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奶粉們,今天是正月初七,由於疫情的影響,我們還需要在家裡待一段時間。
疫情當前,我們一起努力,傳播嚴肅可靠的信息,參照科學的防疫方法,守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作為普通人,我們無法去一線抗擊疫情,但我們還能做更多。在這非常時期,有孕媽媽和嬰幼兒的家庭也許會有一絲焦慮:
孕媽媽還能去醫院做產檢嗎?產檢可以推後嗎?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防護?非常時期孩子怎麼吃?
奶叔將會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孕產婦預防臨時指南》,以及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兒科(湖北省兒童醫學中心)聯合撰寫並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新生兒管理指導意見(第一版)》和《兒童家庭防護措施》,為大家科學解讀、傳遞知識。
今天,咱們先來說一個最簡單的動作——洗手,你真的做對了嗎?
根據國家衛健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顯示:
新型冠狀病毒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亦可通過【接觸傳播】。
接觸傳播是什麼意思?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李興旺為大家科普:
接觸傳播是指手污染到病毒,然後手再去揉眼睛或觸碰身體的其他部位,有可能造成病毒感染。
專家建議佩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防護,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接觸(1-2米之間)。
研究發現,一雙未洗的手,皮膚、指甲溝與指甲蓋邊緣,可能藏有幾十萬乃至幾百萬個細菌,這些細菌的種類非常多,幾乎所有能引起腸道傳染病的細菌,在手上都能發現。
我們的手每天會碰觸到很多東西,電梯上的按鈕、門把手、桌子、椅子、坐便器、菜板,上面有無數的病菌,即使是看著衛生乾淨的塑料袋子上面都有著很多微生物。碰觸過這些東西的手,又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碰觸我們的臉、眼睛、鼻子和嘴巴。
這就是接觸傳播,即使沒有直接接觸,也可能被間接傳染。
另外口罩的外部是接觸細菌、病毒最多的地方。如果手不幹凈,戴上口罩也可能會受到感染。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防護建議中:
第一條就是洗手。
如果洗手的方法不正確,等於沒洗。
關於洗手這一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新生兒管理指導意見(第一版)》和《兒童家庭防護措施》中是這樣說的:
督促小孩勤洗手,勤洗臉,不亂摸。病從口入,避免年幼小孩吃手,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睛,告訴小孩手不要碰觸公共區域的物體表面(尤其是電梯按鈕等頻繁碰觸的表面),在家裡也不要隨意亂摸是兒童防護重中之重。
飲食前、大小便後、接觸不潔物體後要及時洗手,教會孩子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雙手手心相互搓洗(雙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雙手交叉搓洗手指縫(手心對手背,雙手交叉相疊,左右手交換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手心對手心搓洗手指縫(手心相對十指交錯,搓洗五下)。
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於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
第五步: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
第六步: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各搓五下。
在關水龍頭時,要記得沖洗水龍頭,以避免雙手洗凈之後,又因為觸碰到水龍頭上殘留的細菌而受到感染。
若要更乾淨,水龍頭開關處也應先用肥皂洗,再用水沖乾淨。
也或者,可取乾淨的紙巾包住水龍頭再行關閉。同時,記得將紙巾直接丟棄,否則雙手又有可能沾染細菌。還有重點清洗指甲、指尖、指甲縫、指關節等。
還有一個重中之重,就是要用流水。
一些家庭習慣把水放在水盆里,然後在水盆里洗手,其實這樣做細菌還是會留在盆里污染到雙手。
學會了洗手,那麼一天要洗多少次呢?
的確是有點繁瑣,但為了生命健康,寶爸寶媽們可要以身作則啊。
對於小朋友來說,他們可能比成年人更會無意識地摸摸眼睛、揉揉鼻子,因此寶爸寶媽們更要讓孩子少接觸公共區域的物品。
如果鼻子癢了、眼睛癢了,也儘量讓孩子不要去揉,可以選擇用流水沖洗一下。
待在家裡的時光的確有些無聊,有些奶粉給奶叔發來了數米缸的米、數麵條、數盆栽葉子的照片。但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充充電,學習平常一看就困的專業知識,相信你們肯定睡夠了,這下看書不會再打盹了吧。或者和家人多談心,說說生活中的趣事。
奶粉們,你們今天洗多少次手了?
趕緊留言告訴奶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