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雙十一快到了,BaMa English也奉上一份書單吧--上

2019-10-25   BaMaEnglish親子英語

雙十一快到了,雖然我今年不在國內,沒辦法參與省錢主婦大作戰了,但也想發一份自己的小光亮。

作為日常親子英語的公眾號,本來應該寫寫「雙十一買買買的時候可以說哪些英文呢?」,可我作為曾經的剁手族,現在的理性派,心裡都會一萬個吶喊「買買買那麼快樂的時候,誰要說什麼英文啊!!」

而且對於現在的我來說,跟娃在日常生活中講英語的快樂,已經比不上陪娃讀繪本的快樂了。葛大爺曾經說過,人活著就要怎麼高興怎麼來!(哈哈哈,葛大爺沒說過,我編的~)

所以在愛丁堡各種大小一手二手買書的借書的書店摸爬滾打了快兩個月的喜寶娘,想推薦一個書單給大家,確切地說是給孩子。不過,不是為了學英語。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讀英文繪本,不為了學英語,那還讀他們幹什麼?總不會是為了找樂子吧?

to some extent,是的。

但又不全是。

我之前也是覺得讀英文繪本就是為了學英語的,從繪本中學習英語的韻律、積累單詞、學會句型、提高閱讀能力,然後英文越來越好。

但這個想法在一次陪喜寶上網球課的時候改變了。

那節課上有一個遊戲的環節,訓練孩子們的雙手協調性的,老師說我們來玩兒一個「The Cow Jumping over the Moon」的遊戲,然後簡單一講解遊戲規則,孩子們就都明白了。

為什麼他們能那麼快速地理解遊戲規則呢?因為the cow jumping over the moon是英國一首很古老的童謠,英國小孩兒幾乎都聽過看過,所以,這幾個詞在他們的腦海中是有文化含義的,這就是所謂的「共同記憶」。

同一個文化土壤中長出的孩子,聽著同樣的兒歌,看著同樣的書,聊著同樣的話題,學著同樣的課文,這些都是孩子們的共同記憶。

而沒有這些共同記憶的孩子,在聊天和交往,尤其是理解外國文化的時候,總是會覺得懵懵懂懂。所以如果不知道the cow jumping over the moon這個典故,也就很難理解這個遊戲規則。

好在喜寶雖然沒聽過那首童謠,但之前給她講過的繪本Goodnight Moon(晚安月亮)中有一頁是同樣的內容,所以我一說她也就明白遊戲規則了:

這件事極大地改變了我的「繪本觀」,其實要說從語言的層面,the cow jumping over the moon這幾個詞並不難,都是高頻詞,不用啟蒙太長時間孩子就能聽懂,但是其中的文化含義就不僅僅是聽懂這麼簡單了,而很明顯,後者更重要。

也是從那節課開始,我再給孩子選繪本的時候就很注重「共同記憶」這幾個字了,會先挑那些國外的孩子耳熟能詳從小就開始聽看接觸的系列,為她理解和融入西方文化打個基礎。

所以,今天我的書單也是從這個角度來選擇的,無論是難還是簡單,它們的共同點都是文化屬性,說人話就是這些繪本在國外是深入小孩子人心的,熟讀它們,起碼會為孩子的國際化視野搭一個橋樑。

希望大家牢記這個書單的原則,因為也有其他一些好書,語言優美,用詞考究,情節有趣,知識豐富,但因為不大符合「共同記憶」這個篩選標準而被我pass掉了。不是說它們不好,只是不在這個單子中而已。

好了,不羅里吧嗦了,書單開始。為了保證精品中的精品,一共就十本,都是我篩選來篩選去的,經典的,耐讀的,可以反覆讀,花樣讀。

No.1

The Tiger Who Came to Tea

說來很慚愧,儘管這本書很出名,但我們在國內的時候並沒有聽說過它。剛到英國,還是最初在倫敦玩兒的那幾天,我們三個都懵懵的倒時差的時候,有一次逛書店,喜寶自己拿來要我買給她。

拿回家去讀了讀,只覺得故事情節挺有趣的,一隻老虎進了一個小女孩的家裡,把東西都吃光了,水都喝完了,想像力很豐富,很符合小孩子無厘頭的天馬行空。

後來隨著時日越來越多,我才發現這本書簡直太深入人心了,社區圖書館的每周故事會用這隻老虎當形象代言。

書店裡賣一堆周邊:

電視節目主持人穿上老虎的衣服:

當然被改編成了舞台劇,非常著名。

對了,這個劇要來中國啦,本周末開始在北京上演啦,另外青島和濟南都有演出,不知現在還能不能訂到票,更不知道為什麼要在山東的兩個城市演而不在南方來一場:

