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這個國家落地簽繼續延期!比泰國更便宜

2019-09-17     丸子呀maruko

2018年9月,緬甸旅遊部發布公告稱,自2018年10月1日起,緬甸對對中國公民實行落地簽政策,並且入境時不再需出示1000美金和返程機票。

近日根據緬甸外交部通知,緬甸對持普通護照短期赴緬旅遊的中國公民試行的落地簽政策將延期一年至2020年9月30日。

今年還沒想好去哪兒的你,不妨將中國的好鄰居緬甸納入旅行清單中吧~


緬甸有什麼好玩的?

也許你印象中的緬甸落後貧瘠,但是你知道緬甸是《國家地理》、《孤獨星球》重點推薦旅行拍攝地嗎?它一直以「封閉」、「神秘」的姿態隱於世間。

永遠不要生活在自己所臆想出來的世界裡,拋開你心中的偏見用雙腳踏入那片土地,只有身臨其境才有資格去評價,發現美比欣賞美更珍貴。

仰光

仰光看起來像一個巨大的公園,到處是植物,花草和佛塔。隨處可見裸露左肩、穿著紅色袈裟的僧人赤腳在街上走著。

這裡有殖民地時代留下的英國建築的暗紅色屋頂,印度教寺廟鑲著各種神靈雕像覆蓋著青苔的頂、現代文明發明的四方盒子的頂。

汽車像是從廢品收購站開出來的,大多銹跡斑斑,老爺車、吉普和老式的英國設計印度生產的公共汽車比比皆是。

仰光大金塔是仰光最早的著名建築,也是世界佛教的一大聖地。緬甸人稱大金塔為"瑞大光塔",在緬語裡,"瑞"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稱。

茵雅湖是仰光市內最大的湖泊,位於市區北部。湖面相當大,湖四周熱帶植物茂盛,風景優美,是一處讓人流連忘返地方。

曼德勒

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可看的古蹟很多。伊洛瓦底江從城市西邊流過,城市街道橫平豎直,還有浪漫的熱氣球。

曼德勒山舊稱羅剎女山,是緬甸著名的佛教勝地。曼德勒山只有二百三十六米,但卻是整個曼德勒市最高的地方。從山上眺望,曼德勒全城和伊洛瓦底江景色盡收眼底。曼德勒是觀看日落必到勝地,還有一大群熱情小喇嘛和你聊天。


曼德勒皇宮位於古城內正中央,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火毀,現已在舊址重建。

馬哈剛大勇僧院這是一家僅僅建立了50多年,卻擁有全國最多的僧人,年齡從12歲的小沙彌到65歲的大住持。僧院內的每日餐食均由信徒供奉,甚至還有遠在台灣的虔誠信徒。可以看到千人僧飯。

馬哈木尼佛塔亦稱大金佛,寺內的釋迦牟尼佛像高約4米,全身貼滿了金箔,供虔誠的善男信女以及世界各地遊客前來朝拜。但女士只能在外廳景仰,不能親近佛身。

蒲甘

蒲甘古城是緬甸甚至亞洲之旅的終極目的地,這裡是亞洲三大佛教遺蹟之一,是緬甸歷史古城、佛教文化遺址、著名旅遊勝地。

瑞山陀塔是坐落於曼德勒省蒲甘的一座佛塔,由阿努律陀建造於1057年,約有8層樓高,因日落觀賞而聞名遠洋,吸引著世界各地遊客的到來,都希望親眼目睹瑞山陀塔與夕陽霞光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觀。

瑞喜宮塔是緬甸宗教建築史上最有意義的建築,因為在此之後緬甸全國的舍利塔均以其為摹本建造,而且它對傳統緬甸宗教與小乘佛教的關係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悉隆敏羅神廟也被稱為"狄羅明洛佛塔",為蒲甘最後建造的大寺廟之一,是蒲甘最後一座緬甸風格的塔寺。

蒲甘的佛塔和吳哥窟齊名,吳哥以宏偉外表下的精緻雕刻聞名於世,蒲甘以萬千佛塔的氣勢震撼人心。你可以在佛塔林中觀看日落、坐著馬車遊覽著名佛塔、坐著熱氣球俯瞰萬千佛塔,或者踏上單車在佛塔群中肆意遊蕩。

內比都

內比都位於緬甸中部的山區,距離仰光以北400公里,是緬甸2005年新定的首都,因此前這裡只是一片荒地,故而內比都作為首都城市目前仍處在基礎建設階段。

內比都大金塔依照仰光世界和平塔仿造而成。雖然相對而言仰光和平塔更久負盛名,但內比都大金塔卻以規模取勝,豪華氣派,內外均為貼金裝飾,為內比都的地標建築物。

內比都動物園是現在是緬甸最大的動物園,2008年有420隻動物從仰光動物園運到了內比都動物園。

緬甸國家地標公園是一個類似於深圳錦繡中華的文化主題公園,景點大多是按它在緬甸版圖上的位置擺放的,全園面積有如一幅巨大的緬甸地圖,乘電瓶車瀏覽大約需要一個小時車程。

緬甸有什麼好吃的?

