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中的音樂,無論是OP、ED還是配樂和角色歌曲,都已經獨立於動畫本身,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商品體系。每一季動畫中也都有很多非常好聽,廣受喜愛的音樂。
日本動畫歌歷史久遠。從早期專門為兒童所製作的童謠到70年代中期擁有優秀音樂品味的動畫人們種種「脫童謠化」的努力和嘗試,再到80年代初《宇宙戰艦大和號》《機動戰士高達》的熱潮中,動畫音樂正式宣告作為面向青年消費者的商品而存在,再到後來遊戲音樂人和同人音樂家的加入,讓我們聽到了形式多樣,風格各異的好聽的動畫歌曲。
隨著EVA帶動的「以唱片商為主導的動畫製作委員會體系」的普及,2000年後TV動畫製作數量的增長,動畫歌曲在商品化的道路上越來越成熟。
無論是宮崎駿與久石讓、渡邊信一郎與菅野洋子,還是今敏與平澤進,優秀動畫人與音樂人的組合,對兩方面都產生了非常正向的促進作用,也為動畫的藝術性增色不少。
11月1號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就要上映了。在對其故事性和製作質量進行點評之前,筆者想從音樂方面,和各位聊一聊曾經與新海誠多年合作,可以稱其為御用配樂師的天門。
天門+新海誠=新時代的宮崎駿+久石讓
緩緩飄落的櫻花雨,天空中划過的飛機雲,鐵道上轟隆隆疾馳而過的列車,夢幻到不真實的雲與星空……當你想起那些在新海誠動畫中被打動的瞬間時,耳邊也一定會回想起起舒緩的鋼琴樂聲,比如《秒速五厘米》那首著名的插曲《想い出は遠くの日々》 。
這些悠揚的天籟之音,讓新海誠動畫的畫面擁有了更加唯美的氣質,而這些清新雋永的治癒音樂正是出自新海誠的老搭檔——天門(てんもん)之手。
天門本名白川篤史,是日本知名電腦遊戲和動畫音樂作曲家。1971年出生,1990年進入Falcom公司開啟遊戲音樂生涯,2002年退社進入遊戲製作公司minori。
雖然天門在配樂圈早已小有名氣,但是他被大眾所熟知卻實實在在是在新海誠的「幫助」下。
無論是《星之聲》中的《Through The Years and Far Away》,還是《秒速五厘米》的配樂《想い出は遠くの日々》,都令人回味無窮。
說起新海誠與天門兩人人「命運般的相遇」,也是頗為有趣的。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天門講起了這個場景:
在新海誠先生剛入社時(我在幾年前就已經進入公司了)又一次我和他坐在某個派對相鄰的位置上。當時,旁邊有人在離開座位時,不小心碰到了裝滿飲料的飲料杯,我身上的衣服也被打濕了,新海先生卻像是自己碰倒了杯子一樣,非常擔心地前來幫忙,我也是從那時開始注意到新海先生的存在。真是難以忘懷的開篇啊(笑)
新海誠作為一個後輩,不久就成為了他的粉絲,在聽過他的作品以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他是一位「既能創作優秀旋律,又能熟練製作匹配電影音樂的熟練職人」。
二人第一次合作是1999年的作品《她和她的貓》,這個僅有5分鐘的短片,沒有顏色,沒有對話,唯一的聲音就是新海誠自己配的旁白和天門的配樂。
天門治癒而純潔的配樂與新海誠清新且帶著淡淡的憂鬱氣質的動畫配合得相得益彰,初次合作便給新海誠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這也奠定了兩人日後合作的基礎。
2001年,Falcom公司業績陷入低潮,在公司不是很受重視的新海誠於是便辭掉了工作專心製作動畫短片。讓他受到業界和廣大觀眾關注的《星之聲》正是出自這一時期,而天門為這個動畫短片配了超過10首音樂,其中就有非常好聽經典的《Through The Years and Far Away》。
2002年,天門也離開了F社,加入了遊戲公司minori。他和新海誠始終保持著聯繫,並且依舊負責著新海誠個人動畫作品的全部音樂,包括被無數人奉為經典的《雲之弊端,約定的場所》與《秒速五厘米》。
如果你仔細聽天門給新海誠作品的配樂,會發現他的配樂簡直完美契合誠哥的動畫風格。
很多職業音樂人在談起日本影視動畫遊戲中的配樂的時候,都有一個類似的觀點,相比於歐美等其他國家地區的配樂,日本配樂更加的「不配樂」。
