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估計國內失業率20%,你認為有多少?

2020-05-03     不執著財經

最近,國內著名經濟學家李迅雷發表文章稱,中國當前的失業率達到20%,失業人數達到7000萬人。國家統計局公的三月份的城鎮人口失業率在5.9%,比二月份6.2%的失業率反而下降了一點。這主要是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只納入城鎮居民失業情況,並沒有把幾千萬農民工算進去。

而一旦把農民工群體算進去,那這個數據就很容易達到20%。實際上這場新冠疫情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實在是太大了,無論如何掩飾,都不可能雲淡風輕的帶過。從一季度國內GDP下降了6.8%就已經說明了疫情對國內經濟的衝擊程度。而我們認為,國內失業率達到20%可能還有低估,讓我們從不同的維度來看看,國內失業率究竟是否達到了20%。

首先,本來中國經濟就進入了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國內經濟在下行通道中已經滑行了很長的時間,真實的失業率很可能已經突破了10%左右,而受到疫情的巨大衝擊,那麼本來就很困難的企業,肯定難以熬過去。這主要是疫情的爆發,使得國內總需求嚴重不足,市場生存環境持續惡化。於是很多企業要麼關門倒閉,要麼大幅裁員。失業和隱性失業人口再次大幅增加,國內失業率達到20%的數據還是比較可信的,可能還有些保守。

再者,本來中國經濟依賴於外貿出口,這既解決了國內的過剩產能,也解決了國內大量的就業問題。但是,我們看到了3月至4月是開工了,但訂單卻沒有了,大部分企業只能遣散員工或給員工放長假。除了國外訂單少了,現在內地企業原材料進口、運輸困難、運費漲價等因素,導致了供應鏈的緊張,進而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

同樣,除了外貿形勢越來越嚴峻外,國內消費對經濟拉動作用也不明顯。所以需求端快速降溫,導致失業率大幅上升。內需消費啟動不起來,這主要有二方面的原因:一個是,由於發生疫情,使得經濟停擺了二個多月,老百姓在家不賺錢,哪來的收入來源,又何來消費?另一個是,國內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這座大山,也壓得民眾喘不過氣來。更何況,這次疫情又讓大家知道適當儲蓄的重要性,所以,一季度消費沒有上去,儲蓄存款增加了6.8萬億。

再次,按照國際經濟看,一個國家的失業率與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速是呈現負相關的。也就是說當一個國家的經濟高速增長時,它的失業率會下降,反之失業率會上升,二者的關聯度是非常高的。比如美國一季度環比年化經濟增速為-4.8%,同比增速為0.5%,然而即便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速同比依然為正,但受疫情影響,目前美國失業率也已經達到16%,所以我國的實際失業率肯定會比5.9%高得多,達到20%也是更接近於實際情況。

最後,就個人的感受來說,新冠疫情發生後,飯店大量關門,旅遊行業受到巨大衝擊,很多旅遊從業人員一直都賦閒在家。而電影院、健身房和酒吧等場所至今還沒有開業,如果我們在各地的商場和商業街走一趟,到處都是想要轉讓的店鋪。同時現在很多工作崗位都是幾十個人搶著應聘,人們急著想要找份工作。今年就業壓力之大,與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相比,是有過而無不及。所以,很多人應該都感受到國內不低的失業率。

面對國內的失業率有可能達到或超過經濟學家的預期,中國政府現在正努力通過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給經營困難的企業進行疏困,並啟動新一輪基礎設施投資剌激,以儘可能的減少失業人口的大量增加。我們則更希望,國外的疫情早日過去,世界經濟逐步恢復,這樣海外訂單能夠大量流入國內,屆時國內工廠全面復工,失業率也會隨之下降。如果世界大環境不好,要想提升失業率的難度就會很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LSY23EBfGB4SiUwNwz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