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女婿沈葆楨:北洋水師要是他來訓練,甲午海戰歷史會改寫

2019-12-12     歷史天下

1839年6月,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銷煙,揚眉吐氣,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是我國清代的民族英雄,這是毋庸置疑的,今天要說的也是一位民族英雄,還是林則徐的女婿,晚清名臣沈葆楨的故事。


沈葆楨,字幼丹,出生於清貧的讀書人家庭,父親沈廷楓以教書為業,也是貧苦的私塾先生。靠每個月微薄的收入養家餬口。

母親林惠芳是林則徐的妹妹,嫻熟勤快,不但終日替別人做女紅補貼家用,而且還負責了沈葆楨童年時代的教育。

她的教子方法獨特、直接而有效,首先克服小幼丹的一些缺點,然後再教習《三字經》、《百家姓》等啟蒙讀本,教授的過程並非按書誦讀而是常常講解原因。

沈葆楨是舅舅林則徐閣樓上書房的常客,在這裡,他覽閱了許多古今中外的名作,在與舅舅的交談中也開始對"洋務"二字產生了最初的了解。他也經常把自己從書中得到的想法告訴舅舅,在一次談話中,他表達了對興辦洋務的看法。

道光十六年(1836年),16歲的沈葆楨考取秀才。四年後,沈葆楨和老師林昌彝同榜考中舉人,這年沈葆楨剛好20歲。此時,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不久,擔任兩廣總督的舅舅林則徐被朝廷革職查辦。這年在雙方父母的主持下沈葆楨和小他一歲的表妹林普晴完婚。(林普晴,林則徐的次女,十歲時和沈葆楨訂婚。)

古代的科舉考試是很難的,次次中舉是不存在的,因此在之後的幾年裡,沈葆楨也落第了兩次,其中還有一次是沈葆楨與父親沈廷楓一同上京赴秋闈,父子二人都沒能考中,年年考試,還是個秀才,父親沈廷楓受到的打擊太大了,發誓永不再考科舉,回鄉繼續教書了。

沈葆楨年富力強,決心背水一戰,再苦讀三年,再試。功夫不負有心人,果然三年後,沈葆楨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升監察御史,之後歷任補江南道監察御史,貴州道監察御史,江西九江知府,杭州知府。


然而沈葆楨以祖上曾在杭州居住,杭州親戚過多為由推辭而改任地處偏遠的江西廣信(今江西上饒)知府。這時侯,太平軍已兩次攻打江西,占領了八府50多縣,朝廷只剩南昌、饒州、廣信、贛州、南安五郡,整個江西的局勢岌岌可危。

江西太平軍將領楊輔清率萬餘人向清軍發起了進攻,連克瀘溪、貴溪、弋陽,進逼廣信城。當時,沈葆楨正陪同工部右侍郎廉兆倫外出征辦軍糧、軍餉。

廣信城裡的400守軍,聽到弋陽失守,紛紛遁逃。城裡只剩下知縣、參將、千總和知府夫人林普晴,他們組織百姓緊逼城門,誓死堅守。在危急關頭,林普晴顯示了將門名臣之女的風範和氣節,一邊鼓舞百姓,一邊派人向林則徐以前的部下,駐紮在浙江玉山的提督饒廷選求援。

第二天沈葆楨趕回了廣信,不久援兵也至。在同饒廷選商議之後,採取了攻其不備,襲擾輜重的戰術,七戰七捷,打退了楊輔清的進攻。經此一役,沈葆楨揚名官場。


沈葆楨,林普晴夫婦

後名將石達開攻打廣信,沈葆楨、饒廷選率守軍頑強抵抗,激戰數日,石達開認為城牆堅固,敗走浙江。 之後沈葆楨以父母多病,請求離職回家探望。不久興起洋務運動,清廷讓沈葆楨負責建立南洋水師。

沈葆楨以朝廷經費有限,分散建南、北洋水師,感到不足,主動提議先集中力量建北洋水師。


那是甲午戰爭二十年前的事了。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時,風雲變幻,外國資本主義列強紛紛從四面八方向中國邊疆侵逼,造成中國邊疆的普遍危機。

