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影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有好的,也有不如人意的。
十年前,全國全年總票房才剛過100億;而到了今年,票房早已翻了六倍多。
風雲變幻的十年,你、我,每一個觀眾,都是時代的親歷者。
2010-2019這十年,有哪些好片,有哪些爛片?
我們決定整理這份,2010年代的爛片榜與佳作榜。
從2010到2019年,每一年我們分別選出一部最佳和最差。需要提前註明的是,我們在挑選影片時,是以電影的出品年份為準,而非上映年份。
當在羅列這份榜單的時候,這才意識到,比選年度最佳更難的,是要選年度最爛。
原來節節攀升的華麗票房數據背後,我們一年到頭能夠拿出來一說的好電影,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
另外,由於每個人的口味因人而異,它們或許無法完全代表你的好惡。但至少,它們都具備某些代表性,或者共通性,甚至能夠從中瞥見一絲時代的脈絡。
正所謂,「好的電影總是各有各的牛逼,但是爛片卻總是一樣的傻X」。
2010
年度最佳:《讓子彈飛》
導演:姜文
年度最爛:《嘻遊記》
導演:鍾少雄
如果不是要列這個單子,怎麼都不會想到這兩部片子會同時出現的。它倆並排的畫面多多少少有點魔幻。
2010年,全國全年總票房剛剛突破100億。那時,一部電影進入「億元俱樂部」還是莫大的榮譽。不像現在,票房破億就跟鬧著玩似的。
年度票房冠軍《阿凡達》(Avatar,2009)超過13億的票房,把第二名的《唐山大地震》(2010)甩開了一倍多的差距。
《唐山大地震》位列年度票房第二名,片中的廣告植入曾遭受到一絲爭議
而姜文的《讓子彈飛》則位列票房榜第三名,同樣拿到了超過6億的好成績。這部電影進一步穩固了姜文的「封神」地位,也成了他至今票房成績最好的一部作品。
之後的《一步之遙》(2014)和《邪不壓正》(2018)都多多少少有一點遭到口碑滑鐵盧。
不過,那年的爛片倒也是爛得很讓人難忘。
如果說《越光寶盒》、《大笑江湖》這種程度的爛還只是惡搞+不好笑的話,那《未來警察》就已經讓人生理不適了。
這部不知道是「致敬」了《鋼鐵俠》還是《X戰警》的「科幻神作」,除了給劉天王增加了一段黑歷史之外,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就連十年後的《上海堡壘》見了本片,恐怕都要說一聲「打擾了」。
不過,這些都比不上喜劇巨作《嘻遊記》。
這部電影的威力有多大呢?這麼說吧,如果超過15歲的觀眾能夠堅持看完全片並且還津津樂道的話,ta也許有必要去看一看心理醫生。
就連主演之一的徐崢,都在微博上向觀眾道歉,炮轟這部電影是一部「超級大爛片」。至此以後,觀眾們也大概明白了,凡是看到由「快樂家族」出演的作品自動退避三舍。
2011
年度最佳:《桃姐》
導演:許鞍華
年度最爛:《孤島驚魂》
導演:鍾繼昌
2011年,我們將年度最佳獻給了許鞍華導演的《桃姐》。
這是一部全方位都很優秀的作品,它繼承了許鞍華導演一貫的溫柔和理性,整部電影細膩深刻,哀而不傷。劉德華和葉德嫻兩人的表演也出神入化,自然舒服。
那年的爛片們,也沒有讓觀眾們失望。像《大武生》、《畫壁》、《白蛇傳說》、《倩女幽魂》這些,都已經屬於爛得很平庸的了,甚至都不值一提。
在這些爛片中,有兩部實在難以忽視的。一部是著名的《戰國》。這部影片的雷人程度,恐怖連雷神自己見了都要謙讓三分。自此,景甜的身世就成了娛樂圈至今為止的「十大未解之謎」之一。
另一部則是大冪冪的《孤島驚魂》。該片以不到500萬元人民幣的成本,收穫了超過9000萬元人民幣的票房,創造了當時國產驚悚片的最高票房紀錄。
這可能是記憶中最早的「流量電影」了吧。十年過去了,粉絲對偶像表達愛的方式還真是沒怎麼變,依舊是如此簡單粗暴。真是單純的令人羨慕。
2012
年度最佳:《萬箭穿心》
導演:王競
年度最爛:《快樂到家》
導演:傅華陽
首先,讓我們恭喜「快樂家族」再次上榜!
