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媽
昨天小區下面有舞蹈培訓班招生,家長掃碼就能給孩子領一個氣球,預交定金可以領一套娃娃。有個小女孩,已經領了氣球,還想讓媽媽給領套娃娃。媽媽告訴孩子要交錢才給娃娃,她們不打算報名,所以不能領。孩子根本不聽媽媽說啥,一直在哭鬧,最後直接躺在地上了。媽媽也很生氣,對孩子說「我數到3,你要是還不起來,你知道是什麼後果。」結果媽媽剛數完1,孩子立馬就起來了,抽泣著跟在媽媽身後走了。旁邊有老人誇讚這位媽媽教育的真好,家法挺「硬」,而我卻十分心疼這個孩子。
很多家長在孩子不乖、哭鬧、磨蹭的時候,勸說無用,然後就會使出終極大招:
「我數到3,你再不睡覺,我就把你鎖在門外。」
「你怎麼又亂扔玩具,我數到3你要是還沒有撿起來,看我怎麼收拾你。」
「我數到3你就不要再哭了,不然我不要你了。」
……
每當家長說完這些話,孩子就立馬變乖,所以很多家長屢試不爽。甚至還會當成「秘籍」一樣,傳授給其他媽媽。這樣的方法看似是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家長們忽略了,這樣的方法也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
為什麼孩子害怕家長「數到3」?
當家長說「數到3」就能起到作用的時候,也就意味著這招使了不止一次。其實孩子害怕的不是這3個字,而是背後的懲罰。孩子在聽到「1」的時候,滿腦子都是上次被懲罰的場景,想像著自己接下來可能會受到哪種懲罰,是被打一頓,還是被關進小黑屋。而孩子之所以會停下來自己的行為,就是為了能避免被懲罰。所以當家長在為自己的「教育成果」驕傲的時候,孩子內心更多的是恐懼。家長看到的只是孩子暫時的聽話,犧牲的卻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我們是不建議家長採用這樣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的。
數到3,其實是一種威脅
生活中有一種家長就屬於「威脅型」,教育孩子全靠嚇唬,而「數到3」就是典型的對孩子的威脅。家長說出這句話,也就相當於告訴孩子「你要是再不聽話,我就打你了/不要你了。」長期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並不能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裡,只會為了避免被懲罰而妥協。而且孩子會認為這就是處理問題的正確方式,以後也可能會因為父母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提條件要挾父母。
數到3,孩子很難意識到原則和邊界
有些家長認為,我數到3其實是在給孩子機會,如果你沒有把握住這個機會,受到懲罰也得認。聽起來還挺人性化的,事實上,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很難意識到原則和邊界。讓孩子覺得規則、邊界都無所謂,凡事只要不讓父母喊「1、2、3」就可以了。而且長此以往,孩子也慢慢失去了自律能力,而是更依賴於「他律」。
數到3,會讓孩子失去選擇權
如果你仔細分析的話就會發現,家長在說數到3的時候,其實沒有「就事論事」,而是讓孩子無條件服從自己。有的孩子孩子可能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苦衷,但是家長直接忽略掉,只關注孩子有沒有停止現在這個在家長看來「不乖」的行為。這個時候的家長又有點傾向於「控制型」,家長不聽孩子的聲音,不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就要按自己說的做。在這種教育環境中,孩子會慢慢失去安全感,變得自卑,不敢表達自我。
比起「數到3」,這幾招更管用
1. 找到孩子表現不好的原因
孩子每一次不乖的背後,一定有他的原因。作為父母,看到孩子的這種行為,首先要了解清楚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飯,可能是孩子真的不餓,可能是孩子正在專注的搭積木,想等搭好積木再吃飯……家長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有針對性的想出解決方法。
2. 正確引導
當家長找到原因後,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找到內驅的動力,往往能事半功倍。像我家孩子經常在出門前很磨蹭,讓他穿衣服,就是坐在那兒不動。然後我就會說「我們要去參加一個活動,去的晚了人家就不讓進去了。」孩子一聽到不能進去玩了,就立馬起身穿衣服了。家長的正確引導,就是讓孩子意識到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件事能得到孩子的認可,孩子自然就會完成的很好。
3. 平時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其實有很多孩子出門前都很磨蹭,除了孩子的內驅力不足之外,也可能是孩子還不能獨立穿衣服。例如孩子不會系扣子,穿上衣服後,努力半天一粒紐扣都沒有扣好,家長卻只是在一旁催促。這樣孩子越著急,反而越穿不好。所以家長平時就要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當孩子自己能做到這些事的時候,也是很樂意做的。
4. 提前約定好
如果家長和孩子有提前約定好的事情,孩子完成起來就更順利。我家孩子之前晚上洗漱特別困難,你好說歹說都不願去洗。因為這個,我也沒少和孩子生氣。後來我想到一招,那就是和孩子提前約定好。我家孩子是每晚9點睡覺,差不多8點的時候,我就會讓孩子對接下來的時間做個安排。到目前為止,孩子的安排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先上一節英語課,然後去洗漱,洗漱後玩某個玩具,接著就拿好故事書上床講故事,講完故事睡覺。約定好之後,每完成一項活動,孩子都會主動提出下一步要做什麼,包括他之前不喜歡的洗漱,現在到點也就自己去衛生間積極配合了。而且一般我都是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合理,我就尊重他的安排。如果活動太多,影響入睡時間的話,我們就會重新商量。提前約定好的事,更容易讓孩子感受到尊重,也更容易執行。
淘媽說:每個孩子都會有不乖的時候,其實這個時候,孩子更希望爸爸媽媽能看到自己的真實需求,理解、接納自己,而不是用「數到3」來恐嚇和威脅。所以下次,請別再對孩子說這3個字了,對孩子多些包容和理解,和孩子換位思考一下,很多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BGjh3gBrsvY2_Uuvn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