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拉稀不用怕,老獸醫教你一招,省錢還效果好

2020-02-13     養豬通

1、生後1-3天發病,黃色含凝乳塊稀便、迅速死亡。 可能是仔豬黃痢、脂肪性腹瀉。

對策:黃痢需要注意乳豬保溫箱的溫度以及母豬產後消炎,發病小豬要及時對症治療並及時補液可降低死亡率;脂肪性腹瀉需要提高母豬的採食量和營養的平衡。

2、生後3-10天發病,灰白腥味臭稀便,死亡率低。 可能是仔豬白痢、輪狀病毒感染。

對策:仔豬白痢一般是低溫或者環境衛生差造成;輪狀病毒:需要提前給母豬做胃流輪三聯疫苗預防。

3、生後7天左右發病,血樣稀便,死亡率高。 可能是仔豬紅痢、壞死性腸炎。

對策:這兩種都是細菌性疾病,可以對症用抗生素治療,紅痢可以在吃奶前灌服抗生素預防;壞死性腸炎:對發病豬肌注鹽酸頭孢噻呋,每天注射一次,連用3次。對拉血便的,再肌注一針補血針。

4、上吐下瀉,大小豬都發病、病程短、死亡率高。 可能是傳染性胃腸炎或流行性腹瀉、中毒。

對策:傳染性胃腸炎或流行性腹瀉需要對症治療,並需要母豬在產前做疫苗預防,中毒要根據情況採取解毒措施,如灌服葡萄糖口服液等。

5、冬春發病,水樣腹瀉,快速脫水,乳豬多發,且有臥地不起。 可能是輪狀病毒感染、低血糖症。

對策:輪狀病毒要提前給母豬做疫苗,低血糖要注意給乳豬保溫,並及時輔助乳豬吃足初乳和常乳,如果母豬奶水不好要及時催乳或者選擇寄養和人工喂養。

特別提示:所有拉稀的乳仔豬,除要對症治療外,還要及時補充體液,可以採用腹腔注射的方法或者灌服口服補液鹽,並積極補充全面的液體維生素、優質益生菌,對修復腸道黏膜,促進食慾,調節腸菌平衡,恢復健康有很大幫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tNjQXABgx9BqZZIgfc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