發酵茶葉沙拉

緬甸最出名的食物就屬茶葉沙拉了。緬甸人常把茶葉當做甜點吃,但有時候茶葉也會作為茶葉沙拉的原料出現。


撣式米飯

種撣式小吃結合了與薑黃根一起烹制出來擠在盤子上的米飯和一片片淡水魚,以及蒜油。油汪汪的魚飯通常與韭菜根、生蒜瓣、炸豬皮搭配在一起,成為一道辛辣好吃、香噴噴的小吃。


緬甸咖喱飯

咖喱是最主要的元素。通常是一盤多肉多油的咖喱飯,周圍有豬肉、魚肉、蝦、牛肉或者羊肉,似乎無窮無盡的小菜就會隨之上桌。這些包括米飯、餡餅沙拉、一小碟油炸蔬菜、一小碗湯,和一大盤新鮮的半熟蔬菜以及香草,吃的時候配著蘸醬。蘸醬有ngapi ye(一種緬甸當地的蘸醬),一種水分多的魚味醬,還有balachaung,一種辣椒、大蒜和油炸干蝦仁的混合物。

撣族豆腐面

緬甸最不尋常的菜肴之一就是撣族豆腐面。與緬甸北部的撣族有關的這道小吃,卻並不是真的用豆腐做的,而是用鷹嘴豆粉做成的濃稠的粥。這種黏黏的黃色的粥通常拌米粉和腌制的雞肉或豬肉。粥上會淋一點辣椒油,配有腌菜和肉湯。這是一種雖然奇怪但是非常吸引眼球的組合,但是,如果你是一個熱愛香噴噴的味道的吃貨,你一定會越來越喜歡它。

Nangyi thoke

緬甸人喜歡「干」面小吃——從本質上來說其實是用面做的沙拉,配上肉湯——而其中最美味最普遍的一種就是nangyi thoke。

魚板面

一種盛在豐盛的魚湯里的米粉,通常配有香脆的香蕉片。當地人喜歡把它當做早飯,但是現在流動攤販都在售賣,因此一天當中的任何時候它都可以作為小吃豐富人們的味蕾。魚板面上通常會裝飾有滷蛋、阿恰布、油炸蔬菜或者一碟小扁豆粥。它通常用酸橙汁或者干辣椒來調味。

撣族湯麵

與結合了胡椒味清湯薄米粉與腌制的雞肉和豬肉的小吃。它通常都會再加上一點烤芝麻,淋一點蒜油。配菜還是腌菜。與緬甸大部分麵食小吃相比,撣族湯麵要簡單得多,味道也更溫和,但是絕對舒服美味。

甜品小吃

緬甸的甜食通常是從磨碎的椰果、椰汁、米粉、糯米飯、木薯粉和水果中獲得甜味。好吃的緬甸甜食有hsa nwin ma kin,一種由椰汁、酥油和葡萄乾混合的小麥粉做成的脆糕;bein moun和moun pyit thalet,緬甸式的煎薄餅,又香又甜,和英國的小圓餅很像。

油炸食品

薩莫薩三角餃、春卷、油條、甜點、麵包——都是油炸或者煎過的,許多麵食上面也有阿恰布,一種油炸的配菜。

buthi kyaw是一種將葫蘆搗碎油炸的小吃,薄薄脆脆的外殼下隱藏著鬆軟多汁的嫩葫蘆,油條也搭配著或酸或甜的、由羅望子果制的蘸醬,加上米糠粉——嘖,真是人間美味。

我就不信看到這裡你們還不心動!!趁著還在落地簽期間,趕緊和朋友、戀人或者親人一起去緬甸逛逛寺廟,胡吃海吃吧!

點擊了解更多

最高可領取¥550元民宿禮金券

趕緊預定緬甸民宿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uftaX20BJleJMoPMGKR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