生活的一種顛覆,但更深層次的卻是一種變化,一種體會到另外人生的可能。人總是要嘗試不同的生活,這樣才能豐富自己的閱歷,而孩子是最能夠帶給我們不同生活的那個人。
不論從哪種可能來說,孩子帶給我們的都是積極的意義,能讓我們變得更好,變得更成長,這才是生孩子的意義所在。
其實說了這麼多,開心爸爸更想說的是,生孩子不是一件心血來潮的事情,更應該是值得爸爸媽媽們深入思考的事情。自己是不是做好準備了,自己是不是能夠給孩子一個儘量美好的未來,自己是不是能承擔起爸爸媽媽的任務......
孩子沒有權利選擇出生,但是爸爸媽媽們有,別讓孩子成為繁殖欲下的犧牲品,是所有爸爸媽媽都應該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