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性侵「養女」案,只能「算了」嗎?重溫這部被通緝的天才導演的經典之作

2020-04-20   上官文露讀書會

導演: 羅曼·波蘭斯基

編劇: 羅伯特·湯 / 羅曼·波蘭斯基

主演: 傑克·尼科爾森 / 費·唐納薇 / 約翰·休斯頓

類型:劇情 / 懸疑 / 驚悚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上映時間:1974-06-20(美國)

片長:130分鐘

主播 小禾

誰不能控制邪欲,誰就把自己擺在畜牲行列。

2015年,43歲的「高知海歸」鮑毓明「收養」了14歲的李星星(化名),並對她進行了長達3年多的性侵。2020年4月9日,《南風窗》一篇報道把這件事送上公眾視野,詳細記述了這個女孩由遭遇侵犯,到報警、立案、撤案、多次自殺的歷程。

然而,鮑毓明似乎早有準備。刑法規定,姦淫不滿十四歲的幼女從重處罰,他就等女孩滿14歲;被指責不倫,他就拿出聽起來像戀愛關係的電話錄音來證明自己與女孩並非單純父女關係。

縱然罪惡有千百種狡飾的面孔,仍不能被姑息,否則只會禍及更多人。那麼,在塵埃落定之前,讓我們分享一部講述相似故事的電影——《唐人街》。

/ Part 01

面對死水微瀾,你是否還特立獨行?

王小波曾講過一隻豬的故事:它是肉豬,卻又黑又瘦,像山羊一樣敏捷,像貓一樣亂逛,還愛模仿汽車和拖拉機的聲音。它跑起來像魚雷,誰也捉不住。幾十個人帶著手槍兜捕它,它仍然找個空子撞出去了。最後,它成了一隻甘蔗地里的野豬,甚至長出了獠牙。

王小波說: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

電影《唐人街》中的傑克(傑克·尼科爾森飾)也是這樣一個想擺脫生活設置的人。他本來在唐人街的警局工作,但他的檢察官告訴他,他的工作就是儘可能地什麼都不做。傑克不喜歡這樣,於是從警局出來,成為一名私家偵探。

故事一開始,傑克受一位夫人所託,調查這位夫人的丈夫——當地的水利工程師霍利斯·莫拉雷的外遇問題。於是,傑克開始跟蹤莫拉雷。

莫拉雷是水利工程師,常在水庫旁轉悠。傑克每天跟蹤,不久果然拍到了莫拉雷與某個女孩見面的照片,登上報紙,成功完成任務。

正在這時,一名女士登門拜訪。她說,她才是莫拉雷的妻子,而她從未要求傑克調查自己的丈夫。她叫——艾弗琳。

艾弗琳聲稱要起訴傑克,正當傑克打算找莫拉雷問清楚的時候,另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莫拉雷死了,溺死,肺里有鹹水。

/ Part 02

她是我的妹妹,也是我的女兒

上世紀的黑色電影中常出現蛇蠍美人,她們美貌而智慧,危險又神秘。乍看之下,艾弗琳也像是這樣的角色,她對丈夫的死並不打算追究下去。

但傑克堅持追查真相。

莫拉雷的死,或為利,或為情。此刻有幾個疑點:莫拉雷死前一直追查水庫,是否是他發現的秘密導致他被滅口?與此同時,和他一起被拍到的女孩兒也失蹤了,是否與這件事有什麼聯繫?

傑克追查真相時被打暈,艾弗琳出現,艾弗琳開車帶他逃離危險。

共同的經歷拉近了他們的距離。在艾弗琳為傑克上藥的時候,傑克看到艾弗琳藍色的眼珠中有一道黑影。艾弗琳說,那是虹膜中天生的瑕疵。他們凝視彼此,情投意合。

正在這時,一個電話打來,艾弗琳匆匆離開。傑克暗中跟蹤,意外出現在他眼前的是艾弗琳丈夫的「情人」——那個失蹤的女孩,就在艾弗琳的房子裡。

事情似乎明朗,加上傑克在艾弗琳庭院裡發現的證據,傑克認為艾弗琳就是兇手。或許艾弗琳發現了丈夫的外遇,兩人爭吵推搡中,丈夫意外身亡,女孩因為目睹真相被控制。證據就是艾弗琳庭院中的鹹水池,它正好與死者肺中的水一致。另外,水池裡還有一副掉落的眼鏡。

傑克憤怒地打向艾弗琳,問她,這個女孩到底是誰。

艾弗琳說:她是我女兒。

傑克又一巴掌。

艾弗琳說:她是我妹妹。

傑克再次打過去,他說:我說我要真相。

艾弗琳完全崩潰,她說:她是我妹妹,也是我女兒。

/ Part 03

受害者並不骯髒,也並不美好

其實,艾弗琳的不對勁,在前面的劇情中已經鋪墊過了。當傑克問艾弗琳丈夫出事時她在哪兒的時候,艾弗琳閃爍其詞,導致傑克認為艾弗琳在出軌。當傑克隨口確認諾亞是不是艾弗琳的父親時,她迅速轉移了目光。

艾弗琳分明是受害者,為什麼卻對自身遭遇無法說出口呢?這不禁讓人想起李星星的事件剛曝光時,一段錄音中工作人員的不耐煩的說辭:別老強暴強暴的,我們不管,好不好?

