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 | 被動散熱哪家強?

2019-07-26     極客灣

風冷直接但吸塵,水冷高效卻怕漏,要說有這麼一種散熱,它既不易積灰、又安靜、無風險,那顯然就是Fanless被動散熱了。(風冷水冷歷史戳這裡)

被動散熱這麼個非主流的方案,相信很多人僅僅是聽說過、卻沒有真的在電腦上用過,雖然偏門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市面上究竟有多少現有的被動散熱的東西呢?今天就來看一看吧~

▌CPU散熱

被動散熱和風冷的區別就是,因為空氣流速較小,需要更大的表面積散熱,這類散熱器體積一般都很大。

尤其是早期的,比如NOFAN CorparationCR-100A(CR-132),他們家的散熱故名思意,名字的數值代表了散熱能力,CR-100能壓100W TDP的CPU,旗下還有CR30、60、80、95等fanless散熱器,

它的散熱體積相當誇張,當時絕大多數機箱都塞不下這個CR100。造型就是一個同心圓,四周布滿鰭片,結構很好理解、他們卻做出了相當強的精緻感;

直徑222mm,高度132mm,重量783g。當年官方還給出了許多能兼容安裝這散熱器的顯卡,然而你懂得,這麼大個散熱怎麼裝上去...不過由於概念先進,它成為了當年fanless的設計標杆,也帶動了更多廠家投入到fanless的懷抱中去。

另如(思民)扎曼ZALMAN FX100,這個散熱相信幾年前大家多多少少都見過,它拿下了CES2013的創新大獎,看起來像個漢堡,造型設計算是fanless里的頂樑柱了,全身鍍鎳;

散熱能力也比較強,最多支持到130W TDP的CPU,方正對稱設計,長寬高156x156x157mm,重量770g,通過4根6mm熱管導熱,四周環繞式0.5mm鋁鰭片由另外的熱管串連,散熱非常均勻。(其實不嚴格算起來總共有10熱管)

同時它的設計對安裝方向要求不高,任何擺放方向都能獲得比較好的效果;內部還有個小雙塔,能裝92mm小風扇輔助散熱。這個散熱也做了一定的「歪脖子」設計,防止擋內存條。

利民Thermalright HR-22比較出名,很多論壇依然能看到它的身影。身材魁梧、鰭片密集,尺寸為150x120x159mm,重量高達1160g,板子都能給壓彎;

U型6mm8熱管設計,35片0.5mm鰭片,高精度穿Fin連接,間距2.8mm,DPAS空氣動力學設計,鰭片上都開有許多導流孔;

全身鍍鎳處理,「歪脖子」不擋內存和PCI槽。雖然是fanless設計,但也保留了120mm風扇孔位,兼容140/150mm自家TY風扇。後期還更新了個HR-22PLUS,自帶TY143B風扇,其他地方貌似沒區別,不過當年還看到過石墨黑化版的。

幾年前利民還推出了新旗艦Le Grand Macho(Rev.B),本體和HR22設計還是很接近的,三維同樣是150x120x159mm,熱管減少為U型7熱管設計,「歪脖子」處理、少了導流罩,減重到了900g,多了個風扇。

隔壁銀欣SST-HE02長相比較奇特,像是塊拼圖塊兒,長寬高尺寸為170x130x160mm,6mmU型6熱管,

重量高達990g,最重要的散熱鰭片總面積居然達到了11100cm²,配合回流焊6熱管導熱,散熱效率95W,支持安裝兩個風扇。

九州風神GamerStorm Lucifer路西法也是長得比較奇特的一款,價格比其他幾家都要便宜很多,雖然是帶扇子賣的,但其實是個fanless散熱器,

造型有點類似HE02的四向不對稱設計,但其實要更不對稱一點。規格140x110x163mm,接近阿薩辛了,6mmU型6熱管,35片鋁鰭片,穿Fin工藝,含風扇全重1079g。

今年Computex 2019上,Noctua貓頭鷹也展示了一個fanless散熱,能壓制5G的9900k在95度,簡直黑科技,看起來結構很粗糙,幾片1.5mm鋁鰭片,但這款散熱目前還沒有上市。

