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過,項梁扶立放羊娃羋心為名義上的帶頭大哥後,張良第一時間找到項梁,希望能給韓王成一個名號,讓他帶著韓國的小弟們鬧革命,呼應楚軍。項梁大手一揮:准了!
這之後,張良匆匆與劉邦告別,他要回到家鄉,幫助韓王恢復他心心念念的韓國。劉邦西進時,遇到了在韓地打游擊戰的韓王成和張良。
張良追隨著自己的老大韓王成,在潁川一帶致力於恢復韓國故地,圍繞城池爭奪,與秦軍的戰事屢有反覆。他鄉遇故知,劉邦自然是十分欣喜,他開始挖牆腳:韓國已經復國,你的夢想也已實現,可是,秦王朝不滅,韓國依然是寢食難安!
劉邦的這套說辭讓張良無法拒絕,為了完成反秦大業,張良決定跟劉邦入關,獨留韓王成繼續打游擊。
有了張良的輔助,劉邦如虎添翼。不久,劉邦的西路軍到了陽翟。劉邦原本想著快速拿下陽翟,不料陽翟是塊硬骨頭,城沒攻下,劉邦的隊伍反倒折損不少。劉邦大怒,發動全部兵力日夜急攻,強攻入城,並實行了屠城報復,放火燒毀官府,這才出了口胸中的惡氣。
此時,秦國的主力大軍還在北地趙國與項羽對峙,正在河內打游擊戰的趙國將領司馬卬眼看老家被圍無能為力,心中盤算開了:楚懷王說先入關者為王,自己何不也去試試?
此時的劉邦剛到洛陽,碰到了釘子,過不去了。得知司馬卬有意渡過黃河,南下入關,劉邦急了,你個臭不要臉,玩呢?關中是我的,你也敢來搶功?他撂下洛陽,帶著人趕到黃河邊上,封鎖了西進必經的黃河渡口,並燒毀了所有的渡船。
你不是能耐嗎?有本事飛過來呀!
劉邦在入關中的路上畫了一條紅線,這條線以內都是劉邦的勢力範圍,倘若司馬卬敢越雷池一步,那就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在阻斷了司馬卬的西進之路後,劉邦繼續著他攻取關中的計劃。眼看洛陽城久攻不下,劉邦很著急,在張良的建議下,索性放棄了洛陽,重新選一條路入關。
從哪兒走呢? 張良伸手在地圖上一指:宛城!劉邦二話不說,帶著隊伍就往宛城趕。本以為拿下宛城不在話下,沒想到宛城也是塊硬骨頭,啃了半天也沒啃下來。劉邦著急得都快上火了,聽聞項羽在巨鹿打敗了王離,正在跟章邯對峙呢,如果被項羽趕上了,那關中地區的歸屬權就跟自己沒關係了。他決定繞過被包圍的宛城,繼續向西進攻關中地區的南大門——武關。
只要過了武關,咸陽便觸手可及了。就在劉邦準備放棄宛城時,張良再一次出場了,他告訴劉邦:宛城往西可經武關直達關中,往北可經魯關直達洛陽,往南經武當山和桐柏山的南襄隘道,可達襄樊平原,向東南可達江淮流域,自西周到秦王朝,都是重要的軍事要道。你就是再著急,也不能繞過宛城啊,你要是不拿下宛城就進攻武關,極有可能出現腹背受敵的境況,到時候你可就成夾心餅乾了!
劉邦一聽,如夢初醒,對啊,萬一我走了,宛城的守軍從背後偷襲我,我可不慘了嗎?
見劉邦反應過來了,張良又給他一個小提示:更換旗幟! 劉邦問,怎麼講? 張良告訴他:很簡單,製造錯覺!劉邦恍然大悟,趕緊下令:全體都有,向後轉,目標宛城!宛城內,神經緊繃了好幾天的將士們好不容易放鬆下來,難得開懷聚飲,喝酒擼串,結果第二天早上一醒來,發現城外又來了一支軍隊,將自己包了餃子。
這下子,城裡的守軍絕望了,宛城的老大內心也崩潰了,這剛走一撥,又來一撥,這樣僵持下去,最先玩完的肯定是自己。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掛東南枝算了,拔出劍就要自殺。關鍵時刻,一個叫陳恢的人攔住了他,說,未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這事兒還沒到最後一步呢,我去跟劉邦談談。
老大問他,我們都已經被包餃子了,你能有什麼辦法?陳恢微微一笑,山人自有妙計!
當天晚上,陳恢偷偷溜下城牆,去見劉邦:我聽聞楚懷王有個承諾,先入關中者為王,而如今,您停下來圍攻宛城,我認為大大的不妥。 劉邦:那你的意思是?陳恢:宛城以及南陽郡諸縣,共有數十城池攻守聯防,南陽軍民以為戰也死,降也死,如果您全力強攻,大伙兒一定會拚死抵抗,戰事必將拖延很久。您如果繞道西去,宛城守軍必定會緊跟尾隨。到時候,前有守軍,後有追兵,西進恐怕就難了。我有個主意,不如寬待南陽軍民,封賞南陽郡守,讓他繼續駐守南陽,然後整編宛城秦軍,帶著他們一起西入關中。如此一來,南陽境內諸縣軍民聽聞您來了,必定會爭相投奔,到時候您的關中之路必將暢通無阻了!