尤其對於琉球,先後就有美、日、法的先後入侵,造成台澎地區和東南沿海的嚴重危機,成為當時邊疆危機的一個組成部分。尤其以日本最為兇狠。

經過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迅速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表現出對外關係上的極大侵略性。它首先把目光投向鄰近的中國,對琉球懷有覬覦之心。

機會來了,琉球貢船兩艘遇風漂至台灣,其中54人被高士佛、牡丹兩社居民殺害,另12人逃脫得救,被中國政府由福州轉送回國。日本抓住這一事件作為出兵的藉口。

日陸軍中將西鄉率3600多人在琅嶠登陸,完成對各社的征討、誘降,並以龜山為基地建立都督府,修築醫院、營房、道路,並向後山南北各處番社分發日本國旗,準備久踞。清政府起初對日本的一系列侵台活動毫無所知,直到四月十九日通過英使威妥瑪才知道這件事。

清朝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大臣,率領輪船兵士馳往琉球,並授予他全權處理處理日本侵琉球事件。沈葆楨到琉球後,一面交涉撤軍,一面積極著手布置全島防務。在府城與澎湖增建炮台,安放西洋巨炮;在安平廈門間裝置海底電線;增調淮軍精銳武毅銘字軍13營6500人入台,

海上防務,以南洋水師揚武、飛雲、安瀾、清遠、鎮威、伏波六艦常駐澎湖,清政府也相繼運來洋炮20尊,洋火藥4萬磅,火藥3萬磅,士氣民心為之大振。這些措施漸次推展開來,形成相當的聲勢,使日軍不能不有所顧忌。

這時,台南南部惡性瘧疾流行,侵台日軍因氣候炎熱,水土不服,疾疫流行,每日死者四五名至數十名,士氣極其低落。在進退維谷、內外交困的形勢下,日本不得不尋求外交解決的途徑。

當時清政府的內政外交也存在很多困難,於是在英、美、法三國出面調停下,清政府決計讓步,除以"撫恤"及付給修道建屋費用為名償銀50萬兩外,約中有"茲以台灣生番曾將日本國屬民等妄為加害"之語,日本出兵乃為"保民義舉",實際上等於承認琉球為日本的屬國。日軍撤出台灣,台灣問題得到解決。

沈葆楨的經營防務,將琉球建設的固若金湯,未用一兵一炮,加上日軍因為水土不服,瘧疾造成的水土不服,因此退兵,不戰而屈人之兵,使台灣晚於幾十年被日本侵占,因此要是由他來建設北洋水師,甲午戰爭中國或許不至於戰敗,真是可惜。

可惜大好成果因為清朝的退讓,留下隱患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時代的遺憾!

後清朝令沈葆楨督辦南洋海防,擴充南洋水師,並參與經營輪船招商局,派船政學堂學生赴英法留學。

四年後,沈葆楨病逝在江寧任上,享年60歲。派遣優秀學員出國留學是他晚年對近代中國的又一重大貢獻。

《清史稿》:沈葆楨清望冠時,力任艱鉅,兵略、吏治並卓然。其手創船政,精果一時無耦。後來不能充拓,且聽廢棄,豈非因任事之難其人哉?

沈葆楨首創船政,兵略、吏治成效卓著,成果一時無倆,後來因為沈葆楨的病逝,南洋水師的建設緩慢,中斷廢棄了,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不得不說做一件事需要專門的人來做。


林則徐女婿沈葆楨:創建南洋水師,左宗棠都表示欽佩。

左宗棠曾說,"能久於其事,然後一氣貫注,眾志定而成功可期,亦研求深而事理愈熟悉。此唯沈公而已。"一件事能長期經營,全神關注,精研求深,鞏固海防,也就沈葆楨能做到了。

這些出國深造的人員不乏嚴復、詹天佑之輩,他們後來成了近代中國各個領域的專家,對推動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巨大的作用。

好了,以上就是林則徐女婿沈葆楨:創建南洋水師,北洋水師要是他來訓練必定成功的全部內容了,有什麼看法可以留言,談論。

本文由歷史天下原創,每天更新,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X27_G4BMH2_cNUgGImT.html