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汕尾,可別錯過這幾個地方哦

2019-07-17     汕尾百德

紅場星火

海豐是全國13塊革命根據地之一,「海豐紅宮紅場舊址」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廣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宮原為「學宮」,1927年在此召開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中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舊址有海豐農民運動陳列室,彭湃銅像,紅二、四師會師紀念亭,大成殿和五代祠,鐫刻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的「碑廊」等。

「彭湃故居」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農民運動的搖籃。東征時周恩來和革命軍蘇聯顧問鮑羅廷及加倫將軍都曾在此住宿和工作。

周邊有得趣書室、大榕樹、赤山約農會、海豐縣總農會、海豐縣農民運動講習所、海豐縣婦女解放協會等革命舊址。現配套龍舌埔廣場,有「燒田契」和「六人農會」兩組雕像等旅遊景觀。紅宮紅場和彭湃故居有機地組合成環境優美的紅色經典旅遊線路,年均接待遊客約20萬人次。

位於海豐縣北部7公里處,主峰海拔1337.3米,為粵東沿海第一高峰,狀如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名蓮花山。

南麓坡面上,層巒疊嶂,翠綠相間,堆疊而起,層次分明,形成「蓮峰疊翠」的天下奇景。境內雲霧繚繞,森林密布,生長著仙人茶、羅漢松、白木香、胭脂木等珍稀植物;飛瀉著玉龍噴須、三井迴音、龍潭飛瀑、七星疊瀑、雙龍瀑、迴音瀑等十八處瀑布;並分布著召貢、埔仔等溫泉以及大、小東門、天池、如來盤石等自然景觀,具有雄、奇、險、秀、幽之特色,是廣東省的四大名山之一。

明清時期,有高僧在此創建雞鳴寺、雲蓮寺、金竹寺等7座古剎,被譽為「蓮花佛國」。歷來有白玉蟾、劉克莊、文天祥、丁日昌等名人在此隱居或經過,寫有讚美的詩篇。

近代又有周恩來、彭湃、徐向前、古大存等在此開闢和建立革命武裝根據地,留下紅四師師部遺址等。1995年3月,經省林業廳批准,建立「廣東蓮花山森林公園」。

近年來興建了度假山莊、第一泉、茶莊等旅遊新區,使蓮花山成為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紅色景觀於一體的原生態旅遊名勝景區。

有鳳來儀

位於汕尾市區東南面, 品清湖畔 ,為粵東旅遊黃金海岸的主要景點。是汕尾市區的「綠色屏帶」,它不高不大,但以形似一鳳凰展翅而得名,登山遠眺南海,水天一色,舟楫如梭,近觀古鎮新姿,高樓林立,綠樹婆娑,令人心曠神怡!

山上密密麻麻長滿了相思樹,婀娜多姿,蒼翠欲滴,是情侶暢敘悄悄話的佳處,人稱「相思林下情人島」。而登上山頂又可把汕尾市區的風光和紅海灣的景象盡收眼底。鳳山腳下的鳳山祖廟也不可錯過!

鳳山祖廟已列為汕尾市城區文物保護單位,修葺一新,並開闢為旅遊區,重修古戲台、鳳山公園,建造 天后閣 、鐘鼓樓、石牌坊, 於風山頂峰塑 一座高達16.83 m的全國最高的天后聖母石像,是由468塊來自媽祖家鄉的優質花崗岩石雕刻而成。

我國著名文學家冰心女士為石像題寫了「天后聖母」四字。鳳山媽祖石像的落成,猶如在紅海灣畔綴上一顆絢麗 璀燦 的明珠,成為粵東明珠汕尾市的新標誌。

汕尾人祖籍多為福建,明末清初在風山麓下建「鳳山祖廟」,漁家商旅歷來信仰媽祖,因而香火不絕,是廣東著名的媽祖廟。 隨著汕尾港海道航線的對外拓展,鳳山祖廟也就成了汕尾人民、旅居台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尋根問祖的聖地。

同時鳳山祖廟作為汕尾港歷史沿革的佐證,反映了當地古、近代的漁業、農業、商業貿易、交通運輸以及文化藝術、 傳統習俗和民間信仰,是汕尾港的發祥地。

遮浪奇觀

汕尾紅海灣遮浪南澳半島素稱「粵東麒麟角」,她瀕臨南海,礁岩多姿多彩,「山、海、沙、石」兼備,「湖、島、灣、嶼」迥異,海水由於地形及海水流向的特殊性,半島東西兩邊的海面景象迥然不同。當這邊的海面波濤滾滾、巨浪排空,尤如萬馬奔騰「捲起千堆雪」之時,那邊的海面卻風平浪靜,波光粼粼,恬靜宜人,一動一靜,令人讚不絕口,實為不可多得的「奇觀」。

這裡還是國家級天然浴場,數次被作為國際和國內帆板賽比賽場。她不僅吸引了無數的中外遊客,而且還成為許多電視劇和電影外景拍攝的好地方,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金廂銀灘位於陸豐市區20公里的金廂鎮省級風景名勝區——金廂灘濱海旅遊區,有沿海公路可直達。