這一年的《王的盛宴》、《四大名捕》都屬於名導們吃飽了沒事幹、自己給自己和觀眾添堵的作品,不提也罷。
最終比拼縮小到了這部《快樂到家》和《河東獅吼2》之間。作為一部續集,《河東獅吼2》成功地做到了將「港式無厘頭」和「東北二人轉」結合在了一起,在這點上它還比較有歷史開創性。所以最後,《河東獅吼2》遺憾落選。
那年還值得一提的是,婁燁導演的全新作品《浮城謎事》全國公映。
那年還有像《殺生》、《邊境風雲》這樣值得一說的佳作。台灣的小清新風還沒吹散,《愛》、《女朋友男朋友》餘溫猶在;香港的《寒戰》、《春嬌與志明》也有不錯的市場表現。
不過我們最終選擇將年度最佳獻給王競導演的《萬箭穿心》。這部由顏丙燕主演的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至今在豆瓣上仍有高達8.6分的成績。
它揭開了現實的另一層傷疤,在市場蓬勃發展的當下,仍然有這麼一部充滿生活質感,真誠動人的女性電影,實在是很難得。
2013
年度最佳:《一代宗師》
導演:王家衛
年度最爛:《天機·富春山居圖》
導演:孫健君
終於到了這部萬眾期待的「饕餮巨作」了!(寫到這裡甚至還有點小激動~)
恐怕你還沒忘記,當年那種全民吐槽、全民狂歡的時刻。《富春山居圖》憑藉自己紮實的實力,榮登年度最爛的位置。 那一年的其他爛片,在本片面前全部都相形見絀。
更魔幻的是,這部片子在當年拿下了超過3億元的票房。無數觀眾抱著「嘗一嘗屎」的僥倖心態走進影院,然後走出影廳全都吐了。
相比而言,《一代宗師》的好就顯得特別本分、特別真誠,完全不耍心機、不玩花招。它就是那種牛逼的導演牛逼的演員在一起潛心磨練多年,做出來的一個值得看上一百遍的牛逼的片子,一招一式,皆是功力。(不過為什麼要把這兩部片子放在一起比?)
那年是金馬獎第50屆,也是星光熠熠、精彩紛呈的一屆。大陸有賈樟柯的《天註定》,香港有《一代宗師》和《毒戰》(港陸合拍),台灣有蔡明亮的《郊遊》,簡直是「神仙打架」。
最終,所有大師之作都敗給了一部來自新加坡的《爸媽不在家》,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導演陳哲藝儼然成為當晚金馬50的最大贏家,也讓那年的金馬成為日後的一段佳話。
另外,那年還有杜琪峰的《盲探》、林超賢的《激戰》、麥浚龍的《殭屍》、寧浩的《無人區》、郝傑的《美姐》、崔健的《藍色骨頭》等值得關注的華語佳作。
2014
年度最佳:《推拿》
導演:婁燁
年度最爛:《白髮魔女傳之明月天國》
導演:張之亮
2014年,年度總票房已經接近300億。票房前十的作品裡,華語片占了五部,然而這五部看起來卻令人絕望。
除了排名第二的《心花路放》,還有第十的《後會無期》勉強能看以外,剩下的三部分別是《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爸爸去哪兒大電影》和《分手大師》。在那之後的還有《匆匆那年》、《澳門風雲》和《小時代3》。說句嚴重的,幾乎每一部都足以入選年度十爛。
高票房和低口碑之間,是市場和審美的巨大鴻溝。
《爸爸去哪兒大電影》這種綜藝節目已經能夠堂而皇之地走進影院,抱著「賺一筆錢就撤」的心態,在春節檔拿到了近七億的票房。通過這種方式,接下來的各大綜藝真人秀如法炮製,為市場源源不斷地輸出了一堆在影院裡看的「綜藝節目」。