▌機箱

機箱方面很多是完整的一套散熱方案,而不只是單單一個機箱。比如ID-COOLING Silencer-ITX,ITX規格,自帶CPU、機箱一體式fanless散熱器;

鋁合金外殼、黑白配色、陶瓷噴漆;內部CPU散熱限高57mm,側邊能裝2個80mm風扇,僅支持2x 2.5硬碟,dc-dc外置電源。整體重量2.4kg。

NOFAN Corporation自家其實有各種五峰山方案,但設計上主要也是給自家散熱器開路,比如CS-30/60/70/80、A700/800等等,

樣子我感覺都不是很好看,只有少數幾個型號設計靠現代一點。

另外可以看看 思睿客STREACOM DB4、DA2,這家荷蘭品牌主推fanless產品,在小圈子里的名氣不小,這個DB4機箱提供的是整個散熱方案,把CPU和顯卡的熱量傳導給機箱,再傳導給機箱側板,

每個散熱的壓制能力大概在75W左右,雖然不高,但壓制一些低功耗平台顯然綽綽有餘。他們家的設計都很好看,但一看來自歐洲嘛...價格顯然都很貴了。

Calyos這個牌子我挺喜歡的,設計上風格獨特,辨識度比較高,不過也挺冷門、只有圈子里的人知道,目前也只見過Linus開箱過,

NSG S0是整個機箱都有巨大密集的鰭片,重量也是相當的沉,但散熱效果是fanless方案里比較強的。

淘寶能買到的話,類似Zerorpm的機箱,國人設計,價格也挺貴的,但比歐洲的品牌便宜不少,設計也還不錯,尤其是Z1,HT系列感覺挺普通,應該是HTPC那類,

內部設計還是不錯的,通過雙熱管把CPU熱量導到機箱,散熱能力65W,但雖然空間上應該能支持一張單槽卡,但為了極限體積就沒這麼設計,Z1上倒是專門設計了一個給顯卡用的導熱件,機箱體積確實大了不少。

▌顯卡

這幾年fanless的顯卡有個藍寶石R7 250 1G GDDR5 ULTIMATE,造型說實話在低端卡里算蠻好看的,

Tt Fanless 330是專門給顯卡設計的被動散熱器,安裝後正面是大塊的散熱鰭片、背部是兩個扇形鰭片,4熱管三段分離設計,全身鍍鎳處理,

有效散熱TDP為80W以下。不過作為一個08年的老產品,別說扣具了,現在可能買都買不到。

利民HR-03一聽名字還以為是給CPU用的,實際上這也是個給顯卡設計的fanless散熱器,

由於固定53mm孔距能用的顯卡也只有hd6850、7850那一輩了,除非自己魔改一個扣具。

▌電源

電源的話,由於定位特殊,fanless需要高轉化率,所以價格一般都比較高,尤其是高功率的,比如海韻 600 PRIME TITANIUM FANLESS

旗艦鈦金,無風扇設計,價格麼,每瓦都往3塊錢靠攏了...另外海韻旗下X系列其實也有fanless的電源,不過國內貌似沒得賣了,比如海韻X-460 Fanless;

全漢AU500FL也是無風扇設計,不過它倒是半模組設計,相對走線沒那麼自由,定位不是很高,但目前也買不到了;

NOFAN CorporationP-400A也是NOFAN全家桶的一員,造型上沒有那麼誇張,不過底部多了一大塊散熱鰭片輔助散熱,

這點來看有點類似振華 GOLDEN SILENT 430W FANLESS,設計相似度極高,甚至讓我懷疑是不是NOFAN的就是振華的這個電源貼了個牌呢?

▌總結

其實很多帶風扇的散熱器,雖然設計是給風冷用的,但你也可以把風扇拆了,也有一定的fanless散熱能力,平台發熱不大、溫度要求不高的話,我們也沒有必要特地去買個fanless散熱器。

加上目前風扇、主板、顯卡很多都支持了風扇智能啟停技術,在低負載下也完全可以做到0噪音,fanless的地位愈發的不如當年,希望未來會有更大的突破吧,需求雖小、但不能沒有。這次的fanless統計或有遺漏,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補充~

我們下期再見啦!

參考連結:

https://www.quietpc.com/nof-cr-100a

https://www.vortez.net/articles_pages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eUoQ2wB8g2yegND34Y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