該景區是一處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濱海風光於一體的旅遊觀光遊覽區,有呈S型長約8公里、寬60米的海沙灘,灘上沙質以石英沙為主,不含礫石、貝殼,細軟白凈。海水清澈透明無污染、無海泥,坡緩浪少,為粵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海泳浴場。

海沙灘周圍奇礁異石千姿百態,古今名人摩崖石刻隨處可見,有著名的「鎮海石」、「觀濤」、「真趣」,有周恩來搶渡碣石灣的紀念碑和著名書畫家賴少其題刻「龍石」等分布其間,有歷史悠久的古蹟「水月宮」和古官道,文化底蘊極其深厚。

灘上「神、海、沙、石」兼備,享譽海內外。著名地理學家陳傳康稱譽該景區為「粵東旅遊黃金海岸」,由著名書法家啟功題石立記。黃金海岸、銀白的沙灘,湛藍的大海以及翠綠的古松和潺潺山泉,諸多景色編織成一道絢麗的風景線,鑲嵌在碣石灣畔。

來到這裡,置身於大自然之中,將會更加感悟到超然脫俗、返璞歸真的高尚情操。

一飯千秋位於海豐縣城北郊五坡嶺上,坐西北向東南,占地960平方米。亭為六柱八角重檐攢尖頂,通高9米;亭內覆蓋著一座廡殿頂古石亭,上刻「方飯亭」三字,內豎立石碑刻有文天祥半身畫像,像上方陰刻小籇《衣帶銘》:「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兩側亭柱刻有明潮州狀元林大欽所撰對聯:「熱血腔中祗有宋;孤忠嶺外更何人。」亭前有五層34級台階通於嶺下草埔,當中橫置著「一飯千秋」的石刻碑,兩旁豎立著歷代重修碑記,周圍竹木蔥蘢,蟬鳴鳥唱,環境幽雅。

此亭始建於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為紀念南宋丞相文天祥抗元在五坡嶺不幸被捕而建,至今已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是聞名於全國的著名文物景點,歷年來遊人不絕前來瞻仰。

亭前原有主建築「表忠祠」和「忠義牌坊」,1938年秋遭侵華日軍飛機炸損。1955年海豐縣政府撥款重修方飯亭,並加蓋八角大亭予以保護。1957年5月被縣政府頒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縣政府擬配套建造一個集歷史文化、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文天祥紀念公園」供遊人參觀瞻仰。

南萬椎濤

陸河綠色走廊南萬紅椎林生態公園,位於全國最大的紅椎林母林採種基地——南萬紅椎林自然保護區內。公園內,山巒起伏,古木參天,怪石嶙峋,溪流汩汩,飛瀑直瀉,百鳥爭鳴。

這裡有存活距今一億六千萬年被譽為「植物活化石」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恐龍的食物——桫欏群;有滿山百年紅椎樹林;有350多年樹齡的「紅椎王」,其高十有餘丈,其大六人難以合抱;還有山菊、山茶、石松、幽蘭遍布其間。

奇花異草,爭奇鬥豔,四季飄香,滿園都是綠的海洋、綠的世界,是一處含負離子極高的天然氧吧。

公園以森林生態旅遊為特色,以山水幽情為主題,是人們休閒、避暑、探險的好去處。置身其中,給人以回歸自然、反璞歸真之感。進入園中的人,無不心胸寬廣,豁然開朗,一塵不染。有什麼人生坎坷不能跨越!有什麼恩怨不能消除!

玄武山位於廣東陸豐碣石鎮北郊,依山瀕海,是著名的旅遊名勝風景區。

玄武山元山寺始建於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改建於明洪武27年(1577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殿堂廡廊,僧舍廳室,共99間。其雕屏彩棟等均具有精美的高工藝觀賞效果。

寺中供奉北極真武元天上帝、釋迦牟尼等神像、佛像,釋道匯流。殿內有清代林則徐題獻的《水德靈長》和劉永福鎮碣時題獻的《靈聲滿道》題匾,該二面匾額被國家列為中華名匾。並有同治皇帝及提督、總兵等題匾共40多面。

且藏有宋、明、清各代文物1000多件。玄武山福星塔聳立在元山寺後山,三層可登。塔周有麒麟石、起龍岩,石上有明、清名人題刻。登塔登石,皆可全覽海城勝景,自古「碣台觀海」為陸豐八景之一。

蒼榕簇抱之中,四美亭、自得居等景物分布其間。後山園林接碧生香,植圃栽花,恬適開闊。並有齋菜館、停車場、遊客中心等。玄武山周邊有觀音嶺水月宮、海灘浴場、摩崖題刻群、海石花園、古炮台遺址、南關公園等諸多景點,使人盡怡遊興。

玄武山以其悠久的歷史,珍貴的文物,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周邊的名勝風光,千百年靈聲遠播,享譽海內外,慕名而來的國內外信眾,每年達100多萬人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INCWwBmyVoG_1ZzIo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