這麼多文化標籤貼著,還不值得一讀麼?買給孩子看吧,希望小朋友們都能認識這隻小老虎。

No.2

Giraffes can't Dance

《長頸鹿不會跳舞》,這是一本很讓人感動的書,講述了一隻很特別的長頸鹿,它的膝蓋和腿有一些問題,一跑一跳都會摔倒,更別提跳舞了。

但就是這樣的一隻長頸鹿,最後卻成為了森林中最棒的舞者。

這本書想告訴小朋友的一點是,每個人都是特別的,獨一無二的,爸媽們可以通過這本書讓孩子學會接納自己和別人的小缺點,認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找到自己的unique閃光點,實現自己。

這一點我在國外體會得很深,西方人很重視對人與人之間不同的教育,比如出門辦事或者買東西經常會看到殘疾工作人員。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剛剛我貼的那張喜寶打網球的照片,喜寶的網球教練就是一位殘疾人,沒有左腿,但這絲毫不影響她成為一名優秀的網球運動員和教練,孩子們都很喜歡Rebecca。

接納自己的小缺陷同時發揚自己的閃光點,真正有自信的孩子,真的很迷人~

另外這本書也有不少小周邊,可以解鎖很多動物的單詞呢。

No.3

We're Going on a Bear Hunt

《我們要去獵熊》,這本書應該說是沒有一位英國小孩兒沒看過的了,講述了捉狗熊的故事,非常逗趣。

其實這本書原來是一首英國古老的歌曲,作者Michael Rosen將其改編成了一本講捉狗熊的書,獲過大獎無數,可謂是大人和孩子們都蓋戳認證的經典故事書了。

幾乎我去過的每一家書店都有賣這本書,還有連著熊一起賣的,絕對的大IP了。

這本書句子押韻,有孩子們喜歡的重複,還有豐富的擬聲詞,同時是黑白和彩頁交替的形式,黑白也是主人公陷入困境的時候,知難而進的時候是彩色的頁面,這樣,視覺刺激和文字韻律相互配合,推動情節發展,吸引孩子注意力。

No.4

Each Peach Pear Slum

《桃子、梨子和李子》,感覺這本書有點兒被名字毀了,看封面和書名其實並沒有像翻翻看和購買的衝動,像是介紹水果的繪本似的。

但如果因為這個原因錯過這本書,可就太遺憾了。這本書看似簡單,但信息量其實很大的,可以跟孩子玩兒一個國外小孩兒經常玩的「I Spy」的遊戲。

I Spy是一個歐美很傳統經典的遊戲,簡單地說,就是爸爸媽媽描述房間或者戶外中能看到的一個東西,但是不說這個東西是什麼,而是通過語言的描述來猜這個東西是什麼。

這本書就是這樣,從桃子、梨子和李子開始,每一幅圖都隱藏著線索,小朋友需要在繪本文字和圖畫中尋找線索,將人物一一找出來。

怎麼樣,聽起來是不是就很想玩玩兒看?

更絕的是,這本書每一頁的人物其實都有典故,爸媽們不知道沒關係,可以帶著寶寶一起搜搜看,既增長知識,了解文化,又能讓孩子知道知識的獲取途徑,既有「魚」,又有「漁」,是絕佳的親子閱讀旅程呢~

No.5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野獸出沒的地方》,感覺這本書也是被封面毀了,總之只看封面的話,那隻醜醜的野獸可能讓我不想捧起這本書。

當然孩子可不這麼想,恐龍也是醜醜的,但多少個小朋友晚上睡覺都得摟著小恐龍呢。

孩子們喜歡這樣的小野獸,可能正是因為它們醜醜的,一副無法控制的樣子,像極了孩子內心世界中的恐懼、憤怒、挫折這樣的負面感受。

所以,當在繪本中,跟隨這樣的小野獸釋放了一把之後,再回到溫暖的家中,孩子就會覺得很平和很安靜了。

通過幻想,完成了宣洩的過程,潛意識裡孩子完成了馴服「野獸」的過程,而對我們大人來說,也可以引起深深的思考,面對孩子們的幻想和負面情緒,大人有沒有經常嗤之以鼻、發號施令、濫用權力?

看完這本書,我都被治癒了,再看到這隻小野獸的時候,就覺得內心豐盈感動。這就是閱讀的力量吧?

下次再去書店的時候,要買下這隻杯子。

好啦,今天就先寫這五本了,雙十一的玩兒法越來越複雜,喜寶娘算不明白了,就不推薦購買店鋪了,相信各位征戰淘寶多年的爸爸媽媽們一定能夠找到最省錢的買法。

最重要的是,希望寶寶們對這些書愛不釋手~!

下期見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