歐美一些作品中的配樂,是讓人不仔細關注就無法發現的存在,而日本作品中,特別是動畫中,作為配角的配樂反而成為了重要的組成元素,經常非常突出,並且被重複地使用。
有多少人曾經因為一首《可曾記得愛》永遠記住了macross,永遠記住了林明美。
而相比於凸顯存在感的其他配樂,天門給新海誠作品的配樂風格則處在了一個非常微妙的地位。它給觀眾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既不喧賓奪主,又潛移默化地升華了動畫的情感表達與主題。
這種若隱若現的感覺,與新海誠動畫中所表現的距離感簡直是絕配。如果說完全斷了聯繫,卻仍然有簡訊和思念相連,如果說沒斷,卻又成了確確實實的「屆不到的戀愛」。
這一對已經合作超過10年的絕對搭檔,最後一次合作的動畫就是被很多人稱為「新海誠黑歷史」的《追逐繁星的孩子》。誠然,這部想要模仿吉卜力風格的動畫既沒有模仿的很成功,更不必提超越了,而且也丟失了新海誠一貫的青春細膩情感與唯美清新風格(雖然畫面仍然可圈可點)。但是天門的配樂卻一如既往地穩定。
縱觀天門發表的個人作品,其中更鮮明體現出對音畫系和治癒系音樂的得心應手,鋼琴和弦樂的悠揚旋律純靜優美、沁透人心。
治癒系之外的作品也多半以其清新雋永的旋律引人流連忘返。雖然在編曲方面對Techno、POP和搖滾等曲風的駕馭並不那麼遊刃有餘,但由於他非常善於揚長避短,所以整體上依然瑕不掩瑜。
關於二人為何不再合作,新海誠後來坦言,2014年的《言葉之庭》以後,之所以沒有繼續使用天門的音樂,是因為他想嘗試更多的風格和全新的動畫領域,而絕非兩人產生矛盾之故。
作為音樂人的天門
如果你第一次聽到天門的音樂,會以為這是一個團隊的精心之作——旋律動聽,情感深入,畫面感十足,幾乎構成了一個獨立於現實的幻想世界。
而這些編曲幾乎都是由他一人獨立完成的,擅長用鋼琴音打動人心的天門其實並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也並非科班出身,靠著對音樂的熱愛,基本是自學了樂理和各種樂器的演奏方法。
1990年天門加入了F社以後,在其音樂團隊Falcom Sound Team jdk里開始施展身手,參與製作了迷宮探索ARPG遊戲《撼天神塔》(Brandish)和「英雄傳說系列卡卡布三部曲」(包括《英雄傳說3白髮魔女》、《英雄傳說4朱紅之淚》、《英雄傳說5海之檻歌》)等音樂原聲。
《撼天神塔》是PSP平台為數不多的迷宮探索類優質作品。
當時受FM音源條件的限制,天門的音樂風格以電子搖滾為主,後來今日MIDI(音樂設備數字接口)時代才逐漸加入更多元的音樂元素。深受Y.M.O、喜多郎、姬神、麥克·歐菲爾德等人音樂影響的他,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天門對於Falcom音樂部門最大的貢獻在於強調了配樂的旋律性,即使在加入Sound team jdk初期,電子搖滾風味濃重的FM音源時期,遊戲配樂旋律性在他之後也有了較明顯的改善。
雖然Sound team jdk一直是團隊創作,天門也未曾擔任領隊一職,我們也無從考據究竟哪些音樂確實出自天門之手,但是可以觀察到的是,在天門在團隊期間,配樂的旋律確實要比之前好上很多。
2002年天門退出F社加入minori以後,創作出了《悠久之翼》《伊甸園》等評價頗高的遊戲原聲同時,也負責新海誠的作品配樂工作,在業餘時間還成立了自己的個人音樂項目「電奏樂團」,自由地探索著音樂發展的無限與可能性。
雖然一些常年浸潤與日本acg配樂的人覺得天門的作品並沒有其他人如澤野弘之、平澤進、川井憲次等人那麼出色,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他確實以其獨有的特色和與新海誠風格的完美契合,提高了動畫的藝術觀賞性。
一貫保持低調的天門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但這反而為他的音樂增添了獨立的個性與神秘色彩。仿佛一顆宇宙里獨自轉動的星球,他正向世間不斷演奏著關於美好與真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