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輝痛哭,柳岩落淚:你還能陪父母多少天?用親情公式算完我哭了

2020-04-16     積木育兒

最近,央視出品的慢綜藝《你好生活》,把我看得又想笑,又想哭的。

一貫沉著冷靜的央視主持人們,在這期節目裡,展示出了完全不同的一面。

談及父母時,他們也會哽咽到流淚,完全無法自控。

「央視國臉」康輝還在新書《平均分》中吐露心跡:母親病重,他卻不得不出國出差。臨行前,他趴在母親耳邊說,媽,一定等我回來。可他終究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

遠在異國的康輝,心痛到不行,只能一次次躲進衛生間痛哭。

前不久,在一期綜藝節目《王牌對王牌》中,柳岩也哭了。

在回味老照片環節中,節目組展示了柳岩父母的結婚舊照,在談起這張老照片背後的故事時,柳岩回憶起父親,數度哽咽。

在爸爸因胃癌去世時,柳岩就曾表示: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辦法親眼再看到爸爸穿西裝,爸爸也沒有辦法看到自己穿婚紗的樣子。

節目結束後,柳岩微博上發了這樣一張圖——是一張P出來的照片。照片中,她微笑著站在父母身邊,讓人看了忍不住淚目。

柳岩心中的願望其實很簡單,只是想再多陪伴爸爸一些時日。可錯過的,終究無法追回,「子欲養而親不待」成了她此生最大的遺憾。

看著她嘴角上揚,幸福地站在父母身邊的模樣,我內心無限感慨:

我們總說來日方長,卻忘記了時光荏苒,是最經不起等待的。

那些往昔我們想做,卻一直沒時間做的事情,在「失去」面前都化成了深深的遺憾。

爸爸去世後,柳岩還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親人健在的時候,有什麼就給他們吧。

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卻是最真不過的真理。

你想給,他/她卻不在,這無疑是世上最讓人心痛的事情。

所以,不要總是想著讓父母再等等吧,等我們賺錢了,等我們衣錦還鄉了,等我們更有實力了再去愛他們……

你想等,父母老去的時光卻不會等你。好好珍惜眼前,永遠都不會錯。

去年,46歲的重慶市民杜永華,在吃飯的時候被86歲的母親拿筷子拍打的視頻獲得了130多萬網友的點贊。

杜永華的母親之前被查出患有老年痴呆,他便把母親接回家精心照顧。每當母親打他時,他就開心的不得了。他說,在這個年紀,還能被母親打是件很幸福的事。

然而,被媽媽打、被爸爸罵,這種幸福對於有些人來說,可能真的就是一種奢望了。

2020年春節,因為疫情,全國各省市實施著有史以來最嚴格的管控。

有一天,我的同學群里,有人發了一條很沮喪的信息:

「被關在家裡已經快瘋了,跟我爸媽在一起住簡直是太難受了,每天不停地叨叨我,我快煩死了,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同學紛紛附和:宅家的日子不好過啊,父母太嘮叨,什麼都要管,三餐必須按時吃,連晚上打個遊戲都不能盡情地自由發揮了……也有同學開玩笑說,忍忍吧,總不能憋不住,跑出去「送死」吧?

調侃過後,一個許久沒在朋友圈更新狀態的同學,突然在群里發了很長的一段話:

XX,你知道我有多羨慕你嗎?你還有爸爸在耳邊嘮叨,我卻再也沒這樣的機會了。我爸上個月意外去世了,我連最後一面都沒見著。

我爸生前,我每次回家都要和他吵架,很少有和平共處的時候。但當我知道消息的那一刻,我所有想起來的事情,都是後悔兩個字。後悔平時對他態度不好,後悔在一起的時候沒有好好相處,後悔沒有多陪陪他……

可是他走得太突然了,沒有一點讓我去改變的餘地。

所以,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吧,不要等失去的時候再去想對他們好,沒機會了。


群里一時啞然。

即使隔著手機螢幕,我們也能感受到他的悲傷和遺憾。

畢淑敏說,「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難以彌補。

我的這位同學,恐怕就是如此,他的這條鏈條斷了,再也無法彌補了;他的人生無論怎麼努力,都難以再圓滿。

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趁著我們還年輕,趁著我們的父母還沒有那麼老,趁著我們還有時間,再多陪陪他們吧。

董卿曾說:親情是一場倒計時的愛,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有限的時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對父母不留遺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算過,我們這一生還有多少時間能夠陪陪父母?

曾經有一個親情計算公式在網絡廣泛的流傳:

假設父母再活30年,按照父母50歲來計算,我們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呆滿5天,減去各種同學聚會、吃飯、睡覺、玩手機、打遊戲的時間,每次回家,真正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大概只有24小時。

那麼,在剩餘的這30年中,我們能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就只有1個月!

這1個月,就是我們以為的來日方長。

可即使只有這1個月,我們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對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呢?

你是不是總給父母各種承諾,卻總是缺席?

康輝痛哭,柳岩落淚:你還能陪父母多少天?用親情公式算完我哭了

你是不是總是嫌棄父母「土」,他們做什麼你都不滿意?

你是不是總在父母關心你的時候,對他們橫眉冷對?

可父母越來越老、身體機能也越來越差,這是最心酸無奈的現實。

他們跟不上我們的節奏,不了解我們的生活圈子,甚至理解不了我們所謂的時髦和先進,可他們所求的並不多啊!

他們可能只需要我們的偶爾的一個回眸、一個擁抱,甚至只是節假日裡的一個電話、一句問候而已!

歌手李健在寫自己的父親生病的時候,這樣寫到:

隨後父親的病情每況愈下,生命的最後階段,我送他回哈爾濱。

火車上,他已經很虛弱了,每次去洗手間都要我攙扶或者背著他,我一宿沒怎麼睡覺。記得當我背著他時,他說了句,原諒爸爸。

那一瞬間,我強忍住了淚水。他太客氣了,竟然對自己從小背到大的兒子客氣,而我只是背了他幾次而已。


這段話看得我又一次不爭氣地淚流滿面。

父母為我們做了那麼多,從來沒有要求過我們什麼回報,而每次只要我們有了那麼一丁點兒的付出,卻讓他們念念不忘。

而我們總說什麼「有時間一定多陪陪你們」「等我有空了一定帶你們週遊世界」「等我賺大錢了要給你們買大房子」……

別再等了,也別再想著什麼來日方長,是時候兌現我們許下的那些承諾了。

即便我們沒有那麼成功,即便我們的目標沒那麼偉大;哪怕只是帶父母周邊一日游;哪怕只是在家裡為他們做一頓家常小菜;哪怕我們只是陪他們開心地打個紙牌、下盤象棋…..

只要是在用心的陪伴父母,他們一定會感受到的。

人生,緣分始於遇見,情感長於陪伴和堅守。

時光不等人,當你走過人來人往的街道,卻猛然發現當初那個站在路口等你回家的身影再也不見的時候,你的內心一定是空落落的、是無根的。

所以,別再等了,趁著父母還在,趁著你還擁有,把能給的都給他們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wZWWhXEBnkjnB-0zaMi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