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裡有人發了這樣一段話,「熊孩子是慣出來的,好孩子是管出來的。」看後,真的是深有同感。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父親攢了320萬的積蓄,計劃讓18歲女兒去加拿大留學,可是女兒卻偷偷把錢轉走了。
然後和交往的男朋友一起天天吃喝玩樂,買奢侈品炫耀,肆意揮霍,甚至拉黑了全家親友……
無奈之下,父親把此事發到了微博上。
父親還說:「追根溯源,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對女兒太溺愛了,對於她提的要求,幾乎是百呼百應。」
現在說這樣的話,還有什麼用?當初你做什麼去了?在孩子該管的時候,你沒有去管,現在想管,晚了!
當今有太多的家長,同這位父親有著相同之處。都想將最好的東西給孩子,都不想讓孩子愛委屈。
在他們看來,這樣就是愛孩子,可是事實上呢?這種愛,真的只會害了孩子,只會讓你培養出一個不懂事的熊孩子。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一句話:
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
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確實,你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就真的會無法無天。他們不懂得何為規矩,不懂得該如何去處理身邊的一些事情。最嚴重的就是,他們不懂感恩,認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父母越是慣孩子,孩子越沒有出息,越會給父母不斷地找麻煩。
相反那些管孩子的父母,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他們懂得給孩子立規矩,同時他們會約束孩子的行為,會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
曾在超市見過一對母子,兒子將貨柜上的食品打碎了。當時兩人在逛超市的時候,媽媽就告訴過孩子,不要到處亂跑,要是打碎了物品,由他來賠償。
孩子當時答應了,可是轉眼就忘記了。後來當孩子將貨品打碎時,媽媽讓孩子用自己的零用錢進行了賠償。
並且嚴厲教訓孩子,以後再也不允許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由於事先就與孩子定好了規矩,所以孩子也就接受了,並沒有一點不樂意。相反為自己所做的行為,也懊惱不已。
這就是家長不同,所教出來的孩子也有所不同。孩子事先知道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後果,所以在面對後果的時候,能夠勇於承擔。
可是相比起那些整天被家人寵上天的孩子來說,面對這種事情的時候,不會想到是自己的問題,還會埋怨別人。
所以那些聰明的家長,都會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們立規矩。
父母對孩子立規矩,不是為了讓孩子怕自己,而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它能夠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也能夠保護孩子,讓孩子更有邊界感和安全感;
只有把規矩和愛同時給孩子,孩子的成長之路才能不迷失方向。家長也只有以愛和規矩去管孩子,最終才能收穫一個優秀的孩子。
今日話題:
你認為給孩子立規矩有必要嗎?
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朱凌 筆名 香如故 報紙雜誌寫手
作品散見國內各大報刊
累計發表文字五百萬
著有圖書《自律的孩子更成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4G__m4BMH2_cNUgaH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