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最美味就是「九大碗」,吃過才算來過四川

2019-06-20     掌上風景線

宜賓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地處川、滇、黔三省結合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匯合成長江,素有「長江第一城」之美稱,自古以來就是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溝通東西、連接南北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戰略轉換要地,被譽為「西南半壁古戎州」。

宜賓傳統席面多備辦九種葷菜宴客,俗稱「九大碗」。在舊時,物資不豐,多數平頭百姓以能請吃「九大碗」作為最好的口福。九個碗幾乎全部都由豬肉配素菜菜品。其辣味略遜於「重慶幫」;鹹味稍濃於「成都幫」。

農村的地區風俗,凡是哪家結婚、生子、建房等等,都要辦宴席,請親朋好來相聚,大吃一番,俗稱吃九斗碗。這一名詞的起源,是因為成都地區在民國時期流行用大碗來喝酒。稱之為"九斗碗",是因為一般每席有九碗菜。

四川民俗美食「九斗碗」,只有9道菜嗎?這麼想你就大錯特錯了!

民間視"九"為吉數,有"九九長壽"、"九子登科"、"天長地久(九)"等說法。這樣的宴席,"九大碗"是起碼的標準。當然,也有貧窮人家放七碗或有錢人家放十一碗的。現今眉山地區的"九大碗"多是20碗左右。

宜賓民間宴客之「九大碗」的結構大體是:以蒸菜為頭碗——攢絲頭碗、酥肉丸子頭碗、雜抖頭碗;肉扣——鹽菜蒸肉;雜扣——粉蒸肉為主菜。豬肚豬雜、筍、芋、苕、海帶、粉條等燒、炒、熘、煸而為五碗,即湊成「九大碗」。若全為豬肉或羊肉,無雞、鴨,則又稱「大水席」。富有者,為顯闊綽,常在頭碗內加主料而分別被稱為「蹄筋席」、「竹蓀席」、「海參席」、「魚翅席」等等。

吃九斗碗的規矩,從開席前擺放碗筷就體現出來了。主人一定要把長輩和貴賓安排到堂屋裡邊去就坐。而且每張桌子正對門的那邊就是上席,一般都是長輩要坐的地方,左右兩邊從輩分依次排開,輩分最低的就與長輩面對而坐。宴席開始之後,主人就要開始依次敬酒,先從堂屋那桌開始,依次敬酒。四川人的豪爽性格,從喝酒也能看得出來,推杯換盞,一杯來我一杯,不喝到天黑不離桌。

雖然如今的菜式在宴客時多以一二十式為常見,但宜賓人卻依然以「模糊數字」和「朦朧詩」的風趣喊成是:那幾爺子又在吃「九大碗」。 吃「九斗碗」的這種習俗一直都在四川延續著,希望你們到四川,有機會一定要到品嘗品嘗正宗的「九大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wN9i_2sBmyVoG_1Zr8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