《匆匆那年》,憑藉著青春懷舊風和金曲串燒打底,也收穫了將近六億的票房。一幫三十多歲的中年人抹上厚厚的脂粉,穿上校服扮演高中生。至此,終於讓所有觀眾對青春類型片的好感消耗殆盡。
在這些片子中,張之亮的《白髮魔女傳》屬於爛得很突出的那一種。其他的片子,或許還算是有一波固定的群體願意買單,但這部片子屬於基本上一無是處,因此在一堆nbcs(nobody cares)的爛片中一下就脫穎而出了。
爛片叫座令人絕望,好片無人問津更令人絕望。
2015
年度最佳:《刺客聶隱娘》
導演:侯孝賢
年度最爛:《何以笙簫默》
導演:楊文軍/黃斌
時間來到2015年,大家的記憶應該也越來越清晰了。
這一年其實是華語佳片較多的一年。賈樟柯《山河故人》、管虎《老炮兒》、曹保平《烈日灼心》、萬瑪才旦《塔洛》,每一部都是各具風格的名導佳作。
文藝片範圍內,可以選擇的作品也很多。德格娜《告別》、張艾嘉《念念》、徐浩峰《師父》、張作驥《醉生夢死》等。
選擇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作為年度最佳,恐怕不會有太大爭議。
尤其是在當下的年代,真的已經沒有人這麼拍電影了。就這麼靜靜地,等風來,等雲散,等花開,等葉落。整個大唐氣韻撲面而來,力透銀幕。
不過這一年也有些給觀眾添堵的片子。
隨著《小時代4》的熱映,這場盛大浮華的資本派對終於落下帷幕。雖然第四部受到劣跡藝人的影響,但作為粉絲們一段回憶的「終結」,仍然獲得了接近五億的票房。至此,這一系列四部的票房成績累積超過15億。
另外,年底同檔期上映的「錯別字三部曲」,也是爛的出奇一致,真是不可思議。
至於年度最爛?
算了,不想說,下一個。
2016
年度最佳:《羅曼蒂克消亡史》
導演:程耳
年度最爛:《封神傳奇》
導演:許安
《羅曼蒂克消亡史》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一部,卻一定是氣質最出眾的一部。戰爭年代,繁華落盡,身世浮沉雨打萍。選它作為年度最佳,或許某種程度上也帶有些時代的「預兆感」。
至於年度最爛,也基本上沒有怎麼多猶豫。
《封神傳奇》在和《大話西遊3》《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等片的評比中脫穎而出,除了它獨創性的「土豪金美學」以外,還具備某些爛片的共通性。這麼多大牌眾星捧月般地襯托著一個向佐,結局是必然的。面對這種情況我只能說,有錢人的世界我不懂。
2017
年度最佳:《嘉年華》
導演:文晏
年度最爛:《大鬧天竺》
導演:王寶強
喜歡《嘉年華》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讚美,它真誠、豐富,有著女性導演獨有的細膩和溫柔,卻比很多男性視角要處理得更為深刻和勇敢。結尾的「四百擊」式的處理,是一種逃離,更是一種對美好的憧憬和對自由的希冀。
那年,還有一部張艾嘉的《相愛相親》也很出色,片尾《花房姑娘》的車內長鏡頭,差不多可以進入年度「十大動人瞬間」。
除此之外,《大佛普拉斯》、《明月幾時有》、《米花之味》、《老獸》、《芳華》、《村戲》、《暴裂無聲》、《暴雪將至》、《繡春刀2》、《大護法》等片,都是年度的口碑之作,不同的觀眾自然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那杯茶。
至於你可能會問,年度最爛為什麼不是那部臭名昭著的圈圈圈圈圈?