和平拿下宛城,這當然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案。作為一名政治家,劉邦深知人設的重要性,西征之路艱難重重,一路上有數不清的城池關口,要想順利通關,難度係數相當大。只有展現自己仁義和愛民的一面,才能讓周邊的百姓放下戒備心理,敞開懷抱歡迎自己。也唯有如此,才能減少西征路上的阻力。
雙方都很滿意,一拍即合,宛城縣內的老大打開城門,迎接劉邦入城。劉邦也遵守承諾,入城後秋毫不犯,接受官印,收編軍隊,給民眾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在那個動輒人頭滾滾、血流成河的戰爭年代,劉邦的做法與項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先羅列一個基本事實,項羽從起兵開始,到兵敗垓下,每到一處,動輒殺人盈野,屠城殺降更是家常便飯。《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羽共搞了六次大屠殺。
第一次是襄城屠城,坑殺全城平民,城中的秦軍和百姓,無論男女老少,一個活口不留。
第二次是城陽屠城,項羽占領城陽後,對城內的百姓進行了血腥報復,殺光了幫助秦軍抵抗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是新安屠城,項羽玩了一把陰謀,坑殺秦朝的降卒二十萬人於新安。公元759年,詩人杜甫途經新安,還寫下了「項氏何殘忍,秦兵此處坑。愁雲終古在,鬼燦至今明」的詩。
第四次是咸陽屠城,項羽進入關中後,打擊報復關中百姓,殺戮關中平民無計,把秦都咸陽變成了一座鬼城。
第五次是破齊屠城,坑殺田榮降卒,大肆燒殺搶掠,逼反了復辟後的齊國。
第六次是外黃屠城,項羽與彭越激戰了幾天,最終彭越大敗,棄城而逃。得知外黃城的百姓曾幫助彭越守城,項羽一怒之下下令將城內十五歲以上的男子活埋,幸虧外黃縣令十三歲的兒子站了出來,阻止了項羽的這場屠殺。
上述殺戮,都是戰勝之後的屠城和殺降,這樣的行徑簡直令人髮指!
宛城和平收編的消息,一時之間傳遍了大大小小的城邑,不少人紛紛來拜劉邦的碼頭,自願給他當小弟。劉邦到了丹水縣,守城的戚鰓、王陵帶著官員和小弟們出城投降;劉邦到了湖陽,守城的梅立即開城投降。劉邦所過之處,從不擄掠,深得民心,不僅兵力迅速壯大,糧草也得到了補充。
很快,劉邦的大軍到了關中的南大門——武關城外。
武關位於陝西、河南、湖北三省接合部附近,屬「秦頭楚尾」,與函谷關、蕭關、大散關合稱為「秦之四塞」。關城並不是一個山口或狹窄的山谷,而是處在一塊相對寬闊的川道上。墨綠色的武關河呈牛耳狀從東、西、南三面將武關環抱。早在春秋時期,武關便已成為晉國的關隘,不過那時的名字叫「少習」,戰國時,少習被秦國占領,後更名為武關。
就在劉邦剛喘了口氣兒的工夫,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章邯不得已投降了項羽。主力部隊都反水了,秦王朝瓦解之勢已定,項羽許諾封章邯為雍王。一切收拾妥當,項羽再一瞧,劉邦這老小子跑得挺快嘛!老子在前線打仗,你倒撿了個大便宜,不行,絕不能讓你搶先入關!
得知項羽打贏了章邯,劉邦不淡定了,楚懷王曾答應過,誰先進入關中滅了秦朝,誰就是關中王。眼下自己距離成功就差一步,絕不能輸給項羽!
劉邦迫切進入關中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問題在於,武關可不是豆腐渣工程,攻了半天,愣是沒拿下來。
就在劉邦撓頭的時候,張良再一次出場了,他告訴劉邦:眼下我們需要與時間賽跑,不能在武關城下浪費時間,你需要盟友給你持續輸出。
劉邦問道,盟友都被項羽嚇死了,都跟著項羽混了,哪還有什麼盟友?張良微微一笑,伸手朝西一指:你的盟友就在咸陽城內!劉邦問道,難道是死太監趙高?
張良點了點頭。
這天晚上,一位使者從劉邦的大營出發,行色匆匆地往秦都咸陽而去。他叫寧昌,是劉邦的特派員,他此行的任務是與趙高秘密接觸,商議對大秦這家上市公司破產清算,兩人共同瓜分財產。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這個漢朝+唐朝+清朝有意思》(14本套裝),京東4.38折搶購,噹噹滿100減5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VnHOHYBjdFTv4tAP2B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