這是一種常見現象:人們覺得某些事情不光彩,就諱莫如深,接著反而去譴責受害者本人,怪他們的喊痛聲給周圍人帶來了尷尬。本來無關的看客,在這個過程中,無意中成為了二次加害者。

更糟糕的是,有時人們還可能會去猜測和譴責受害者本身。比如艾弗琳都結婚了,大概也沒有那麼糟糕吧。李星星被養了幾年,算不算恩將仇報呢?為什麼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你自己是不是也有問題?

但這一切都脫離了方向——即被追責的應該是犯罪者,而不是受害者。

事實上,人在遭受巨大變故的時候很容易激發防禦機制,把已經發生的事情合理化,以此來減少已發生的事實和自己觀念上的差異,讓自己少受一點內心譴責。即使受害者產生脫離常理的想法,也很正常。

比如《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房思琪遇到教師李國華的侵害,她無法忍受,過幾天後的想法卻是:「想了這幾天,我想出唯一的解決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你愛的人對你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

另外,事實再可怕,也別為了讓自己容易接受而美化它。

比如《洛麗塔》,用唯美的語言講了一個大叔愛上蘿莉的故事。大叔說,洛麗塔是他的「生命之光」「慾念之火」,是萬死不辭的愛。

但實際上,作者納博科夫自己說過,他的創作靈感是一隻大猩猩。科學家花很久時間訓練這隻猩猩畫畫,猩猩最後畫的卻是眼前的一根根柵欄。

洛麗塔並不想當誰的「生命之光」「慾念之火」,她寧願漂泊,隨意地穿著邋遢的拖鞋,在某地干零活。

一個人把她當作慾念的集合體,用詩的語言美化她,仿佛這就值得感激了,然而她是人。她有選擇,在她的視角里,她不喜歡。

這正是巧言令色的言辭帶給人們的迷惑性。因此,不編故事,不臆測,不誇大,不想當然,就正視事實本身。

/ Part 04

他們不能保護自己,所以需要發聲的人

傑克找諾亞確認真相,諾亞供認不諱。

原來,諾亞和莫拉雷本來就是合伙人,是洛杉磯水源的擁有者。但莫拉雷想造福於人,諾亞想賺錢,兩人產生分歧,諾亞就除掉了莫拉雷。

莫拉雷的確死在那個水池裡,肺部進了水池的鹽水。眼鏡是諾亞行兇時掉落的。假妻子是諾亞雇的,為的是敗壞莫拉雷的名聲。至於侵犯艾弗琳,諾亞更毫不在乎。

傑克質問:為什麼?你吃的還不夠好嗎?你有什麼買不起的嗎?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諾亞說: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人們可以做任何事。

這正是擁有極度的金錢和權力之後,為所欲為的可怕之處。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絕不姑息罪惡,不允許戀童癖?

因為過大的年齡、金錢、社會經驗差距,會造成雙方極大的不平等。未成年人處於劣勢,需要法律的保護。

事實上,鮑毓明就是利用自己的金錢地位,對「養女」施加著極大的控制和傷害。他甚至利用自己熟知法律的優勢,在女方年齡與意願上做文章,想逃脫法律的制裁。

《唐人街》的結局是悲慘的,諾亞在唐人街截住了想逃跑的艾弗琳和女孩兒。傑克要報警,艾弗琳悲痛地喊:他擁有警察局!

艾弗琳開車逃走,有人開槍。車開出一段之後,停住,汽車喇叭長鳴不止,一個女聲在黑夜裡歇斯底里地尖叫。

眾人靠近,艾弗琳眼部中槍,死了。她的女兒也被諾亞帶走。只剩下傑克,陷入無力與虛空。

回到現實,本片的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是位經歷中有濃重血腥味的天才。

他出生後遇到反猶浪潮,母親死於集中營,成名後,1968年一部《羅絲瑪麗的嬰兒》引起邪教注意。

隔年,邪教闖進他家,屠殺滅門,死者包括他懷孕8個月的妻子莎朗·塔特,他本人因為在歐洲拍片幸免於難。或許正因於此,他的電影總是黑暗到底,不留一絲光明,包括《唐人街》。

然而諷刺的是,波蘭斯基執導過《唐人街》的題材後,幾年後也陷入「戀童癖」的爭議。雖然他堅稱對方自願,但因為女方只有13歲,法官發誓要關他100年。

害怕懲罰的波蘭斯基很快逃離美國,至今沒有回去。

到2020年,波蘭斯基憑藉《我控訴》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的最佳導演獎,引起若干女演員憤然離席,以示抗議。

這一點,令人想起了鮑毓明事件出現後,韓紅等的憤怒發聲:你等著。

為什麼對於某些事件,人們的發聲很重要?因為,這裡面是態度,是要不要姑息,能不能容忍的表態。

有的人,在黑暗中自己也逐漸迷失。有些人,會成為絕望者的希望之光。

願你永遠有光明,永遠堅持光明。

【本期話題】作為稍微含蓄內斂的民族,我們常對一些問題諱莫如深。然而,如果我們都不提起,誰去為「艾弗琳」們伸張正義?如何讓艾弗琳的悲劇不再出現?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里留言哦。

本期插圖

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