算了吧,諸多電影公號把畢導吃得渣渣都不剩了,沒興趣接著吃。
所以,我們最終選擇來自王寶強導演的處女作《大鬧天竺》。如果說《天下無賊》里的傻根是一種「草根」氣質的淳樸的話,那這次王寶強的「裝瘋賣傻」實在就讓人有點難以下咽了。
2018
年度最佳:《大象席地而坐》
導演:胡波
年度最爛:《阿修羅》
導演:張鵬
選擇《阿修羅》作為年度最爛,某種程度上和《封神傳奇》是一脈相承的。就像這個海報上的「三頭怪」,跟《封神傳奇》里閃瞎人眼的金光,究竟誰更cult,我也說不清。
不過選擇《大象席地而坐》作為年度最佳,卻更多的帶有一點緬懷或者無奈的意味。這部在金馬上拿到最佳劇情片的處女作,並不是一部能讓觀眾覺得舒坦的一部電影。
相反地,他甚至帶有一絲絲挑釁、狹隘、偏見,以及刻板的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我們勇敢且略帶魯莽地選擇它,是因為這部影片里保留著一個年輕人對於這個世界的吶喊和咆哮,這些都是可貴的力量。
它告訴我們,生活的某一個真實的橫切面,究竟是什麼樣。它告訴我們,當面對生活的操蛋時,我們有權利選擇不和解。
表面看起來一片繁榮,但其實內里卻也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某某片的「欺詐營銷」,就足以讓片方淹沒在觀眾的口水之中。
2019
年度最佳:《蘭心大劇院》
導演:婁燁
年度最爛:選擇太多,無從選擇
導演:虛位以待
有請斷水流大師兄鎮場子
2019年仍然是蓬勃的一年。
年初的《流浪地球》讓觀眾們看到了國產科幻電影的可能性。「科幻元年」的期待聲音此起彼伏。沒想到,就像網友們說的一樣,《流浪地球》剛剛打開的國產科幻片的門,很快關上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大提高了動畫片市場收益的天花板,並超過了《流浪地球》的票房成績,榮登華語電影史票房第二名。
還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主旋律電影開始更多地出現在觀眾們視野中,《我和我的祖國》大大提升了群眾的歸屬感和文化自豪感。未來這種命題作文,估計也會越來越多。
年初,《地久天長》柏林同時抱得影帝影后;年中,《南方車站的聚會》入圍坎城主競賽;九月,多部華語片齊聚威尼斯。歐洲三大今年都有華語片的蹤影。
《少年的你》姍姍來遲,仍然得到了一致稱讚。
甚至,各地影展也在紛紛開花,培育著當地的觀影氛圍,帶動文化傳播。還有很多觀眾們尚未看到的好電影,《氣球》、《熱帶雨》、《春江水暖》等片,這些都挺好。
雖然各種撤檔、跳檔、空降定檔令人無所適從,我們仍始終懷有期待。
正因如此,我們將這十年里最後一年的最佳,再次獻給婁燁。雖然《蘭心大劇院》還未上映,但請允許我們任性一回,相信它不負這樣的期待。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里有一句台詞:「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會過去,被忘記」。
這句話多多少少道出了這個時代的本質。
寫到這裡,這十年的「十佳」和「十爛」就盤點完了。
這其中有哪些是和你不謀而合的?又有哪些是你認為的遺珠?或者你有什麼觀點,不妨都留言和大家分享。
「電影會幫我們記住,我們和我們的時代」。
我們下個十年見。
作者 invisib1e
本文首發於奇遇電影:cinematik
歡迎關注奇遇電影,解鎖更多影視乾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um3Sfm8BMH2_cNUgX2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